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58年建崔家灣公社、蘇家岩公社,1984年改崔家灣鎮、蘇家岩鄉。1996年,崔家灣鎮面積76.6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朱家寨、海則灣、蘇家西川、邱家鹼、艾家山、南清水溝、顧家畔、山窯則、棗峁、李家岔、崔家坪、林家新莊、雷家鹼、鐵茄坪、林家寨、西馬灣、胡家圪嶗、崔家灣、紙房溝、韓家園則、南雷家溝、前任家溝、蒲家圪嶗、郝家崖、張家岔、南張家坪、大趙家溝、黃家坡、張家莊、魏家山、南王家溝、石角、後任家溝、高家寨、稍峁35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蘇家岩鄉面積58.9平方千米,人口0.7萬人,轄蘇家岩、圪凸、橋溝、梁川、王川、賀家灣、郝家鹼、山榆窪、坡上、韓山、北山、店房、寨山、橋山、王圪峁、漫王山、李家灣、馬家山、張家山、焦石鋪、老莊、李家山、文家山、党家山、王家山、趙家窪、黃石畔27個行政村。
2001年,撤銷蘇家岩鄉併入崔家灣鎮。2002年,轄崔家灣鎮居委會,朱家寨、石角、王家溝、稍峁、魏家山、黃家坡、趙家溝、張家坪、高家寨、後任家溝、張莊、蒲家圪勞、郝家崖、前任家溝、張家岔、雷家溝、韓家園則、胡家圪勞、紙房溝、崔家灣、海則灣、西川、邱家鹼、艾山、清水溝、顧家畔、棗峁、李家岔、崔家坪、辛莊、雷家鹼、鐵茄坪、林家寨、西馬灣、蘇家岩、圪坨、橋溝、梁家川、王家川、郝家砭、山榆坬、賀家灣、坡上、橋則山、漫王山、韓家山、店房裡、北山、寨則山、王圪峁、李家灣、馬家山、文家山、党家山、張家山、焦石堡、學家山、老莊、王家山、趙家坬、黃石畔65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崔家灣鎮域絕大屬於無定流域,地貌為典型的梁峁狀丘陵溝壑區,土壤由黃土、紅土等6種組成。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半乾旱氣候。境內河流主要有無定河,其次有紙房溝、蘇家岩、辛莊等5條5級以下小河。無定河在本鎮境內總長為22.4公里,流域面積136平方公里。海拔約在800米-1200米之間,平均海拔為1000米左右。年降水總量486毫米。
概況
崔家灣鎮位於綏德縣南部。轄6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朱家寨村,距縣城21千米。
經濟建設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崔家灣的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特別在“富民強鎮”的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特色經濟、高效農業、開放型產業。現已初步形成朱家寨甜瓜、西川上雜果,
鐵茄坪苗木等一村一品的產業。紅棗產業、畜牧業、苗木產業和蠶桑產業也有所創新和發展。同時,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加強勞務輸出工作。該鎮勞務輸出達到3760人,有組織輸出2800人,勞務輸出收入達到1260萬元,占全鎮總收入的1/3。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通訊方便。全鎮61個村、村村通公路,東溝15公里公路全部黑色化。“甘露工程”在全鎮各村實施,建成韓家園則、雷家鹼等不少村的飲水工程,大部分農戶用上了自來水,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同時,為了徹底改變村民居住環境,從2003年起鎮政府實施移民搬遷工程。國家投資200萬元,村民自籌資金180萬元,先後有學家山、山榆窪兩村的152戶,562人,移民搬遷至地勢平坦,背風向陽,交通便利的地方。全鎮移動信號和聯通信號都已開通,農村有固定有線電話和無線電話用戶1172戶,覆蓋61個行政村。不少村民用上了手機,全鎮共有手機5620部。
教育文化
重視教育文化事業,使適齡兒童入學率和普九水平逐年提高,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達100%,普及率100%。截至2006年,共投入320萬元資金改善教學設施,全鎮共有中學一所,中心國小一所,初級國小10所,在校國中生1165人,小學生987人,教師258人。先後有張彩妮、蘇淪等14名教師被評為市、縣“教壇新秀”。實現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川區10個村接通了加密電視,建成了6個文化室,組建了民間藝術表演隊,積極開展各種慶祝活動和紀念活動,大力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公德教育,創建文明村、文明戶,促進該鎮的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
醫療衛生
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很快,自創建鎮中心醫院以來,歷年改善醫療設備,現有28孔窯洞,固定資產40萬元,有床位15張,方便民眾看病就醫。
未來發展
長期以來,崔家灣人勵精圖治,艱苦創業,以其聰明才智和勤勞勇敢,不斷進取,銳意改革,進一步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努力把崔家灣建設成為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環境更加優美的現代化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