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嵋陽鎮地處
臨猗縣城西11公里處,北依峨嵋,南臨涑水,地形北高南低,全鎮總面積67.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1497畝,以糧、棉、果為主導
產業。
臨猗是全省的糧棉大縣。這裡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灌溉便利,年平均降水量508毫米,日照2271小時,無霜期210天,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每年的商品糧和商品棉曾
分別占到全省總量的1/ 7和1/ 8,素有“山西烏克蘭”之稱。
行政區劃
經濟概況
近年來,嵋陽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發展主題,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堅持“一產調優,二產做強,三產搞活”的基本思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請名人,用能人,不斷增強民營企業發展,力促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跨越式發展,為了增加農民收入,嵋陽鎮黨委、政府提出了“南棗北果中油桃,規模種養全鎮搞”的基本
思路,現全鎮農經比例為3:7,全鎮發展果樹1.4萬畝,年產水果15259噸;油桃7000畝,年產10892噸;小麥面積7525畝,年產3192噸;棉花面積4.2萬畝,年產4620噸;規模養殖50戶,年增加農民人均收入600元。民營企業不斷壯大,形成了以香匯食品廠、恆豐機械製造廠、晉陽化工廠為龍頭的鑄造、化工、食品加工、機械製造四大行業,年產值2.1億元,利稅2400萬元,吸收剩餘勞動力就業4000餘人。以嵋陽千噸恆溫果庫為依託的果品交易市場及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初具雛形,
形成了果品,農副產品購銷一條龍。小城鎮建設有效帶動了三產發展。2003年全鎮經濟總收入2.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75元。2008年全鎮經濟總收入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72元。
在5—10年間,全鎮要引進500萬元以上企業10個,發展規模養殖300戶,完成三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建設,依託小化工企業優勢,大力發展化工企業,力爭在2020年前建設成為一個集工業、流通、商貿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型城鎮。
臨猗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和新興的工業大縣,近年來,全縣形成了小麥、棉花、林果三大生產基地,蘋果、梨棗、江石榴三條特色林帶,
化工、機械、針紡、食品、製藥五大支柱產業,以及“一級路過境,二級路環網,三級路通村”的良好道路骨架。
臨猗縣的教育工作、文化工作、林業建設、村民自治、綠化工作、學教活動受到國家表彰,是國務院批准的開放縣,是全國文明村鎮建設示範縣。
2007年,全縣生產總值53.1億元,農業總產值35.3億元,工業總產值54.4億元;財政收入完成2.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418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079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3億元。
臨猗位居黃河中游秦晉豫金三角地帶,西臨黃河,東望太岳,北屏峨嵋嶺,南面中條山,地勢平坦,無山無礦,是山西省的平川縣。全縣總面積1339.3平方公里,耕地150萬畝,人口56萬,轄9鎮5鄉2區,375個行政村。2007年,全縣生產總值53.1億元,農業總產值35.3億元,工業總產值54.4億元;財政收入完成2.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418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079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3億元。
歷史人文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堯舜時為甸服之地,夏代在此建有猗國。春秋時期大商人猗頓在這裡畜牧牛羊,經營珠寶,富甲天下,堪稱商業鼻祖。歷史上曾出宰相6人。當代名人有抗日名將傅作義,前國務院副總理姬鵬飛等黨和國家領導人。
名優特產
蘋果、江石榴、商品糧、商品棉、、紅棗、冬棗、羊肉、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