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江橋

崇江橋

崇江橋,跨石魚江(河)。清康熙(1662年~1722年)年間此處已有場橋。據當地老人講述,清初沿河兩岸鄉民為趕集方便,在小場旁邊修了一座竹木結構的簡易便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崇江橋
  • 位於:永盛鎮尚河村連二里市
  • 年代:清
  • 廊橋結構:全木
背景,價值,構造,現狀,記載,

背景

當時傍市臨橋只有幾間草房麼店子,來往行人多在此歇腳。清康熙(1662年~1722年)年間從湖廣遷來定居鄉民漸多,人們將木橋改造為石橋。以後又有黃姓人家在橋場旁修水碾一座,當地俗稱黃家碾。據清宣統《溫江縣鄉土志》記載,崇江橋始建於清嘉慶二十一年(1817年),距今已192年。清鹹豐三年(1854年)曾培修,之前並無史料無記載。後被洪水所毀。

價值

貫穿連二里市的石魚河,據傳就是因河中有石魚而得名,由此引發出一些神話故事,至今還流傳著“石魚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民間諺語。河道自金馬河流經溫江長灘的老熱榜迎君渡處分水,向南形成一條蜿蜒盤曲的小河。緩緩流淌的河水自北向南從場橋中流過,把承擔犁拜小場闢為東西兩部分,崇江橋又把這兩部分連在一起,形成一座小橋場。崇江橋東為溫江縣永盛鄉,西為崇慶縣江源鄉,“一足踏二縣,一市連二鄉”,所以當地人稱作連二里市。沿河兩岸的鄉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農耕文明,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蹟。

構造


由於連二里市曾經是溫江、崇慶兩縣交界出的重要集市,為方便通行和集市交易,民國十五年(1926年)春,當地民眾首推黃姓首事募捐在橋舊址上重建崇江橋,歷時一年建成。新建成的崇江橋為樓橋款式,長11.85米,寬7.5米,高5.5米,跨度5.6米,橋身為,穿逗式梁架建築;橋基用石墩壘砌;橋頭為重檐廡殿牌樓;中間為重檐懸山頂式,用灰筒小青瓦覆蓋,並塑有烏獸;屋蓋的分脊上雕塑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桃園結義”等傳統戲劇,其人物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外觀為飛檐翹角,牌樓楣柱上雕有垂花;橋樓正中懸掛黑底牌匾,上書“崇江橋”三個金色大字;橋面為木板;橋下深潭,清澈流水;四周竹木掩映,清幽寧靜。當時,崇江橋兩端建有客棧、酒肆、茶社等40餘家。從懷遠、元通、廖家等地運來的木材、木器工藝品及農副土特產品,源源不斷通過崇江場,經黃家渡口過金馬河,取道溫江到成都,將貨才棵漿物銷往四川和全國各地。從成都轉運而來的布匹、食鹽和各種日雜百貨用品在此處集散,運銷崇州、大邑、都江堰等地。這時的崇江場已成為周邊數十里的物資集散地。由於交通方便,商氣旺盛,一些外地官商名流先後在場內購地建房,置田放租,場內黃家祠、雷家祠等在川西壩子享有盛譽。整個集市街道兩旁店挨店、鋪連鋪,形成錯落有致,水曲廊橋的鄉村橋場。
連二里市鄉土民俗氣息濃厚。崇江場雖小,但年節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每年幾乎月月都有臭乃員節慶活動。農曆二月初八有高皇殿廟會,二月二十八有春台會,三月初三有童子會,四月初八有放生會,十月初一有牛王會等等。每逢會期,遠近鄉民扶老攜幼到寺廟焚香許願,祈神求佛,放生勸善,朝會訪友。當地人不僅愛朝會,更犁兵雄愛趕場。如今,崇江場農曆每月的“一、三、六、八”為趕場期,人如潮流,小街上人多貨雜,各種農副土特產擺滿街市兩旁。其中,尤以河邊小攤點銷售的各種小吃,如煎黃糕、糍粑等,因價廉物美,深受鄉民喜愛。

現狀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這座近百年歷史的古橋被毀。2009年,溫江區永盛鎮與溫江區文管所一起,按原貌對古橋進行了重修,並在旁邊立起了“溫江區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如今,趕集的人們又可以坐在橋上休憩,遮蔽風雨了。同時,溫江、崇州交界的“連二里市”目前已初步完成場鎮的風貌改造。

記載

:連二里市(現代·杜榮輝 )
2010年1月15日,與永康參加崇州作協年會歸來,途徑永盛,游連二里市,以詩記之。
金馬河的支流,固執地
要在這裡抒一回情
就像近郊土生土長的鄉親
即便是不逢場的抹獄端提日子
場口麼店子裡的清茶和濁酒
也總有一樣讓他惦記
這就是連二里市。老街
用樸實留住了兩百載悠悠拘拒歲月
界河讓崇江橋成為佳話傳誦至今
而那出沒在傳說里的石魚
注定游不出真善美的主題
黃家石碾沉默了,往事依然鮮活
沉寂的林盤也將熱鬧起來……
在連二里市,我卻只想靜靜地
沿著民風、民情、民俗,漫步
遇見那些笑談桑麻的人
我也是幸福的……

記載

:連二里市(現代·杜榮輝 )
2010年1月15日,與永康參加崇州作協年會歸來,途徑永盛,游連二里市,以詩記之。
金馬河的支流,固執地
要在這裡抒一回情
就像近郊土生土長的鄉親
即便是不逢場的日子
場口麼店子裡的清茶和濁酒
也總有一樣讓他惦記
這就是連二里市。老街
用樸實留住了兩百載悠悠歲月
界河讓崇江橋成為佳話傳誦至今
而那出沒在傳說里的石魚
注定游不出真善美的主題
黃家石碾沉默了,往事依然鮮活
沉寂的林盤也將熱鬧起來……
在連二里市,我卻只想靜靜地
沿著民風、民情、民俗,漫步
遇見那些笑談桑麻的人
我也是幸福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