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貝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吉祥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崗貝村,位於龍城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8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太平村輋嚇村新屯村新西村。始建於清初,李姓先祖從今廣東五華遷至此地立村。因建村時房屋背靠山崗而得名崗背村,後更名為崗貝村。現村於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在老村旁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崗貝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吉祥社區
  • 地理位置龍城街道東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區龍城街道愛聯社區;2014年,屬吉祥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李姓和曾姓。第一大姓為李姓,南宋末年從福建上杭遷移至今廣東五華;清代初期遷至此地。第二大姓為曾姓,北宋時期從福建寧化遷至廣東興寧;清代從興寧遷移至此2015年末,戶籍人口502人,其中男性261人,女性241人;80歲以上25人,最年長者98歲地。(女);實際在村人口501人;海外留學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1264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7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5人,主要分布在法國和荷蘭。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紅薯、玉米、花生等。1990年初,香港商人投資,在村中租地建設廠房,崗貝村賺得第一桶金;此後村集體通過資本積累建起了村集體所有的第一幢廠房。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煎堆、蘿蔔糕,清明節的茶果,端午節的灰水粽、鹹粽等。
龍崗大道經過該村,距捷運吉祥站約200米。1965年通電,199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3年通電話,1995年通自來水,2000年通網際網路。村中有籃球場、村民活動中心和藏書約800冊的圖書室等。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3座。代表性民居有崗貝老圍、崗貝排屋和崗貝新居。崗貝老圍和崗貝排屋為龍崗區不可移動文物。崗貝老圍始建於清末,面闊95米,進深35米,坐東朝西;由民居、祠堂、角樓組成;多為斗廊齊頭三間兩廊布局;角樓位於西北角,高3層,平面呈長方形,頂飾藍紅相間帶,四面開有小窗和射擊孔,頂層東南面設錦鯉吐珠排水口,檐壁飾山水、人物壁畫,脊飾博古。崗貝排屋,始建於民國時期,坐南朝北;占地面積為2084平方米,由四排房屋和一炮樓組成;土木結構,條石門框;炮樓位於北面,高4層,平面呈方形,四面開窗和射擊孔。崗貝新居始建於民國時期,單元式排屋,硬山頂,上覆灰瓦,前方開有小門小窗,排屋前有半月池。村中存有宗祠2座,李氏宗祠和曾氏宗祠,均位於崗貝老圍中。李氏宗祠始建於清代,重建於2013年,單開間單進式,祠堂大門額書“李氏宗祠”,兩側有楹聯“崇祀典祖流芳遠;德垂宗枝世澤長”;外牆貼灰色瓷磚。曾氏宗祠始建於清代,重建於2013年,占地面積約60平方米,大門額書“曾氏宗祠”。
每年臘月二十五或二十六,村民聚餐,全村男女老少集體參加,辭日迎新。
舞麒麟為該村的傳統習俗。舞麒麟分為麒麟表演和武術表演,其中麒麟表演套路分為頭套和尾套,統稱麒麟套。剛開始表演的時候,先奏響鑼鼓鑔,隨著鑼鼓鑔的輕、重、快、慢,有節奏地表演麒麟舞。舞麒麟結束後進行武術表演,一般由20位身手不凡的武術高手輪番表演,各顯奇招,十分精彩。
代表性人物:李來發(1927-1946),烈士。1945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1946年在博羅縣作戰犧牲。李仁茂(1927-1946),烈士。1940年參加東江縱隊,1946年在博羅縣作戰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