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斗辰

(1893——1960)名盈科,以字行,山西聞喜人。他親身調查發現了中外聞名的元代永樂宮壁畫、平遙北漢鎮國寺古建與明代雙林寺塑象;修繕了五台佛光寺唐建東大殿、五台山茅蓬寺古建築,踏遍全省,調查了解有歷史藝術價值的文物古蹟;並在《文物參考資料》上發表了文章。當時國內文物工作剛剛開始,由於他大力領導,先走了一步,帶動了全國文物界,一時聲譽鵲起,獲得文物界的好評。

基本介紹

  • 本名:崔斗辰
  • 別稱:盈科
  • 字號:以字行
  • 出生地:山西聞喜縣人
  • 出生時間:1893年
  • 去世時間:1960年
人物簡介,個人經歷,帶病工作,

人物簡介

9歲喪父,同母過著貧苦的日子,從小刻苦讀書,成績優異,由國小到中學都獲得免費生待遇。1914年山西省第二中學畢業後,在運城一帶任教,並從事歷史文學研究。因同嘉康傑、張吉臣參加反帝、反封建、反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為民族革命和民主政治而奮鬥,被閻錫山密令監視迫害,遂投靠解縣薛篤弼的薛家私塾當教師。

個人經歷

1926年擔任聞喜縣東鎮高小校長,引導青年嚮往光明,倍受尊敬。1927年參加共產黨人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的北伐軍。1931年回到家鄉,被閻錫山特務捕到太原入獄,幸經好友學生各方營救獲釋。1932年在馮玉祥支持下,同張雪霞在汾陽峪道河設立平民學校,供貧民子弟免費讀書。1934年創辦運城“菁華中學”,任校長,掩護黨的地下組織活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參加犧盟會決死三縱隊,曾任浮山縣長。1937年冬至1938年春,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學任教。1939年“晉西事變”後,先去延安,又到晉冀魯豫邊區,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教育廳副廳長。解放戰爭期間,任太岳行署教育處長。解放後,任山西省文教廳副廳長,山西省文史研究館館長。1952年任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親身調查發現了中外聞名的元代永樂宮壁畫、平遙北漢鎮國寺古建與明代雙林寺塑象;修繕了五台佛光寺唐建東大殿、五台山茅蓬寺古建築,
踏遍全省,調查了解有歷史藝術價值的文物古蹟;並在《文物參考資料》上發表了文章。當時國內文物工作剛剛開始,由於他大力領導,先走了一步,帶動了全國文物界,一時聲譽鵲起,獲得文物界的好評。

帶病工作

1952年冬大雪後,他親身陪同班禪額爾德尼赴五台山,在攀登險惡的山路中,墜馬身殘,但仍帶病忘我工作,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1956年秋,半身癱瘓,口不能言,腿不能行,但仍堅持以筆代口,指揮工作。1960年元月27日病逝,終年68歲。崔斗辰早年論文多載《北京大學國學周刊》、《廣州中山大學語言研究所周刊》、《北方快覽》,此後著有《山西河東一帶歌謠集》、《西北遊記》。解放後主編《山西文物介紹》。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