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賢館·中國歷代文選:南宋文選

崇賢館·中國歷代文選:南宋文選

《崇賢館·中國歷代文選:南宋文選(套裝共3冊)》是一部南宋散文集,書中選取南宋散文中的文采派和抗戰派兩派文章之精華,可使讀者領略到南宋散文之優美與闊大。古語云:《文選》爛,秀才半。前有《昭明文選》為唐宋士子必讀課本。後有清《古文觀止》這部中國歷代散文之大觀。兩者作為中國古代文人學習詩賦、出官入仕的優秀詩文選集流傳至今。“中國歷代文選”叢書,承接《文選》《古文觀止》編選思路,以散文為主,間有駢文辭賦,由楊慶存、傅璇琮領銜,當代一批專精於中國古典文學的大學教師和文化學者,遴選歷代傳誦名篇,輔以精注今譯和全新校勘。是繼《昭明文選》《古文觀止》後,獻給當代人的一部更全、更精、更新的古文新經典。一編在手縱覽歷代名人著述菁華。

基本介紹

  • 書名:崇賢館·中國歷代文選:南宋文選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頁數:252頁
  • 開本:8
  • 作者:楊慶存 張玉璞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021533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崇賢館藏書以安徽涇縣宣紙為材料,徽墨印刷,保證千年不褪色、不腐蝕、久折不斷;全部宋式手工裝幀,以錦絲為繩,莊重典雅,堅韌耐久,便於翻閱;花綾封面,耿絹包角,廣膠粘頁,雅致精美,平滑牢固,是值得珍藏的宣紙精品,藏書涵蓋經、史、子、集四庫精華及歷代碑刻書畫真跡,既囊括經天緯地之道,又攬集修身齊家之學,全部繁體豎排,極具古書風韻,堪稱“中華傳世珍本藏書”,具有增值保值特性,如今已成為各地藏家的新寵。目前已形成“家無線裝,絕非藏家;書無崇賢,妄稱尊者”的流行趨勢。

圖書目錄

崇賢館藏書系列:南宋文選一
崇賢館藏書系列:南宋文選二
崇賢館藏書系列:南宋文選三

序言

前 言
—南宋散文的發展軌跡
南宋散文與北宋散文血脈連通而又特色鮮明。伴隨趙宋王朝政治、經濟和文化重心南移,南宋雖偏安江左,地域版圖較小,但由於大批中原仕宦文人南遷,文化教育興盛,文學藝術繁榮,學術思想活躍,散文創作呈現出時代變幻的新風貌。
南北宋之交,自蘇軾仙逝(一一○一)至李清照謝世(一一五五?),此五十五年為宋文發展的第三階段,文采派和抗戰派成就突出。
文采派發揚歐陽修、蘇軾改造駢文的傳統,精於四六駢文,雜以古體散句,屬對精切,文采斐然,語言自然流暢。其代表作家有王安中、汪藻、孫覿、綦崇禮、李清照等。王安中早年師事蘇軾,為文豐潤敏捷,典雅凝重,人稱徽宗時擅制誥第一人。孫覿善為賦,制誥表奏,名章俊語,人爭傳頌。綦崇禮覃心辭章,議論風生,文簡意明,精於辭采,氣格渾成。汪藻擅長駢語,時稱大手筆。其文熔鑄經史以成對偶,推原天地道德之旨、古今理亂興廢得失之跡,宏麗精深而又文從字順。李清照將鮮明的個性、廣博的學識和強烈的時代氣息融會在作品中,抒寫情性,廣寓識見,含納深厚,意蘊豐富,語言典贍博雅、精秀清婉。《金石錄後序》回憶成書經過,傾吐對丈夫的深切懷念和國破家亡的沈痛之情,展示了極其豐富的文化、政治、歷史、社會、家庭及其個人生活、思想的各個方面。《打馬圖序》寫平生喜博性情,闡述‘慧、通、達’、‘專、精、妙’辯證關係,《詞論》講述詞的發展變化、諸家創作得失、詞與詩文區別及音律要求,均深刻優美。與北宋諸名家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因情而言理有所不同,易安多以事見情,寓情於事,因事而明理,貼近生活,通俗親切,更富感染力和吸引力。
抗戰派以慷慨激揚的文字表達堅決主張抗戰、反對妥協投降的主張,忠義激憤,嫉惡如仇,直言無畏,正氣凜然,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宗澤《乞毋割地與金人書》指責朝廷‘惟敵言是聽,惟敵求是應’,表示欲捐軀報國,文字感憤激切。李綱之文雄深雅健,磊落光明,又非尋常文士所及。《十議》認為‘和、戰、守三者一理也’,‘以守則國,以戰則勝,然後其和可保。不務戰守之計,唯信講和之說,則國勢益卑,制命於敵,無以自立矣’,析理精微辯證,深刻婉轉。民族英雄岳飛忠憤激烈,議論持正,《出師奏札》、《謝赦表》天下傳頌。《五嶽祠盟記》敘述抗金“歷二百餘戰”與“北逾沙漠,蹀血虜廷”的雄心,氣吞山河,筆勢雄勁。
李清照去世後,南宋長育成就的人才蔚然興起,宋文發展進入又一繁榮期。事功派、理學派、永嘉派、道學辭章派,或聯輝並峙,或鼎立其間,或前後相繼,一直持續到真德秀(一一七八—一二三五)謝世,歷經八十年,是為南宋中葉。
事功派主張抗金復國,關心國計民生,正視社會現實,務實事而切世用。該派主要作家都是詩詞巨擘,才情奔放雄贍,文學修養精深,文章深受三蘇影響,長於議論,辭采燦爛。陳亮‘修皇帝王霸之學而以事功為可為①’,主張‘義利雙行,王霸並用②’,倡導實事實功,反對空談性理而以套用為本,認為‘道在事中’。散文智略橫生,議論弛騁,俊麗雄偉,兼有兵家與縱橫家氣韻。辛棄疾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二十二歲即組織抗金義軍,事跡轟動朝野,成為一位民族英雄和抗戰實踐家。其散文立意宏偉,氣勢浩蕩,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強烈的現實性和廣泛的社會性,且議論英偉磊落,雅健精美,辭采煥發。陸游既工駢體又精古文,語言風格類近歐陽修、曾鞏,簡潔凝鍊,而章法承繼元祐諸公,善於變化,巧於安排。范成大散文簡樸爾雅,賦辭深刻幽婉,記序山水類近柳宗元,碑傳多用司馬遷筆法,題跋尤其簡峭可愛。楊萬里也是駢、散兼勝,其議政論事,析陳利弊,精闢周詳,記、序、碑、狀,圓活靈動,自然條暢,思致幽邃。周必大散文駢散兼融,明白淺易,多近口語。名作《皇朝文鑒序》視野雄闊,立論中肯切實,語言典雅優美。
理學派作家均以理學名世,學養深厚,作品氣勢、章法、語言諸方面,明顯接受歐陽修、蘇軾、曾鞏、王安石諸家影響而呈現著強烈的藝術性。該派致力哲學理論研究,同時強調其實踐性,故有務實精神,主張‘文以載道’、‘文道統一’、‘華實相符’,並不忽視文章的藝術性。朱熹是理學大師,也是散文聖手。他認為‘作文字須是靠實說得有條理乃好,不可架空細巧③’,其各體散文皆有精造,意實而藝精。朱子散文,詞章近乎歐、曾,筆勢類於蘇、王。或明淨曉暢,文從字順,有從容自適之致,或‘如長江大河,滔滔汩汩④’,而思繹之熟,改定之精,令人嘆服。記、序、狀、跋諸體,尤見藝術涵養。呂祖謙散文‘銜華佩實’最擅議論,宏肆博辯,凌厲壯闊。他開文章評點學先河,《古文關鍵》從方法論角度總結散文創作與鑑賞理論,簡潔切實;所選諸家散文,標舉命意布局,昭示精旨奧妙,‘於體格源流,俱有心解’(《四庫總目提要》)。
永嘉派始自薛季宣及其弟子陳傅良,而大振於葉適。該派為文,薛氏淵雅、陳氏醇粹而葉氏宏博,雖各有特點,要之皆能博通古今,以求實用,崇尚意趣高遠,詞藻佳麗,主張‘不為奇險而瑰富精切,自然新美⑤’。薛季宣以‘實學實理’稱,其文‘精確趣實,可以濟世⑥’,持論明晰,考古詳核,立說嚴謹,精深閎肆。葉適為南宋散文大家,為文強調獨創,‘片辭半簡必獨出肺腑⑦’,其文備眾體,融鑄古今,構思精妙,千變萬化,文辭宏麗,語勢流暢。議論文‘忠君愛國之誠,藹然溢於言表⑧’。碑誌文獨以峻潔稱勝,往往數百字即成一篇,而重點突出,事跡生動,光彩照人。葉適記、序最見大家腕力,思致、意趣與辭采,更是令人稱絕。
道學辭章派以‘程、張之問學而發於歐、蘇之體法’(吳淵《鶴山先生文集序》),取道學家與文章家兩派之長,強調窮理致用,華實相副,並注意探究散文理論。真德秀為文力倡‘明義理、切世用’。其《文章正宗》著意文體流變,精選《左傳》至唐末作品,以簡馭繁,影響甚大。魏了翁覃思經術,造詣益深,散文醇正有法,紆徐曲折,出乎自然,大都立意高遠,思想深刻,語言流暢。魏氏序跋以議論平允、富有文采見長,人謂有周秦諸子遺風。魏了翁還著眼辭章、性情、志氣、學識、道理等方面相互關係,試圖用道學家哲理論文,開闢了新視角。
自真德秀謝世(一二三五)至文天祥就義(一二八三),為宋文發展末期。民族愛國派把宋文的發展推向了最後一個高潮,以慷慨激昂,悲壯雄勁的旋律結束了宋文發展的歷程。
南宋後期,崛起於北方的蒙元與南宋聯合滅金(一二三四)後,毀約南侵,攻陷臨安,滅亡南宋。當其時,宋末具有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的文人士大夫,積極參與抗元救亡鬥爭,創作了大量優秀散文,反映歷史巨變,描述悲壯激烈的反民族侵略鬥爭和轟轟烈烈的救國救亡運動,或表現嚴酷現實強烈衝擊下的失衡心態與民族情緒,以血與淚譜寫雄壯的時代悲歌,從而形成一派,文天祥、謝枋得、劉辰翁、鄭思肖、林景熙、鄧枚、謝翱、王炎午等等,都是該派重要作家。他們身歷巨變,作品或反映強烈愛國精神和崇高民族氣節,記敘艱苦卓絕的抗元歷程,歌頌不屈的民族英雄,或稱揚忠義貞操之士,筆伐投降誤國行為,痛惜宋朝傾覆,對故國表示深沈的眷戀與哀思,風格慷慨悲壯,深沈淒婉,雄勁蒼涼,沈痛感人。
文天祥散文學習效法韓愈與蘇軾,雄贍遒勁,《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其‘如長江大河,浩瀚無際’。他長於議論,廷試對策及上理宗諸書,皆持論剴直,忠肝義膽,志如鐵石,涵養深厚,氣魄雄偉。謝枋得於元軍攻破臨安後,在弋陽組織軍民抗元。宋亡後,堅持民族氣節,拒絕仕元,絕食而亡。其《疊山集》人稱‘一字一語悉忠者之所發’,而文章瑰麗,高邁奇絕。膾炙人口的《卻聘書》凜然正氣,典贍雄壯。
劉辰翁曾入文天祥幕府抗元,宋亡不仕,撰《古心文山贊》、《文文山先生像贊》,頌揚文天祥忠義愛國。他推崇歐陽修、蘇軾,主張自然流暢,專學其氣勢章法,直溯莊子。《須溪集》散文多奇詭縱橫,深入莊子化境,寄託遙深。鄭思肖忠義孤憤,散文‘熱血時拋,忠肝欲碎⑨’。謝翱散文風格與韓愈、柳宗元相近,尤善敘事作記。王炎午‘孤忠勁節,悲壯激烈之氣⑩’悉發於文,奇氣橫溢,高古超邁,醇粹精煉,《生祭文丞相》激昂奮發,忠烈豪氣,溢於筆端,尤為世人稱道。
總之,南宋散文是宋代散文輝煌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題材之豐富、體式之創新、立意之高遠、境界之闊大、構思之精妙、語言之優美,皆可在本書選篇中仔細品味。
楊慶存
二○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凌晨

注釋①王煒《宋潛浮先生文集序》。②《陳亮集》卷二十。③《朱子語類》卷九。④李塗《文章精義》。⑤葉適《沈子壽文集序》。⑥陳傅良《止齋先生文集》卷五一。⑦《水心文集》卷十二。⑧黎諒《黎刻水心文集跋》。⑨明·張國維《宋鄭所南先生心史序》。⑩鄭元《忠義錄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