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坡村(山西省平陸縣聖人澗鎮下轄村)

崔家坡村位於平陸縣城正東方向和縣城僅有一溝之隔,距離百米左右。北與南村村接壤,南與寨頭村相鄰;西與八政村、聖人澗村為界,東與北橋村、澗東村隔溝相望。“平(陸)曹(川)”公路在村南部通過,交通便捷。該村村莊居民點處於黃土台塬地帶,中部酷似一個島嶼,被周圍的大溝環抱。村域最高點高程476.0米,最低點是南端的沖溝內高程為310.8米,大部分地區海拔為350~390米之間。崔家坡行政村由崔家坡村、張坡村、土台村、北嶺村四個自然村組成。原村莊基本上都是土窯洞構成,基本上廢棄了窯洞,在塬台建成了磚瓦房。

崔家坡村基本上都是由農業人口構成。共有7個居民組452戶,1508人。其中所屬自然村崔家坡:150戶,490人;北嶺村112戶,410人;土台村96戶,298人;張坡村94戶,31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崔家坡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山西
  • 地理位置山西省平陸縣聖人澗鎮
  • 面積:285.55公頃(4283.3畝)
  • 人口:1508人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3.8℃,極端最高氣溫43℃
土地資源,自然資源,村莊建設,優勢條件,存在問題,發展規劃,

土地資源

崔家坡村國土面積285.55公頃(4283.3畝)。其中村莊占地24.55公頃(368.3畝),道路占地2.97公頃(44.6畝),耕地158.09公頃(2371.3畝),林地29.95公頃(449.2畝),水利設施30.67公頃(460畝),未利用地39333公頃(589.9畝)。

自然資源

崔家坡村介於沿山和沿河的中間地帶,為黃土台塬區,塬面自北向南傾斜,因沖溝的發育,把整個台塬劇烈破壞,分成多個小面積黃土塬面或墚或坪。塬地黃土復蓋深厚,地勢比較平坦。崔家坡村所在的塬台就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塬面。崔家坡村平均年日照時數為2272小時。年平均氣溫13.8℃,極端最高氣溫43℃,極端最低氣溫一13.2C。
降水的特點是:雨季暖季同期,水熱利用率高。年平均降水量為551.3毫米,最多年809.3毫米,最少年400.2毫米。受地形和季風影響平陸冬季多偏西北風,其它季節多偏東南風。歷年平均風速3.4米/秒。
因中條山對氣流的阻隔,太陽的直射,無霜期長,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38.4天。
崔家坡村地處黃河北岸中埋中等富水區,據l992年版《平陸縣誌》記載,地下水位埋深61米,源自黃河的側向補給。據調查水位持續下降,村內的現有深井都在300米以下,水量尚可,水質也較好。
社會發展水平:崔家坡村塬面和溝底的地勢平坦,土地資源豐富,發展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崔家坡村的經濟發展在全縣居中游水平,到2010年底,人均收入1100元/年。村中的主要產業仍停留在外出打工、經商和以種植、養殖為主的傳統農業狀態。有30%的人口從事以糧食和果樹為主要產業的農業生產。有40%的人口外出打工和經商。全村有機井6眼,已基本實現灌溉聯網,管網長度達8000米以上。
該村的主導產業是糧食、果品。基本上屬於自發階段,支柱產業的優勢極需進一步引導和扶植。

村莊建設

崔家坡村80年代前主要是依土崖建土窯居住,90年代後逐步搬迂至塬面建造磚瓦房。仍有10%的居民住在土窯內。由於在建村時沒有科學規劃,因此導致村莊只是簡單的划行歸排。
現狀崔家坡村的建設基本上還停留在粗線條規劃階段,建築基本呈傳統的四合院形式,占地面積大,容積率低,房前屋後閒置土地較多,執行規劃不嚴格,致使排布形式雜亂,公共設施不配套,排水不暢,村內各種管線雜亂,缺少系統規劃。現狀村莊基本上沒有綠地。村中的公共市政服務設施簡陋,不完全,人居環境質量差。
結合新農村建設,崔家坡村已規劃出新的宅基,逐步淘汰老院、地窨院、土院,達到新農村建設標準。
村內的飲用水由村北的水井供給,每小時出水量20m3/N,基本上能滿足飲用。
村莊的供電由縣城的城關變電站供給,村內有11台變壓器供電,容量560KVA。村莊的弱電工程由縣城引入,電話200部,手機900餘部,電視機30O部,電腦40台。

優勢條件

①區位優勢
崔家坡緊靠縣城,交通有平曹公路,發展服務縣城的城郊型經濟條件十分優越,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②土地資源優勢
崔家坡村地處平陸縣山地黃土塬面,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僅一畝多,但本村無論是塬地還是溝地土地類型均為綿土,且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水利條件較好,適宜多種農作物和果樹生產。
③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優勢
崔家坡村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8℃,極端最高氣溫43℃,最低氣溫—13.2℃,年降雨量50—600mm,無霜期220天以上,年平均日照數為2272小時,具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舒適宜人等特點。另外,崔家坡村雖然緊鄰縣城和豐喜集團,但空氣品質、土壤環境尚好、地下水沒有任何污染。崔家坡村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適合城市居民定居。
④產業基礎優勢
崔家坡村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村莊,種植業主要以糧、桃、果為主。在桃果生產上,崔家坡村民眾種植歷史悠久,管理經驗豐富,發展十分迅速,以桃果為主的經濟林發展已初具規模,面積達30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20%,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⑤平陸縣經濟的發展給崔家坡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豐喜集團已經立項擴大規模,西面是縣城,只能向東擴展。已確定要徵用土地3000畝,張坡村的土地全部徵用,崔家坡的部分土地被徵用,張坡村的居民全部搬遷。

存在問題

①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產業結構不合理。
②農業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
③發展現代農業的技術及物質條件較為匱乏,缺少資金。
④農村勞動者素質不高,科技創新能力弱,生產技術及產品科技含量低,產銷鏈不完善,市場競爭力差。
以上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崔家坡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發展規劃

緊緊圍繞縣委“一二三四五”發展戰略,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帶領崔家坡民眾致力改變路、水硬體建設,大力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全力配合幹部下鄉增收活動,力爭“十二五”末人均收入翻番,徹底改變崔家坡面貌,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潔、村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