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夷是古代用語,本意是海島上的少數民族。在不同時期,其含義所有不同。分別為民族名、沿海居民、島國以及來自海外的入侵者等。韓國古代稱濟州為島夷,是島國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島夷
- 本意:海島上的少數民族
- 性質:古代稱呼
- 含義:沿海居民,島國等
- 出處:尚書·禹貢
島夷是古代用語,本意是海島上的少數民族。在不同時期,其含義所有不同。分別為民族名、沿海居民、島國以及來自海外的入侵者等。韓國古代稱濟州為島夷,是島國的意思。
島夷是古代用語,本意是海島上的少數民族。在不同時期,其含義所有不同。分別為民族名、沿海居民、島國以及來自海外的入侵者等。韓國古代稱濟州為島夷,是島國的意思...
島夷本來是三代時諸夷中的一支,在淮水下游地區和近海島嶼上活躍,曾經遭到商王征討。亦有人說即東北的“鳥夷”,亦有人說是台灣原住民,亦有人認為他們居住在...
島夷 濟州島古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展開 古濟州,治於巨野。1150年巨野水災,遂移濟州於任城(今濟寧)。元升濟州為府治,由於地勢較高不受泛濫之害...
台灣古稱夷州、流求等,古荒無人煙之地,不通中原,名曰東番,早期為南島夷人原住民所據。 [1] 夷州三國時 孫權聽說夷州(今台灣)有數萬家,擄來可以補充民...
外夷,亦作“外彝”,是指傳統儒家“內中國(天子)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君主華夷”,“華夷一體”是唐明清重要概念。...
顏師古 注:“此東北之夷,搏取鳥獸,食其肉而衣其皮也。一說,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鳥也。”按,今本《尚書·禹貢》作“島夷”。...
先秦時稱南蠻、荊蠻、荊越、揚越、百越、閩、庸、百濮、巴、蜀、僬僥、卉服島夷、有苗、三苗、和夷、裸國。四夷文化 “南蠻”一詞在古時泛指長江流域以南...
南海諸島為南海中中國許多島礁的總稱,屬海南省和廣東省,包括廣泛分布的200多個島、礁、沙灘。按其分布位置,分為4群: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萬里石塘(南海諸島)、千里石塘(西沙群島一帶島礁)、萬里長堤(南沙群島) 元汪大淵《島夷志略》 [29] 萬里長堤(南沙群島)、鬼哭灘(鬼喊線) 明代顧玠《海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