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英國科學家約翰·布里斯托·福斯特(John Bristol Foster)考察了116個島嶼上的動物生長情況以後提出,在島嶼環境中,如果沒有天敵的存在,小動物的體型就會變得越來越大;相反,如果食物缺乏,大體型動物就會變得越來越小。這就是島嶼法則,也叫做福斯特法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島嶼法則
- 外文名:The island rule
- 提出者:約翰·布里斯托·福斯特
- 提出時間:1964年
島嶼法則,大還是小,
島嶼法則
為什麼島嶼上的動物的體型會發生變化呢?
在《大象的時間 老鼠的時間》一書中作者提到,大象為了防禦被食肉動物捕食,所以要變大。在島嶼上捕食者很少或沒有,大象就不必拿大體型來威懾其他動物。加之大的體型和體重需要骨骼承受甚大壓力,所以大象變得小點對它有利;而老鼠在島嶼上沒有必要逃避被捕食的危險,不必靠小的體型來躲躲藏藏。另外,體型小,新陳代謝快,需要補充的能量就多。所以在島嶼上老鼠想變大。
按照“貝格曼法則”,動物體型越大,相對變面積越小,熱量散發量就少。所以寒帶的動物體型較溫帶同種生物體型大。
我們可以假設處於同一緯度的同種生物,它們的體溫恆定且相同。那么,體型越小需要的熱量就越多,因而相對攝食量就大(即單位體重的攝食量變大)。
島上的大象由於沒有什麼動物可以威脅到它的生存,故不必要大的體型。並且大的體型對它的運動、生殖等都是不利的,所以選擇小體型是明智的。但是變小後,大象面對的就是大的能量消耗,需要增加每天攝食次數。減少每次攝食量而增加每日攝食次數,對於島上的大象是有利的,因為島嶼的面積一定,一次性供給大量食物顯然遜於多次少量供給食物。
大還是小
那么,是不是體型越小越好呢?
我們來看老鼠。假設島上也沒有老鼠的天敵。那么老鼠就不必事事匆匆,表現在生理上就是,老鼠沒有必要進行快的新陳代謝,這樣它的壽命就會延長。並且體型變大後每日攝食次數將變少,這樣它就有剩餘的時間做其他的事了,如果它有其他事可做的話。
所以並非越小越好,動物體型與島嶼面積及島上物種種類和密度有必然的關係。動物的體型於是就趨向於這種關係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