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麻雞

崇仁麻雞

崇仁麻雞,江西省崇仁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崇仁麻雞起源於唐末,是中國十大名雞、江西四大名雞之一,體重適中,外貌優美,營養價值獨特。崇仁麻雞是優質地方雞種,羽毛為麻色,光滑鮮亮,酷似山中野雞,相傳為家雞與野雞交配所產,迄今飼養歷史逾千年。

2007年09月0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崇仁麻雞”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崇仁麻雞
  • 產地範圍:江西省崇仁縣
  • 產品特點:肉嫩味鮮、營養豐富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量總局公告2007年第139號
  • 批准時間:2007年09月06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體型外貌,生產性能,營養價值,理化指標,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崇仁麻雞是中國地方雞種中產蛋量最高的品種之一,以肉嫩味鮮、營養豐富而聞名遐爾,是青腳麻雞的典型代表。崇仁麻雞體型較小,性情活潑,敏捷,覓食力強。母雞分黃麻、黑麻兩種類型。羽毛緊湊,喙、趾呈鐵青色,單冠和肉髯呈鮮紅色。公雞羽毛呈棕紅色,尾呈綠色,胸部肌肉發達,胸腹部羽毛紅中帶黑,肉垂深而薄,體型呈菱形。
崇仁麻雞崇仁麻雞

體型外貌

母雞:母雞羽毛分黃麻和黑麻兩種類型,單冠、頭清秀、眼有神,羽毛緊湊,冠與肉髯為紅色、喙、趾呈鐵青色,體型呈馬鞍型,成年體重1.2—1.3千克。
公雞:羽毛色彩鮮艷,雄健俊俏,羽毛棕紅色,尾羽呈綠色,胸腹部羽毛紅中帶黑,胸部肌肉發達,頭高昂、眼有神、性情活潑,單冠直立而紅潤,冠齒一般為6—7個,肉垂深而薄呈紅色,尾部高翹,喙、趾呈鐵青色,體型呈菱形,成年體重1.4—1.5千克。

生產性能

生長性能
出殼體重33克左右,2月齡體重:600—650克;三月齡體重:950—1050克。
產蛋性能
開產日齡150—155天,500日齡產蛋量180—200枚,平均蛋重52—53克,種蛋受精率90—95克,受精蛋孵化率90—95%,種蛋合格率90—95%。2.3、肉用性能:體態指數1.59%,半淨膛率86.2%,88.4%,全淨膛率74.5%、75.1%,胸肌率13.6%、15.8%,腿肌率♂16.6%、19.8%。

營養價值

崇仁麻雞具有顯著的“三高一低”特點,即“可食部分高、人體必需的八種胺基酸含量高、維生素含量高、膽固醇含量低”,肉嫩味鮮、清沌滋補、適合老中少各齡人食用,對人體長精益氣、健美養顏有獨特的輔助功效,有利於血漿膽固醇的降低及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對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顯著療化作用,是兒童生長發育、老人延年益壽、產婦虛弱、缺奶的良好滋補珍品。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崇仁麻雞蛋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大部分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維生素、鈣、鋅、鐵、核黃素、DHA和卵磷脂等,營養專家稱之為“完全蛋白質模式”,被人們譽為“理想的營養庫”。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很大的作用,常吃崇仁麻雞雞蛋可以健腦益智,有效改善各個年齡組的記憶力。
崇仁麻雞蛋中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蛋中的微量元素也都具有防癌的輔助功效。蛋中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
概括起來,崇仁麻雞雞蛋主要有健腦益智、保護肝臟、防治動脈硬化、預防癌症、延緩衰老等五個方面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而且,崇仁麻雞雞蛋特別適合中老年人食用,高血壓、高血脂者亦可服用。

理化指標

崇仁麻雞雞肉感觀、理化和微生物指標,應符合NY5034的要求,此外,還必須符合以下理化特色指標要求。可食部分:≥54%粗蛋白:≥24.0%。膽固醇:≤52毫克/100克。維生素E:≥7.00毫克/100克。維生素B1:≥0.115毫克/100克。維生素B2:≥0.110毫克/100克。尼克酸:≥17.00毫克/100克。人體必需的八種胺基酸總含量:公雞:≥81毫克/克,母雞:≥74毫克/克。

產地環境

崇仁縣位於江西省東部偏中,撫州市西部,全縣1520平方千米,是全國商品糧生產縣、紅壤開發縣、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縣之一。
崇仁境內山多地少,礦藏豐富,地貌特徵為“七山半水兩分田,半分道路各莊園“,地勢南高北低,形成一個三面環山東北開口的完整性丘陵盆地。崇仁河由南向北順流而下,貫穿全境。中南部多屬於海拔300米以下的中低丘陵和平原崗地,地勢較緩。植被茂盛,牧草豐富,森林覆蓋率高。
崇仁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為17.5度,全年平均日照總數為1709.4小時。四季氣候特點是:春季冷暖交替,晴雨多變;夏季前後有別,初夏多暴風,盛夏酷熱;秋季晴多雨少,秋旱明顯;冬季低溫乾燥,可出現霜雪冰凍天氣。
崇仁縣境河流有崇仁河和宜黃河,在境內發育而成的水系有六條,總流程長達910千米,水源豐富、水質好。崇仁麻雞90%以上選擇在海拔100—300米的中低丘及海拔100米以下的崗地,採用大棚散養方式飼養。土壤類型大多為紅壤土,其次為紫色土和沖積土。主要成土母質為:紅色砂岩、紫色泥質岩、第四紀紅粘土和河流沖積物。這些土壤非常適宜杉木、松木、灌木、柑桔、茶樹、桃、李樹等的栽培。
豐富的林木資源,加上適宜的光、熱、水和地面覆蓋茂盛的牧草資源,形成了適宜崇仁麻雞生長的獨特環境:夏天能遮蔭、雨季能躲雨、冷天能擋風。雞群白天在棚外活動和棲息的範圍廣,能自由覓食昆蟲、牧草、樹葉和土壤中豐富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加上崇仁獨創的草山草坡大棚散養方式,為崇仁麻雞獨特品質的形成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崇仁是水稻的主產區,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豆類、甘蔗等基礎雜糧,豆類、餅類等農副產品豐富,還有瓜果和蔬菜、青草和各種花卉等。境內交通發達,毗鄰京九線,及省市幹線公路撫八高速、臨寧線、崇豐線穿越境內,這些都是崇仁麻雞的形成、生存、繁衍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崇仁廣大農戶祖祖輩輩都非常喜愛飼養崇仁麻雞,長期以來,在生態條件自然選擇下,世代衍生形成了崇仁麻雞獨特的生物學特徵,如體型小、體重輕、全身羽毛緊湊、翼羽尾羽發達。除自然條件外,社會基礎也是其獨特品種形成的主要因素。當地民眾素有養雞的愛好和自然習慣,養雞是廣大農民繼承祖業和傳統的家庭副業之一,除食用外,還可出售,解決家庭油、鹽、醬、醋等的開支。養雞與民眾的生活密切相關,也是崇仁麻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社會條件。當地民眾長期以來採用放牧飼養方式,白天啄食于田間留下來谷料、小蟲、青菜等,晚間補充少許糠、谷料等,在長期的生態環境飼養下,以致形成了崇仁麻雞體小、敏捷、覓食力強等特點。同時,崇仁麻雞亦因飼養成活率高,耐粗飼,抗病力強,產蛋率高,屠宰率高,蛋重殼厚,深受民眾所喜歡。
崇仁麻雞崇仁麻雞

歷史淵源

崇仁麻雞由野雞馴化而成。原主產於崇仁縣許坊鄉。許坊鄉屬丘陵山區,多雨。相傳這裡的山民飼養麻雞有一千多年歷史,經歷漫長的更新換代,使之成為當地獨特的家雞。因其毛色麻黃,人們便稱之為“許坊麻雞”。這種麻雞大都在野外覓食,吸取天地靈秀,使之形成奇特的遺傳基因,從而成就了一個罕見的優良地方品種。
20世紀50年代,由於歷史原因,鄉村養雞的漸少。而許坊鄉長沙坑村一位叫劉祿金的婦女,家裡卻養了上百隻麻雞。劉祿金養雞的方法,與其他鄉村養雞的方法不同,從雛雞開始就放牧,也很少餵糧食與飼料,而是在山地挖若個坑,將青柴樹枝、野草或稻草放入坑內,上面澆上泔水,用土掩埋一個星期。待長出很多白蟻,再先後逐個挖開,用白蟻當飼料餵給雞吃。這樣餵養的雞長得快、肉質好。山地野養和長期自然生態環境的孕育,使麻雞獲得了一種特殊的天然營養價值,它骨骼纖細,肉鮮味美。
1956年,崇仁縣委辦公室工作人員下鄉搞調查,來到長沙坑村,發現劉祿金在山野放養麻雞,且吃的不是糧食,而是自然界裡的白蟻、昆蟲,很感興趣。回縣城後便寫了一篇《劉祿金養雞》的文章,介紹她山野放養麻雞的方法。這篇文章,很快被江西省農工部主辦的《農村工作通訊》雜誌刊用,在社會上引起一定反響,麻雞的名字第一次從封閉的山村傳向山外世界。
1960年,江西省農業廳組織畜禽品種普查,普查隊來到許坊鄉長沙坑村,發現劉祿金在山地飼養的麻雞很奇特;公雞棕紅,雄健俊俏;母雞有黃麻、黑麻、羽毛髮亮,動作敏捷,眼睛炯炯有神。從事畜禽專業的專家看到這樣的一群雞,感到很驚訝。食過之後,由於肉嫩味鮮,更是讚不絕口,認為該雞種是一個極富特色優良地方雞種。通過細緻調查,他們還發現許坊麻雞的個體成熟早、產蛋量高,蛋的品質好,是一個小型蛋肉兼用雞種。
普查中,他們進一步發現,這種麻雞不僅許坊有,全縣其他地方都有,如禮陂、沙堤、航埠、六家橋、河上、風崗、馬鞍、孫坊、石莊等鄉鎮的廣大農戶都有飼養。
1964年,麻雞被編入《江西省地方畜禽品種志》,正式定名為“崇仁麻雞”。
崇仁縣先後組織制訂了《地理標誌產品崇仁麻雞》和《崇仁麻雞生產技術規程》等九個江西省地方標準,為崇仁麻雞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科學、健康養殖水平明顯提高,保障了崇仁麻雞產品質量安全。
隨著崇仁麻雞產業的發展,崇仁麻雞及其系列加工產品先後註冊了10個產品商標以及1個崇仁麻雞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先後榮獲中國名牌農產品1個、江西省名牌產品1個、江西省名牌農產品2個、江西省著名商標2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1個、綠色食品2個、無公害農產品5個。
崇仁縣成立了崇仁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組建了崇仁麻雞原種場、崇仁麻雞研究所、崇仁麻雞行業協會”和15家麻雞行業專業合作社,擁有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家,國家級示範農民專業合作社1家。
2013年、2015年,崇仁縣先後舉辦了兩屆“江西·崇仁麻雞美食文化旅遊節”,麻雞品牌得以全面推廣。
2016年,崇仁麻雞被列為“江西省加強‘三隻雞’等地方雞品牌建設重點扶持品種之一”。
2017年,崇仁麻雞科技博覽中心投入使用,填補了江西省以畜禽品種為展覽主題的展覽館建設空白。

生產情況

2005年,崇仁麻雞飼養量達4500萬羽,出籠3620萬羽,加工轉化600萬羽。擁有麻雞龍頭企業7個,其中市級龍頭企業3個,加工系列產品有“食話食說崇仁麻雞”、“麻雞酒”、“麻雞塊”、“麻雞醬”、“五香麻雞”、“麻雞醬油王”等十餘個。
2014年,崇仁有麻雞生產龍頭企業8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各類麻雞生產專業合作社18家,登記入社社員達1740戶。麻雞產品中2個產品被認定為“綠色食品”,5個產品為“無公害產品”。全縣麻雞常年飼養量在7000萬羽以上,在上海、福建、廣東、湖北、湖南等20多個省市建立了150多個麻雞銷售網點。全縣麻雞出籠7360萬羽,加工轉化1500萬羽,實現產值18.4億元。
2016年,崇仁縣從事麻雞產業的有3萬餘人,出欄麻雞7800萬羽,實現產值19.5億元。
崇仁麻雞崇仁麻雞

產品榮譽

1996年10月16日,崇仁麻雞列入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信息網路中心》。
1997年6月,崇仁被國家定為“中國麻雞之鄉”。
2002年,崇仁麻雞被評為“首批無公害產品”。
2006年,崇仁麻雞被授予“原產地保護標誌”。
2007年,崇仁麻雞在首屆中國名牌農產品評選中,獲得“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
2007年09月0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崇仁麻雞”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0年,崇仁麻雞通過了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認證。
2016年,崇仁縣被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定為“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崇仁麻雞)示範樣板創建”縣。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崇仁麻雞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江西省崇仁縣人民政府《關於崇仁縣崇仁麻雞申報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予以定名和明確保護範圍的請示》(崇府文〔2005〕38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江西省崇仁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崇仁當地選育的純種麻雞品種。
(二)管理措施
大棚地面散養與放牧相結合。
1.飼養場地選擇:雞舍選址應在交通便利,地勢高燥,採光充足,水質優良,植被、排水、通風良好,隔離條件好的區域,同時還應符合以下條件:
(1)雞場周圍3千米以內無大型化工廠、礦廠等污染源,距其他畜牧場至少1千米以上。
(2)雞場不應建在飲用水源、食品廠上游。
2.棚舍建築要求:棚舍邊高為0.9至1.2米,頂高1.5至1.7米,棚寬5米左右,棚長6至10米。每棚可養成雞1000羽左右。同時應具備通風、防雨、防潮、防鼠獸蟲害條件。舍前須搭蓋遮陽(雨)棚或具有遮陰擋陽(雨)天然場所。
3.雛雞培育:指1至6周齡小雞的培育。
(1)溫度:第1至3天,熱源溫度32℃至35℃,室溫25℃至28℃,以後每周下降2℃至3℃,直至與自然室溫相同時,停止人工給溫。
(2)濕度:55%至65%為宜。
(3)光照:一般採用自然光照。
(4)飲水:採用清潔井水或地下泉水,水溫與室溫一致。
(5)飼料:粗蛋白含量18%至20%,代謝能11.7至12.1兆焦/千克。
(6)密度:40至35羽/平方米。
4.育成雞飼養管理。指7周齡至出欄雞隻的飼養管理。
(1)飲水:保持充足、清潔飲水。
(2)飼料:天然飼料與配合飼料相結合。天然飼料:穀物、蟲子、野草、瓜果、水土等;配合飼料:粗蛋白含量16%至18%,代謝能11.5至11.9兆焦/千克。
(3)飼餵:每日定時飼餵2至3次。
(4)密度:15至20羽/平方米。
5.出欄:90至120日齡。
(三)質量特色
(1)體型外貌特徵:
體型較小,性情活潑,敏捷,覓食力強.母雞分黃麻、黑麻兩種類型,羽毛緊湊,喙、趾呈鐵青色,單冠和肉髯呈鮮紅色。公雞羽毛呈棕紅色,尾呈綠色,胸部肌肉發達,胸腹部羽毛紅中帶黑,肉垂深而薄,體型呈菱形。成年公雞體重1.4至1.5千克,成年母雞體重1.2至1.3千克。
(2)肉質理化特色指標:
理化指標
要求
可食部分
≥54%
粗蛋白
≥24.0%
膽固醇
≤52毫克/100克
維生素E
≥7.00毫克/100克
維生素B1
≥0.115毫克/100克
維生素B2
≥0.110毫克/100克
尼克酸
≥17.00毫克/100克
人體必需的八種胺基酸總含量
公雞:≥81毫克/克
母雞:≥74毫克/克

專用標誌使用

崇仁麻雞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江西省崇仁縣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歷史文化

崇仁麻雞文化,屬於種原生態民間文化,淵源於古代儺舞,是一種祭奠儀式上的最高“祭品”。在崇仁縣一帶,民間流傳著一種叫“跳八仙”的儺舞,這種舞蹈始於唐朝,盛於五代、南北宋年間,特別是到了明代洪武未年,因諸神“顯應益甚,傾支遠方,故爭迎賽大神”。“跳八仙”就是“迎賽”祭祀儀式上跳的舞蹈。它回應著民間信仰及傳說,使其達到“神於天,聖於地”的境界。
唐時,盛行鬥雞。一次玄宗籌辦鬥雞會,廣搜天下名雞,崇仁麻雞有幸選中。晉京的崇仁麻雞個頭小巧,喙尖尾翅,青腳矮短,氣宇軒昂。比賽時,崇仁麻雞一飛沖天,再連連俯衝,幾個回合喙得對方鮮血淋漓,頸毛直豎,雙腳顫抖,敗陣下去。京城看客迭聲喝彩,“好雞,好雞!”這時選官自豪道,這崇仁是鐘靈敏秀之地,崇仁麻雞散養山坡之上,吃昆蟲螞蟻,青草綠葉,骨骼雖纖細,但野性十足,喙尖力銳,善飛好搏,是鬥雞場上的好把式!玄宗聞之,龍顏大悅,命每年進貢,故自唐以降,崇仁麻雞逐成皇室貢品。元代太醫忽田慧作的《飲膳正要》上說:“麻雞可滋陰壯陽”。老人、病人、體弱者更宜食用。
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崇仁人吳道南出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深入民間微服出訪,他知道崇仁麻雞的神奇,從故鄉將麻雞送進了慈寧宮,從此,崇仁麻雞成了宮廷宴上的一道佳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