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山口

峽山口

位於安徽淮南市西部,102省道或淮河乘船可達。距市中心約30 公里。峽山口兩旁小山幽曠,淮水環回。滔滔淮水東流,遇八公山阻擋,在此折回倒流,將硤石劈為兩半,奪路而下,形成淮河第一峽——峽山口。古稱硤石口,是大禹治水時開鑿的山峽。又是古代據險屯兵之地“淮上津要”,是淝水之戰古戰場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峽山口
  • 外文名稱:Xiashan mouth
  • 地理位置:安徽省淮南市西部
  • 著名景點:淝水之戰古戰場
簡介,環境,硤石,歷史記載,

簡介

硤石是淮河遊覽勝境。登臨硤石,尋訪禹王舊跡,觀看淮水碧波,置身淮上仙境,目睹“硤石晴嵐”,風帆沙鷗,岸柳輕拂。硤石口分東硤石和西硤石。東峽石緊依三峰山,魏然屹立。西硤石以前為禹王山下一個懸崖,現已辟成小島,中流砥柱,島影如黿,更為壯觀。淮水沿八公山西南麓,浩浩而來,在此陡然向東折去,浩蕩入海。站立淮水之濱,仰觀石壁,卻似斧削。在東南崖壁上,宋鹹淳年間壽陽夏松題《築城記》尚可辨認。硤石山島上,立一涼亭,是清代復建的“慰農亭”,俗稱“禹王亭”,亭西一株古皂角樹,是硤石景點的象徵。

環境

這裡小山幽曠,淮水環回。滔滔淮水東流,遇八公山阻擋,在此折回倒流,將硤石劈為兩半,奪路而下,這就是淮河第一峽——峽山口。古稱硤石口,是大禹治水時開鑿的山峽。又是古代據險屯兵之地“淮上津要”,是淝水之戰古戰場之一。

硤石

是淮河遊覽勝境。若風和日麗,登臨硤石,尋訪禹王舊跡,觀看淮水碧波,置身淮上仙境,目睹“硤石晴嵐”,風帆沙鷗,岸柳輕拂,令人心曠神怡。
硤石口,古時東硤如龍東蟠;西硤如虎西踞;淮河流過,玉瀾飛舞。東峽石緊依三峰山,魏然屹立。西硤石以前為禹王山下一個懸崖,現已辟成小島,中流砥柱,島影如黿,更為壯觀。淮水沿八公山西南麓,浩浩而來,在此猛然向東折去,浩蕩入海。

歷史記載

古往今來,無數征戰,峽山口一直是據險屯兵之處。《水經注》云:“淮水又北經山峽中,謂之硤石,對岸山上結二城,以防津要”。《三國志·魏志》:“甘露元年(公元256年),諸葛誕據壽春,王昶軍峽石”。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這裡曾是東晉軍隊抵禦前秦軍隊前沿的重要據點。《資治通鑑》載:“(太元八年)冬十月,秦陽平公符融等攻壽陽,癸酉克之,執(晉)平虜將軍徐元喜等。融以其參軍、河南郭褒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鄖城。胡彬聞壽陽陷,退保峽石,融進攻之。”南北朝時,淮河為南北交戰的界河,峽山口在軍事上的作用,更為突出。如梁、魏大戰於此地,梁將尹明世屯據東峽石,大將祖悅襲擊魏西峽石守軍。陳太建五年,遣大將吳明徹等率兵伐北齊,部隊直抵西硤石,東峽石北齊守軍不戰自敗。
站立淮水之濱,仰觀石壁,卻似斧削。舊傳上面刻有禹書蝌蚪文,現已不見,但東南崖壁上,宋鹹淳年間壽陽夏松題《築城記》尚可辨認。當時,夏松是壽陽府的都統,在元兵大舉壓境之時,持同仇敵愾、光復故士之志,確實是難能可貴。
宋代,東、西峽石共有四座古城堡。《鳳台縣誌》載:“硤石山古有四城,一在東硤石頂一在西硤石頂,俗名城子,現峽山西北角尚有遺址。此兩城即在禹王山腰,山下逼淝水(西淝河),故城自山腰起,一在長山北麓,連同四城,相距不及五里。”歷經滄桑四城僅存遺址,唯禹王山下的村落中,依稀可見舊宅古牆,尚留古風。
硤石山島上,立一涼亭,是清代復建的“慰農亭”,俗稱“禹王亭”,亭西一株古皂角樹,是硤石景點的象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