嵩山天中寺始建於唐初,坐落於嵩山太室山萬歲峰下,是一個規模宏大,高僧雲集的名剎。唐會昌五年(845年),武宗下令滅佛,嵩山佛寺盡遭廢毀,聞名於世的天中寺也於當年被毀。2010年登封市決定重建恢復該寺原有規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嵩山天中寺
- 歷史淵源:中嶽嵩山萬歲峰下的天中寺
- 民間傳說:坐落於嵩山太室山萬歲峰下
- 發展狀況:還用巨型翡翠雕成高6.2米
歷史淵源,民間傳說,發展狀況,
歷史淵源
《全唐詩》有梁王武三思《秋日於天中寺尋復禮上人》詩:“妙域三時殿,香岩七寶宮。金繩先界道,玉柄即談空。喻筏知何極,傳燈竟不窮。彌天高義遠,初地勝因通。摘葉疑焚翠,投花若散紅。網珠遙映日,檐鐸近吟風。定沼寒光素,禪枝暝色蔥。願隨方便力,長冀釋塵籠。”
《全唐詩》還載有著名詩人蘇味道的《和武三思於天中寺尋復禮上人之作》詩:“藩戚三雍暇,禪居二室隈。忽聞從桂苑,移步踐花台。敏學推多藝,高譚屬辯才。是非寧滯著,空有掠嫌猜。五術幽機暢,三番妙鍵開。味同甘露灑,香似溯風來。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火灰。人尋鶴洲返,月逐虎溪回。企躅瞻飛蓋,攀游想渡杯。願陪為善樂,從此去塵埃。”
明傅梅《嵩書》:“天中寺,唐詩武三思《贈天中寺復禮上人》,蘇味道亦有《天中寺詩》。”清景日昣《說嵩》:“天中寺,唐蘇味道《天中寺尋復禮上人》詩,云:‘藩戚三雍暇,禪居二室隈。’”
從上述記載看,天中寺是梁王武三思非常敬重的一個寺院,曾拜訪過寺中高僧復禮上人。又從蘇味道“藩戚三雍暇,禪居二室隈”。知,寺院當在嵩山太室下無疑。又考歷代《嵩山志》、《登封縣誌》,唐以前無天中寺,故天中寺當建於初唐,至武則天時達到極盛。
又據民間傳說,唐貞觀十五年(641年),李世民巡祭嵩山,於萬歲峰下遇高僧,因建天中寺於此。查《資治通鑑》卷196,唐貞觀十五年太宗巡幸嵩山,此傳說從時間上看與歷史記載也基本相同。
天中寺自建成之後,一直非常興盛。唐會昌五年(845年),武宗下令滅佛,嵩山佛寺盡遭廢毀,聞名於世的天中寺也於當年被毀。
民間傳說
天中寺始建於唐初,坐落於嵩山太室山萬歲峰下,是一個規模宏大,高僧雲集的名剎。關於天中寺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原隋朝大將王世充擁兵洛陽建立大鄭國。唐武德初,高祖李淵命其子秦王李世民率軍東征王世充,武德四年(620年),李世民與王世充在嵩山激戰,少林寺以曇宗為首的十三武僧,因不滿王世充戰領其封地,於是率眾攻入王世充侄子大將王仁則大營,一舉擒獲王仁則,並獻於唐軍,李世民乘勢率軍擊敗王世充。
當時,李世民非常感激少林寺十三武僧的義舉,想親自到少林寺加封武僧。但由於戰事的緊迫,於是致書少林寺,對寺院大加封賞,賜少林寺田地四十頃,水碾一具,曇宗還被封為大將軍僧。
唐貞觀十五年(641年),天下太平,國富民安。李世民坐在金鑾殿上,追憶平定王世充之事,忽然想到了為平定王世充立下汗馬功勞的少林寺十三武僧,於是想再次加封少林寺。這時一大臣對唐太宗說,這實際上都是天中神的功勞,皇上您應當去祭拜中嶽。於是在大臣的建議下,唐太宗決定到嵩山祭岳,以答謝神靈的保佑。
唐貞觀十五年春,李世民率領文武大臣前往嵩山,當行至萬歲峰下時問道:“這峰為什麼叫萬歲峰?”臣答:“當年漢武帝祭中嶽時,在此聞山呼萬歲,因名。”當他問為何山呼萬歲時,大臣不知如何回答。此時,忽然從遠處走來一位相貌非凡的高僧,李世民就上前問道:“武帝當年祭中嶽為何在此聞山呼萬歲?”高僧曰:“漢武帝雄才大略,功德卓著,所以武帝來時眾神仙呼之萬歲,以祝福武帝。當年,皇上您與王世充在洛陽激戰時,天中之神正與達摩祖師交談,看到李唐乃順應天命,理當為帝。況且王世充橫徵暴斂,於是建議達摩派遣精於武功的少林弟子,前去助戰。於是才有了十三武僧幫助皇上您打敗王世充的舉動。”李世民聽後對天中神和達摩祖師產生了無比的敬仰之心。李世民接著問高僧:“此為天地之中,有天中寺嗎?如果有,我前去參拜。這樣一方面感謝天中神,另一方面也感謝達摩祖師。”高僧答曰:“此地尚無天中寺。”李世民即說:“那就建一座天中寺吧!”李世民觀看萬歲峰下乃是一塊風水寶地,於是下令在此建立了天中寺。此後,天中寺成為嵩山著名的寺院。
發展狀況
登封市在2010年將“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後,決定重建恢復該寺原有規模,已經訂做的殿堂內雕像用巨大的整塊翡翠雕刻成高6米、寬3.2米、重40噸的觀音像,還用巨型翡翠雕成高6.2米、寬6米、重60噸的彌勒像及10米高重80噸的翡翠如來佛像,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翡翠雕像,且雕工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