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崇武古城風景區)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

崇武古城風景區一般指本詞條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崇武半島東端,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灣和湄州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千米的崇武半島南端,瀕臨台灣海峽。崇武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有“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之稱,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於一體的特色旅遊風景區。景區內的崇武古城是一座為抵抗倭寇而建的濱海石頭城,是中國明初沿海60多座衛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石城。古城南側有“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園”,共收藏有不同藝術風格的石雕藝術精品500餘件。

2003年,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
  • 地理位置: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崇武半島東端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07:00—17:30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40元/人
  • 著名景點:崇武古城、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園、崇武海岸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位置境域,氣候特點,主要景點,綜述,崇武古城,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園,崇武海岸,古建築群,歷史文化,命名由來,人文歷史,特色美食,所獲榮譽,旅遊信息,交通,門票,

歷史沿革

崇武古稱小兜。北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惠安置縣時,設崇武鄉守節里,宋初置巡檢寨的軍事機構。
元初,改為巡檢司。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崇武古城始建,當時由於東南沿海倭寇肆虐,江夏侯周德興為了抵禦海上倭寇的侵襲,在此興建了這座石頭古城。
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家多次撥款全面修復部分倒塌的崇武古城牆。
1996年,崇武石雕博覽園建成。
2020年12月,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交由惠安縣文旅集團旗下的公司運營管理。
2021年5月1日上午,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一期改造提升後重裝開園。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崇武半島東端。
崇武古城風景區

氣候特點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崇武古城地處亞熱帶,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年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約20℃,最熱月(7—8月)平均氣溫27℃左右,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12℃左右。因有海洋氣候調節,夏季不炎熱,6—7月颱風偏多而常伴有較大的降雨;冬春時節北風南侵,因有山峰阻隔及海洋氣候,冬天也不寒冷。一年四季海風大、日曬猛是這裡重要的氣候特徵。

主要景點

綜述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內有一座為抵抗倭寇而建的濱海石頭城——崇武古城,是中國明初沿海60多座衛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石城。古城南側的“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園”,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一處薈萃石雕精品的主題公園,共收藏有不同藝術風格的石雕藝術精品500餘件;其中有中國最大的岩雕藝術作品“大地藝術”。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是中國古代東南海疆的一座抗倭名城,已有600多年歷史。崇武古城是中國60多座衛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採用當地特產花崗岩石砌築,城外牆用長方形條石作橫直“T”字砌築,城內跑馬道擋牆用亂塊石或卵石花砌,中間夯以五花土。全城平面略呈梯形,總面積373756平方米。城周長2567米,城基寬4米,含女牆高7米。四方設門,上建門樓。東、北、西三面有月城,四周上設烽火台五座。崇武古城古城城牆均為白色花崗岩砌壘,城牆四座城門保存也較好,分別為東、南、西和水門。城內保存亦有眾多古民居、紅磚厝、祖祠、寺廟等宋明清時代古建築。
崇武古城依山海之勢而建,攻守兼備,古城牆、窩鋪、月城、城門樓、煙墩、中軍台、演武場以及古城內獨具特色的道路系統,構成了古代完整的沿海軍事戰略防禦體系,融防、守、住為一體,具有較強的軍事防禦功能,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丁字形石築古城。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崇武古城風景區)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全部由花崗岩石條砌築,不僅城牆如此,古城內部街巷及城內民居大部分也均由石條砌築,結構、材料和施工工藝代表了當時當地的建築成就,整個古城的營造是古代建築技術與藝術融合的典範。作為明代中國東南沿海具有軍事防禦功能群體村鎮的典型實例,崇武城牆以及古城內部防禦體系形成的“崇武所城”,構成了獨特的歷史人文環境。崇武古城富有地方特色的古代城防工程,以其氣勢雄偉、保存完整的格局,為了解明代東南沿海海防文化內涵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也是中國軍事建築學研究的一份珍貴遺產。
1988年1月13日,崇武城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園

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園,位於崇武古城古城牆南側,全園長約1200米,幅面寬度60—200米,總面積9萬平方米左右,園裡散布著崇武數百家石雕廠精心雕琢的石雕藝術品,與古城、大海渾然一體。園內安放有500多件石雕精品,劃分為25個景區,包括石雕動物園、獅子林、媽祖藝術展區、石雕藝術珍品館、聊齋志異區、三國演義區、水滸人物區、西遊記區、十二生肖區、二十四孝區、八仙區、觀音坡景區、華夏諸神展區、崇武石雕藝術重要工程展館、惠女雕像廣場等。

崇武海岸

崇武有被譽為“中國八大最美海岸線”之一的崇武海岸,崇武海岸線上分布著12個金沙海灘。
西沙灣在崇武古城附近,有2千米多長的優質沙灘,水清沙白,這裡還有被稱為“天下第一奇廟”的解放軍烈士廟。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崇武古城風景區)
西沙灣
半月灣形似彎月,以“半月沉沙”而聞名。蒼翠的林帶、平整的海灘、岸邊的石雕“魚龍窟”,共同構建了半月灣。站在崇武古城上,可見整個半月灣。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崇武古城風景區)
半月灣

古建築群

崇武古城內外的30多處分別為始建於宋、明、清,後經修葺延續至今的宮廟庵堂等古建築遺存,其占地面積多在數百以至近千平方米,每座廟宇都有自己的發展軌跡,記載著崇武古城這座抗擊外夷以及千百年間崇武人民奮鬥前進艱辛創業的歷史,同時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深刻反映出複雜多元的宗教信仰觀念。如宋建的誠應廟,明時改為城隍廟;明建的關帝廟、天妃宮、思德祠、三官廟、崇山宮、崇報祠、雲峰庵、恆淡庵,以及清建的東嶽廟等等,與古城構成了可供參觀稽古的古蹟群。

歷史文化

命名由來

“崇武”顧名思義乃“崇尚武備”之意。

人文歷史

明代以來不少來崇武的官宦文士都題聯賦詩加以讚美。如明嘉靖年間吏部郎李愷為西門樓題聯:“舉酒邑南溟誰將鳴琴歌舜日;登台瞻北斗我當縉笏拜堯天”。明末司空何喬遠為東門樓題聯:“玄岳借名山勝鎮邊城乍大小,光天先出日輝明望縣錦田溪”。崇武所城一修建就很特殊地按縣城的規格把宋代建的誠應廟改為城隍廟祀顯佑伯,同時興建了東嶽廟。由此可見,周德興在福建沿海加強防務建設時,是把崇武城作為重點工程另眼看待的。《明史·兵志》也載:“惠安東偏,窮海而止,其鎮崇武。國初以其為島夷出沒之路,設千戶所,置官屯戍,以御外護內,慮至遠也”。
在崇武城南郊峽道壁谷,盤石岩,峭壁間的“海門深處”石刻即為詩、書、畫名家黃克晦所書。黃克晦曾經“十年避亂別江灣”。明隆慶三年(1569年),倭患平定,黃克晦重返家園,他詠唱了平倭後的太平景象:“海天南望戰塵收,漠漠平沙罷唱籌,漁艇已鳴煙前櫓,農人又住水邊洲”。明代布政使惠安人戴一俊也曾在崇武的龍喉岩上摩刻一聯:“噓吸滄溟涵地脈,吐吞日月鎮天池”。

特色美食

崇武魚卷是閩南一帶的一道名菜,也是泉州的十大名小吃之一。以海為生的人,頂風鑽浪,時時冒著生命危險,人們最看重的是平安順利、圓滿團聚。由此,在崇武出現了一種含有祝願美好圓滿之意的菜餚——魚卷。早年在崇武地區,除了婚喜宴席頭道菜要上魚卷,逢年過節或家庭便宴也必上這道菜,因此很多家庭主婦會做魚卷。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崇武古城風景區)
崇武魚卷
泉州滷麵,並非是用滷水製做而成的,而是用大骨湯配以香菇、蝦肉、豬肉、魷魚、海蠣、豆芽、胡蘿蔔、沙茶醬、韭菜等配製而成的“鹵湯”。滷麵,所選的是含鹼較多的生面,一定要Q,否則煮出來的面很容易斷掉。煮好一碗好吃的滷麵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碗好吃的泉州滷麵的精華也就在滷汁里,這樣麵條才能吸收滷汁的鮮味才好吃。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崇武古城風景區)
泉州滷麵
崇武海域盛產梭子蟹,年產量達萬擔以上。梭子蟹肉多,脂膏肥滿,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宴請賓客的佳肴。活梭子蟹經過“冷眠”處理後,即處於冬眠狀態,然後被裝上盛滿鋸屑或甘蔗渣的紙箱裡,進行運輸,成活率可達85%以上。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崇武古城風景區)
活梭子蟹

所獲榮譽

1996年3月,崇武古城被命名為首批泉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7年,崇武古城被評為泉州市十大風景區之一。
2003年,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2007年11月26日,惠安崇武古城被命名為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

旅遊信息

交通

自駕:從惠安縣出發,經惠崇公路可至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約23.3千米,約需用時40分鐘。
公共運輸:從惠安縣出發,乘坐惠安K11路、惠安225路至古城風景區站下車,步行300米可至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約需用時1小時20分鐘。

門票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城)門票價格為40元/人·票。對兒童、學生、未成年人、現役軍人、殘疾人、老年人等遊客門票價格的優惠政策,按照《福建省景區門票及相關服務價格管理辦法》(閩價服〔2016〕317號)規定執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