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嵩山泥塑藝術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嵩山東麓的
裴李崗文化遺址曾出土有泥豬、泥羊頭等。隨著道教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嵩山地區興建了眾多道觀、佛寺,另外,嵩山地區還盛產唐三彩、宋三彩,這些都直接促進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嵩山泥塑藝術的發展。清乾隆以來,登封
東華鎮任村出現了一專門從事泥塑製作的家族,因其技高藝精,卓爾超群,人稱“嵩山泥人劉”。
“泥人劉”是流傳於登封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品,它創始於清代乾隆年間,至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為生於1735年的劉文宗,自幼家境貧困,但喜愛泥塑,便以泥土為原料為百姓塑泥像,以謀生計,後傳於其子劉章,將“泥人劉”技藝內涵逐漸擴展,不但為百姓捏泥像,還為寺廟塑像,一時名聲大振,“泥人劉”藝術走向繁榮,“泥人劉”是嵩山地區民間技藝的精髓,它代表著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超常的想像力、創造力,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中的一朵藝術奇葩。
工藝特徵
泥人劉”操作流程複雜,以天然泥土為原料,作者通過手中普通的一塊泥巴把人物的面部表情表達的惟妙惟肖。
傳承保護
2015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
劉永占從小就喜歡泥塑藝術,在多年的摸索和實踐中,學習掌握了精湛的泥塑技藝,成了“泥人劉”現代傳人的代表人物。他的創作主要取材於嵩山文化、當地的民風民俗、人物,且用材簡單,用具有黏性且細膩的泥土,加以自制輔料,直接捏製成形,然後精雕細琢,使其形神逼真、栩栩如生。除了泥塑藝術之外,劉永占還在繪畫、剪紙、印章、木雕等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社會影響
以嵩山泥人劉為代表的泥彩塑藝人群體的作品,表現了嵩山地區人民的勤勞智慧和超乎尋常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不可多得的民間泥彩塑藝術奇葩,具有題材廣泛、民俗文化內涵豐富深刻、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創作手法快捷、藝術表現力極強等特點,且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旅遊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