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概況
島石鎮地處杭州市臨安區西北部,2011年由原島石鎮、新橋鄉合併而成,距臨安市區約100公里,東南與臨安區
龍崗鎮接壤,西連安徽省績溪縣,北接安徽省寧國市,位於浙西大峽谷的上游,錢塘江一級支流昌化江的源頭,為浙皖邊界交通、商貿重鎮。全鎮總面積139平方公里,下轄16個行政村、1個居民組,26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25950人。
島石境內平均海拔500多米,氣候宜人,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山核桃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全鎮山核桃經濟林面積已達到13萬餘畝,占臨安山核桃總面積的25%,常年產量在5000噸,是臨安乃至全國山核桃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鄉鎮,被譽為“中國山核桃第一鎮”。境內有螢石礦、銻、重晶石礦、
雞血石等礦產,其中雞血石礦、螢石礦(又稱佛石)資源豐實,是雞血石主產區之一。螢石礦中劉余螢石礦已探明儲藏量213.35萬噸,屬大型礦床,蘆塘螢石礦儲藏量75.35萬噸,屬中型礦床。
島石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提出“提升特色產業,加快設施建設,打造臨安西部重點鎮”的發展目標,加快主導產業發展,發揮山核桃產業的優勢,重點發展農特產品加工產業,成為我市堅果加工中心“一主兩翼”的重要組團;整治礦山資源,做到規範有序開採,突出安全生產;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邊際商貿和山地旅遊發展;加大民生保障投入,不斷改善民眾生活質量,使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走上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道路。先後獲得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山核桃第一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杭州市衛生強鄉鎮等榮譽稱號。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89億元,三產增加值1.0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0.89億元,財政總收入296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0175元。
——山核桃產業建設步伐加快。繼續實施以生態化經營和水土保持為重點的山核桃產業化建設,積極做好山核桃安全採收、政策性農業保險、糾紛調處等產業管理,積極上項目,澆築山核桃林道18餘公里。繼續實施鎮領導聯繫企業制度,為山核桃加工企業解決用地、資金、供電等困難,積極鼓勵加工企業提質量、樹品牌、拓市場。
——基礎設施日益改善。投資近800萬元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仁里溪小流域治理工程已基本完工,投資160萬元的島黃線改擴建工程已完工,總投資近200萬元的江小線也已開工,實現通村公路第二輪整治大修;投資規模430餘萬元的集鎮和仁里等村惠及6300餘人口的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已基本結束;“清潔鄉村”成效初顯,全鎮10個行政村共新建垃圾箱295隻,垃圾房21座,垃圾焚燒爐1座,購置移動垃圾桶442隻,聘任村級衛生保潔員42名,整治河道50餘公里,清除淤積物600餘噸。農村生活垃圾初步形成了“戶集、村收、鎮運鎮處理”的收集處置運作模式。
——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通過移民新村建設一批、重點村整治一批、特色村創建一批的方法,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經建成、基本建成移民村二個,五個移民安置點,其中呼日移民新村已經通過杭州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驗收;一個重點整治村通過驗收。島石鎮屬農村到處呈現出“道路硬化、路燈亮化、村莊綠化、衛生潔化、環境美化、家庭現代化”的嶄新景象。
境內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86%。華光潭水庫移民新村建設又為島石鎮增添了亮麗的風景線。竭誠歡迎各級領導蒞臨指導、考察,歡迎各界人士觀光、投資。
自然地理
島石鎮山多樹多,資源豐富,空氣清純,環境優美,年降水量1590毫米,無霜期206天,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7419 |
男 | 8895 |
女 | 8524 |
家庭戶戶數 | 5826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7232 |
家庭戶男 | 8760 |
家庭戶女 | 8472 |
0-14歲(總) | 3274 |
0-14歲男 | 1661 |
0-14歲女 | 1613 |
15-64歲(總) | 12491 |
15-64歲男 | 6407 |
15-64歲女 | 6084 |
65歲及以上(總) | 1654 |
65歲及以上男 | 827 |
65歲及以上女 | 827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7170 |
名優特產
在2009年9月6日,浙江省臨安市政府舉辦了“2009中國(臨安)山核桃文化節暨山核桃採摘開竿儀式”。在開竿儀式上,中國經濟林協會宣布授予臨安市“中國山核桃之都”、島石鎮“中國山核桃第一鎮”稱號。
全鎮有山核桃經濟林面積10.1萬畝,占全市山核桃總面積的22%;常年產量3500噸左右,占全市山核桃總產量的30%;山核桃年總產值4億元,山核桃收入占農戶總收入的85%;擁有十餘家山核桃加工企業和林佳、山妹子等一系列山核桃省內外知名品牌。
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拓,滋生了眾多的山核桃加工企業,並先後開發了奶油、椒鹽、多味山核桃,還有山核桃酥、山核桃仁等系列產品,產品暢銷國內外,其中東林綠色食品公司的產品,被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定為航空食品,並獲全國博覽會銀質獎,還被評為浙江名牌產品。通過深加工的山核桃,聞起來噴香,吃起來可口,更有豐富的營養,是名副其實的天然綠色食品。
一方聞人
帥裕國,是一位很有造詣的書法家。1998年,參加在臨安舉辦的“紀念改革開放20周年”書畫展,獲得廣泛好評,並獲得優秀獎。在臨安法制宣傳硬筆書法比賽中更獲得一等獎,同時在“跨世紀98和平、友誼、繁榮、進步翰墨作品大聯展”中展出了多幅作品。獲得的主要榮譽有:1991年杭州建國70周年鋼筆書法一等獎;1992年全國維美杯鋼筆書法新秀大賽二等獎,作品被選入作品集;1993年,獲全國首屆硬筆書法大賽二等獎,同年獲世界銀獎藝術家稱號;1994年,獲全國硬筆書法藝術展二等獎;1996年,作品入選中日書法作品匯觀,並獲鋼質獎;1997年,獲臨安“迎香港回歸”書畫展二等獎,並被評為臨安十佳書畫家。
鄉鎮介紹
島石鎮地處浙皖邊界。東鄰
大峽谷鎮,南接新橋鄉,西北與
安徽省績溪縣、
寧國市交界。全鎮轄32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總人口18620人,全鎮總面積90.75平方公里。島石鎮山多樹多,資源豐富,空氣清純,環境優美,年降水量1590毫米,
無霜期206天,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昌化縣誌》“北區圖說”、“輿地疆域”均有“島石”這個地名的記載,因仁里溪、黃川溪在此匯合,三面臨水,一石隆起,形似半島,故名島石。民國年間為仁溪鄉。1950年建島石、楊川、太平鄉,1956年並為島石鄉,1958年併入昌北公社,1961年分建島石、太平公社,1970年又將島石、太平、呼日、新橋、上許並為島石公社,1975年復分為島石、呼日、新橋公社,1982年2月島石公社又分為島石、仁里公社,1985年島石撤鄉設鎮,1992年原仁里鄉、呼日鄉併入。
島石是著名的“山核桃之鄉”,全鎮13.6萬畝山林面積,僅山核桃就占了近10萬畝,山核桃最高年產達6萬餘擔,山核桃產值近1個億。島石鎮十分重視山核桃產業發展,積極引導廣大農民大力種植山核桃樹,採用先進技術加強對山核桃進行科學培育管理。杭州東林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開發生產的山核桃被指定為
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的航空食品。“東林食品”、“東升食品”享譽海內外。
改革開放
80年代初,建成可容納千人的昌北影劇院。1985年,島石撤鄉設鎮,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
1992年,原仁里、呼日鄉併入島石鎮。
1993年,開通
有線電視,1998年實現全鎮有線電視大聯網。1993~1997年,島石大街、學士路、沿溪街相繼完成。
1997年,建成鎮有線電視站;島石綜合市場建成。
1998年底,實現村村通電話。1996~1998年,成功開發高山西瓜、高山蔬菜,產品遠銷上海等大中城市。
農業發展
島石鎮是中國山核桃主產區,素有“中國山核第一鎮”的美譽。全鎮總面積136117畝,其中山核桃6萬多畝,占山地面積(113409畝)的一半以上。山核桃成為全鎮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1995年,島石鎮步入
小康,到1998年,全鎮山核桃產量達4.5萬擔,總產值突破5000萬元,僅此一項人均收入2800元,占總收入的68%。 自1983年承包到戶以來,歷屆政府堅持誰種誰有,長期不變的政策。對人口發生變化的實行“大穩定、小調整”,採取“減人不減林,增人補山地;劃片定點,分戶種植;完善承包,激勵開發”等措施,消除了因經常變動山核桃林而引起的破壞現象。這種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山核桃面積從1979年的2.6萬畝猛增到1998年的6.1萬畝,山核桃面積增加了3.5萬畝,是累計種植的1.4倍。
林業技術人員通過探索和試驗,總結出科學施肥、
人工授粉、保花保果、病蟲害防治等一整套豐產新措施,在全鎮加以推廣,收到了顯著的成效。島石鎮為了加大科技推廣力度,鎮政府先後在32個行政村樹立起22個示範戶,建立市、鎮二級科技興林示範點3個,面積達600多畝。山核桃豐產技術的普遍套用,使全鎮山核桃總產從1989年(大年)200萬斤乾籽,遞增到1998年的450萬斤乾籽。全鎮畝均產乾籽75公斤,出現了1995年至1998年連續四年豐產,且大小年沒有明顯差異。該鎮累計推廣山核桃豐產技術2萬多畝,增加產量1200噸,為農民增加收入2400多萬元。
2004年7月,島石鎮萬畝山核桃特色基地建設被省林業廳評為“浙江省十大精品林業”示範基地。2003年,根據原臨安市《關於加快山核桃產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和《臨安市山核桃產業10億元工程
總體規劃》,制訂了山核桃產業4億元工程發展規劃並通過林業專家論證,決定從2003~2007年,使島石鎮山核桃的總產值達到4億元。以省級萬畝山核桃基地建設為抓手,於2003年建立市級領導示範基地2個、鄉鎮領導示範基地2個。
經濟建設
島石鎮抓三大產業,首先抓山核桃第一產業,確保“三個一萬”基地建設,即一萬畝無公害
有機食品基地,一萬畝高產、穩產特色基地,一萬畝低產林改造基地;其次大力發展山核桃加工業,提高山核桃品牌檔次。繼續扶持四家大型山核桃加工企業和加工大戶,並新增中山、開天工貿兩個山核桃加工企業,提高附加值,讓農民增加收入;第三大力發展商貿業,抓好集鎮建設,擴大經營項目,新增工商戶20戶,年營業額超百萬元,繁榮了島石鎮經濟。2005年,引進蘇州客商,投資砩石精選項目,重組開天公司。引進山核桃蒲殼利用項目,有2家山核桃殼制炭廠開工生產,基本解決山核桃殼處理問題。有山核桃加工企業28家。 島石現有山核桃加工企業12家,年加工能力達到500萬公斤以上,創全鎮工業銷售產值的80%以上。島石鎮黨委和政府在山核桃億元工程建設中,注重科技示範,帶動農戶科學經營山核桃,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島石鎮個私企業發展迅速,特別是以山核桃加工為主的個私企業蓬勃發展,方興未艾,為島石鎮山核桃的產業化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島石鎮自然優勢突出,旅遊資源豐富,投資環境良好。為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提高飲用水質量,2005年,島石鎮黨、委政府啟動島石鎮第二自來水廠建設,總投資532.14萬元,占地面積約6畝。首期工程在2005年底通過竣工驗收,水廠廠房建設完成,並向島石村和20餘個單位約2000餘人口供水。經過質檢部門水質檢驗,自來水符合居民飲用水標準。
隨著全鎮商貿活鎮戰略的實施,島石的中心集鎮功能日益完善。在2003年徵收100多畝土地的基礎上,於2004年下半年成功進行兩期
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拍賣。為進一步改善民眾的生活環境,投入10萬元,建成集鎮
垃圾填埋場,成立鎮環衛所。按照新農村規劃,全鎮除移民村外,全部完成村莊規劃設計、申報工作,其中銀坑、閣川兩村完成重點整治村建設。按照康莊工程目標,完成投資近30萬元的直川通村公路建設,投資30多萬元的下白村通村公路也於年底開工建設。
旅遊資源
島石鎮西北與安徽績溪、寧國兩縣接壤,東連
浙西大峽谷,南接新橋鄉。馳名中外的
天目山山脈和
黃山山脈余脈延伸在北南兩側,境內的昌北巨溪上游,是
錢塘江水系的發源地之一。境內周圍多海拔千米的高山環繞中部為海拔800米的中低山,整個地形呈現山間盆地地貌。該鎮環境優美,風光秀麗,資源豐富,盛產山核桃,中低山遍布山核桃林,一派鬱鬱蔥蔥景象,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山核桃之鄉”,故稱“浙西世外桃源”。由於受地理環境、人才資金、交通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該鎮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當地許多資源還沒有被充分利用和開發。 島石地處海拔450米以上,山間盆地地貌,常年氣溫比外地低3-5℃,冬暖夏涼,溫濕適中,空氣清晰、氣候宜人,夏季是清涼世界,綠色王國,很適宜休閒避暑。石和尚離島石鎮西南5公里,海拔1205餘米,山體為
花崗岩,懸崖絕壁,多奇峰怪石,峰似巨大的和尚,正看端坐,側觀似跪拜;還有“僧尼會”的形象巨石等等,懸岩上有岩洞、瀑布,多黃山松,奇形怪狀。站立岩頂,不寒而粟,有傴衣欲墜之感,是自然生態觀光極佳去處。
島石鎮所在地島石塢,又名島石湖而得名。島石鎮是浙皖邊界山區的重要集鎮,是昌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曾是昌北區共所等部門的駐地。歷史上因交通不便,有與世隔絕的封閉性,經濟不發達,僅憑古山道翻山越嶺挑運貨物。故有“百丈嶺高高。纖嶺迢迢,不帶冷飯,性命難保”的民謠。解放後,發生了天翻地覆地變化,舊貌新顏。但自古以來積澱形成的與眾不同的鄉風民俗文化甚多,有
朱元璋和
劉伯溫等名人的傳說,有反映當地生產生活的民歌、民間故事、諺語,有山核桃的文化,有各種禮儀、禮節和習慣的風俗等等。不少可轉化為旅遊項目,供遊人觀賞、參與,但有的已隨時間推延,漸漸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