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華畢敘:上譯廠的四個老頭兒

峰華畢敘:上譯廠的四個老頭兒

《峰華畢敘上譯廠的四個老頭兒》是2008年文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峰華畢敘:上譯廠的四個老頭兒
  •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序言,目錄,文摘,

圖書信息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7412755, 9787807412755
條形碼: 9787807412755
尺寸: 22.6 x 15.4 x 1.6 cm
重量: 458 g

內容簡介

《峰華畢敘:上譯廠的四個老頭兒》是上海電影譯製廠建廠五十周年的紀念文集,具體紀錄了邱岳峰、畢克、尚華以及陳敘一四位藝術大師在上譯廠的故事,書中具體收錄了:《我們的“老頭兒”》、《一個有魅力的雜家》、《我和父親邱岳峰》、《我和邱岳峰夫婦當年的一段經歷》、《他用聲音傳遞了人性》等文章。

序言

今年是上譯廠建廠五十周年的日子。我們仍然活著的人雖然經歷了將近二十年的沉寂時光,但是終於看見,譯製片重新受到觀眾和媒體的關注。這是對我們一生工作最優厚的回報。然而對譯製片作出過巨大貢獻的老廠長陳敘一、備受觀眾喜愛的邱岳峰、畢克和尚華(老尚生前還看到了譯製片復興的先兆)卻由於各種原因,離世的時候都是很寂寞的。他們的功勞是不該被埋沒的,觀眾也在默默地想念著他們,感謝他們。因此我想在我們廠慶之際,做一本紀念他們四個老頭的書,寫寫他們的勤奮,他們對事業的痴迷以及他們人生的點點滴滴。這既是為了寄託我們的追思之情,我想,這也是愛他們的觀眾極想知道的。
我的同事們在來稿中敘述了很多連我也不知道的故事,以及他們跟幾個老頭兒交往的方方面面。儘管人天永隔,還深情地呼喚著他們,讀來不禁讓我潸然淚下。
近幾年我就特別感受到網友對我們的支持,對我們的厚愛。他們當中藏龍臥虎,有人說:“我要把譯製片事業,當成我自己的事業。即使只剩我一個人,也不放棄。”這樣的執著,真不免讓我們這些專業工作者汗顏。還有的網友把配音版和原版反覆對照著看,他們是把它當作唐詩宋詞一樣來欣賞和研究的,這也叫我受寵若驚。不但如此,他們還幫我做電影截圖,蒐集電影海報,為這本書做MP3,沒有他們,我也許就做不成這本書。
各界社會名流也不吝賜稿給我們,他們當中有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作家、導演,這次都以影迷或觀眾的身份寫來很好的稿子。儘管大多數人素未謀面,他們的熱情回響,使我感到極大的榮幸,也使我感到四面八方對我伸出的援手。我相信,他們的參與,也一定會大大提高這本書受到的關注程度。
我深深地感謝大家,深深地感謝所有賜稿給我們的人,也深深地感謝一直支持我們、厚愛我們的觀眾。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
最後,我想說說這本書的書名。開始我們就很自然地叫它“四個老頭”,後來要向出版社正式上報書名了,有人說,過去已經有過黃永玉的《比我老的老頭》了,再叫“老頭”之類的書名,多不新鮮。大家七想八想,總難如意。再後來有個小朋友提出一個很怪的名字“峰華畢敘”,有這本書盡敘上譯廠一代風華之意,又嵌進了四個老頭兒的名字(峰諧音風)。乍一看不像箇中規中矩的書名,我卻覺得,怪也有怪的好處,好奇就會引起關注,何況還自有道理。於是決定小標題用“上譯廠的四個老頭兒”,書名就叫“峰華畢敘”。

目錄

【序】 我深深地感謝大家
【陳敘一】
我們的“老頭兒”
教我如何不想他
陳敘一也要聽我的
一個有魅力的雜家
他幾個字就能叫你入戲
“哎,你談過戀愛嗎?”
享受
程玉珠口述:上哪兒再去找一個陳敘一?
父親
從陳敘一學翻譯
配音史記·高祖本紀
品敘四章
【邱岳峰】
如果,他能把一切都看淡
我和父親邱岳峰
“命運,這怎么說呢?”
牛棚中建立的友誼
我和邱岳峰夫婦當年的一段經歷
未完成的約稿——一組往來電郵
他把門重重地關上了
邱岳峰
我的邱岳峰
紳士邱岳峰
邱岳峰死的時候,我二十出頭
忘不了的一天
於無聲處的懷念
他用聲音傳遞了人性
【畢克】
是金子總會閃光
回憶畢克
我所熟知的畢克
無話可說的代言人
衷心祈禱冥福
他有一雙溫暖的手
天堂有個錄音棚
天寒夢深讀畢克
【尚華】
他別無所求
老尚,希望你能聽見
老哥倆
我眼中的尚華
尚老二,你個老小子
尚二爺沒死在話筒前
和“斯坦尼斯拉斯”聊天
他們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
生日禮物__石頭
職責與良知——聽尚華配沙威
【殷殷知音】
沃土
最後的獨白——紀念幾位老同事
兩代人的感激
伴隨我們的那些電影
天涯知音
聲音創造了歷史
上譯廠的半支樂隊
叫板原聲——說說我的寶貝電影《蛇》
印象即興
【灼灼其華】
提高譯製片質量,本子是關鍵
字兒·事兒·味兒
從“1+1=1”談起
我感到很幸福——給網友的一封信
【附錄】
陳敘一翻譯代表作
陳敘一導演代表作
邱岳峰配音代表作
邱岳峰導演代表作
畢克配音代表作
畢克導演代表作
尚華配音代表作
尚華導演代表作
MP3欣賞手冊(峰華畢敘電影錄音精選)

文摘

我們的“老頭兒”
“老頭兒”,不知是誰給我們的老廠長陳敘一起的外號,後來就變成了我們大家對他的暱稱。是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更是為了表示跟他親密才這樣叫的。只有對他不滿的時候,表示要跟他劃清界限了,才叫他“陳廠長”。不知道他當時,是否能從這不同的稱呼里,體會到我們對他的感情變化。
他出身於上海一家買辦資產階級家庭。家裡經常有外國客人,從小他就會說英語。而且熟知很多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他對英文文法倒不一定精通,但是他的聽力特別好,以至於40年代在“苦幹劇團”時,大家都很窮,買不起頭輪影院的電影票,只能湊錢讓他一個人去看,回來講給大家聽,可見他聽電影的功夫有多厲害。50年代,社會上不放美國電影了。但是,中影公司經常會給我們一兩部美國電影看。那時,我們就會圍住他,叫他一邊看,一邊講給我們聽,就像“大光明”的同聲翻譯。
有一天,不知他為什麼事高興,拿來一張他青年時期的照片,得意地說:“給你們看一個美男子。”說實話,他不屬於濃眉大眼、五官英俊的美男子。但是他作風儒雅,瀟灑飄逸,這種氣質可以說,是很少有的。如果他也能像孫道臨在《早春二月》里那樣,穿一件長衫,圍一條圍巾,一定會是一個極具魅力的“五四青年”。他這種氣質恐怕只有生長在上海,生長在他那個文化圈子裡的人才會有。
也許,正是因為他生長在上海這樣一個被資本主義理念浸潤的社會,他才會有那些先進的經營理念吧。
培養人才的理念
電影也好,話劇也好,編劇和導演的意圖都是要靠演員來體現的。因此,從翻譯片組成立,陳敘一就開始了對演員的培養。翻譯片組創建伊始,沒有人知道翻譯片演員應該具備什麼條件。所以當年的領導會把一些既沒文化,也沒演戲經驗的人招進來,以為只要會說國語就行了。當然,這些人很快就被淘汰了。
他培養演員的第一個點子,就是以老帶新。
他利用自己在話劇和電影界的老關係,向故事片組借來了孫道臨、舒繡文、衛禹平、高博等演員,這些在台詞和表演上特別有造詣的人,使我們這些新人,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學會怎樣讀台詞,怎樣塑造人物。不管是有過舞台經驗的,像邱岳峰、尚華,還是我們這些沒有學過表演的,都很快成長起來了。
這也成了後來我自己做導演的時候,經常使用的方法。如讓曹雷在《南北亂世情》中帶林棟甫,讓畢克在《砂器》中帶施融,等等。
梯隊理念
陳敘一可謂深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精髓。拿我們女演員來說,50年代末期,姚念貽稍大一點,趙慎之和我才剛到三十歲,他就先後吸收了李梓、劉廣寧。到了70年代,當李梓、劉廣寧還只有三十多歲的時候,又招進了程曉樺、丁建華等人。到了80年代,我們演員組,橫向是生、旦、淨、末、醜行當齊全,縱向有各種年齡層次的演員可供選擇。真可以說,在這塊調色板上,色彩豐富,特點鮮明。所以很多觀眾都說:“越是人物眾多的戲,越能顯示出上譯廠的實力。哪怕只有幾句話的角色,也人各有貌。”如《尼羅河上的慘案》《華麗的家族》等片的配音,都顯示了當年群戲的實力。
集中力量,各個擊破
在培養演員方面,老陳心裡是有一盤棋的。他觀察我們每一個人,先是試探性地讓你配各種角色。然後,在一兩年內,密集地給你多部影片的主要角色,使你在短時期內,迅速積累起塑造各種人物的心得體會,從而躍上一個台階。然後,再換一個人培養。隔些年,又會輪到你一次。這樣,你就從“本科”升到“研究生”了。
以我自己為例,從1950年到1954年,我配過《貨郎與小姐》中活潑、調皮的小侍女;配過《彼得大帝》的皇后;配過《偉大的公民》裏白發蒼蒼的老布爾什維克;也配過《蕭邦的青年時代》里蕭邦的年輕戀人;還配過《不可戰勝的人們》中有一大群孩子的工人妻子……這可以說是我打基礎的時期。然後,到了1957、1958年,他就密集地給了我多部戲的主要角色。如《警察與小偷》的小偷妻子、《孤星血淚》的養女艾司黛拉、《紅與黑》的侯爵小姐瑪季德、《第四十一》的女紅軍瑪柳特卡、《漫長的路》年輕的革命黨人拉雅、《不同的命運》剛畢業的女中學生索妮亞等等,使我到達了一個新的層次。
1971年,我們從幹校被召回上譯廠。在脫離開業務六七年之後,我配的第一部戲就是《戰爭和人》的女主角伍代由紀子。那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而我那時已經四十五歲了。是老陳的信任和器重幫我找回了話筒前的自信。我又得到了新一輪的培養。隨後是《羅馬之戰》的女王;《春閨淚痕》被戰爭奪去丈夫,又深恐再失去兒子的母親;《生的權利》的黑媽媽;《化身博士》的侍女艾維;《紅莓》里以妻子的愛拯救了丈夫靈魂的農婦柳巴……本來還有一個角色也應該是我的——日本片《啊,軍歌》的女主角,是個鄉下老太婆,一口土話,盡出洋相,是個非常有戲可配的喜劇人物。老陳原定是我,但是工宣隊認為我是配由紀子的,怎么可以配老太婆,堅決反對用我。老陳還不死心,提出讓我跟張同凝試戲。結果,大多數都認為我好。張同凝也認為:“這個人物‘嗯嗯,啊啊’的小零碎,我抓不過你。”可工宣隊還說我聲音年輕,不適合配老太婆。老陳說:“聲音是可以做的。她配由紀子聲音也做過。”可那時候工人階級說了算,硬是把我反掉了。張同凝說:“你平時不喜歡配老太婆,這次怎么這么起勁?”她不理解,一般的影片,老太婆多半沒多少戲可配,可這個老太婆多么有戲呀。
不單是我,我們演員組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論是李梓、趙慎之、劉廣寧、曹雷、丁建華,還是胡慶漢、尚華、畢克、喬榛、童自榮,無一沒受過老陳的悉心培養。邱岳峰就更不用說了。
編輯制——初對
陳敘一在抓緊培養演員的同時,也在大力探索培養翻譯和導演的途徑。首先,是翻譯的編輯制。他立下定規:甲翻譯的劇本,由乙做編輯,與譯製導演及口型員一起對劇本進行修改、加工。這樣一來,無論是甲的翻譯水平,還是乙的校對水平,就都展示在大家面前了。因此,沒有人會不用功。也因此,既提高了劇本的質量,也提高了翻譯、編輯、導演的能力。這就是上譯廠特有的“初對”。
導演負責制
1958年全國各省都建立了電影廠,上譯的一些老導演多去支援其他廠了。廠里遂從演員組抽調了尚華、胡慶漢、我、張同凝和老導演時漢威組成了導演組。
導演組一創立,老陳就提出:“譯製片導演的基本功,就是理解原片。”並規定,每部影片錄音之前,導演要對全組講戲。講戲也就是檢驗你對戲理解的深淺。他說,講戲必須結合生產需要,不能講空話。比如,講到《惡夢》中黑人女大學生,她生活在北方的加利福尼亞州,那是個殖民城市,不太可能有種族歧視。她能在假期和白人女同學一起駕車出遊,也說明,她從未因自己的膚色受到過歧視。所以,她對南方的黑人表現出的逆來順受,覺得完全不能理解。這些表明影片作者認為,美國的種族歧視,只是在南方。
在導演講戲的過程中,他經常會問:“這場戲什麼意思?這句話的潛台詞是什麼?”他也特別鼓勵演員們提問。
所以,演員的戲配得不到位,他會責問導演:“你怎么通過的?你懂了沒有?”這就逼著導演不能馬虎。
從1951年開始,老陳就讓我做一些美術片的譯製導演了。後來又陸續讓邱岳峰、尚華、富潤生也斷斷續續做過幾部譯製導演工作。其實,那時我們廠並不缺導演。一般總有五六個人。那么,他為什麼要培養我們呢?我猜想,原來那些導演,年齡和他差不多,資歷也和他差不多,他無法像對待我們那樣要求他們。而我們都是一張白紙,可以按照他的藍圖,來畫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圖畫吧。
實踐證明,他的做法確實是行之有效的。我們廠導演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利用這種互相探討的做法,就保證了我廠出品的每部影片,都在一定的水準之上。
他也是我們的“哥們兒”
他是嚴格的領導,是業務上的權威。可有時候他也會像個童心未泯的老小孩,是我們的“哥們兒”。
他有時候會念白字,我們就要笑話他,而且揪住他不放,想起來就要笑他一通。有一次他知道了一個大家都容易念錯的詞“粗糙”(音cucao),過去一般人多半會念cuzao。他以為這次一定會抓到一個念錯的,再有人笑他,他就可以還擊了。可他偏偏選中了我,我是特別喜歡一天到晚字典不離手的,所以我沒有念錯。我至今記得,他那“沒勁”的樣子啊。
還有一次,我給他對口型。我說:“老頭兒,你這次的121型可真準,一個字都不差。”他得意地說:“怎么?你以為就你口型準?我也不差呀。”這時候,他不是領導,也不是老師,他是我的一個爭勝好強的“小阿弟”。
我記得,我們曾管他叫“趙慎之的大弟子”。可我想不起來他是趙慎之哪方面的大弟子了。我打電話問老趙,她在電話中吃吃地笑了起來,她說:“哪方面?十三點方面。”我也不禁放聲大笑了。只是他跟我們的這種“哥們兒”關係,僅限於50年代的老同事。60年代以後進廠的就不大敢跟他開這種玩笑了。70年代進廠的年輕人甚至說怕他,說“就沒跟他說過工作以外的話”。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也許因為,50年代剛剛解放,社會環境還是比較寬鬆的。一個單位里的同事,更像是一個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而後來,運動一個接一個,就把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給破壞了。
不過,我們有他是多么幸運啊!
愛才的陳敘一
我們的老頭兒陳敘一,不惟是個極好的電影劇本翻譯、譯製導演、事業家,他更是個極其愛惜人才、庇護部下的領導。
多年來,我們的人事部門執行的都是有罪論定。也就是說,只要有人檢舉了你,不管你是否有此罪行,先就把你當作疑犯來對待。當年,據說有人檢舉了邱岳峰,說他解放前夕在國民黨政工隊工作時,曾參與抓捕過農會幹部,而後,這個農會幹部又被害死了。不過,這也是後來道聽途說的。到底是怎么回事,領導上從來也沒有明確地告訴過大家。那時,這種事也是不可以隨便問的。
我記得,最早是1956年評級的時候,我們演員組大部分能夠獨當一面配音的人都評為文藝十級,如姚念貽、張同凝、我、尚華、楊文元等。獨邱岳峰評為九級。可是評過之後一直沒有正式公布。據說,因為邱岳峰有歷史問題,他坦白了仍可評為九級,評級結果不公布,就是在等他。後來,說他吃老鼠藥企圖自殺,其行為屬於抗拒交代,由九級降為十級,並且戴上了“歷史反革命”帽子。
不過,這件事過去了,大家好像也就把老邱戴帽子的事淡忘了。因為,1956到1957的這兩年當中,他就主配了《好兵帥克》《做賊心虛》《警察與小偷》《漫長的路》《第四十一》《紅與黑》和《克倫上尉》等多部重點片。也許,正因為他在戴上帽子的當年就得到廠里如此重用,幾乎使大家完全忘記了他的帽子。在我的印象中,不單是我們演員組,就算全廠的同事,也沒有人歧視過他。
去年,富潤生在他的書稿中,寫到老邱的事。老富說,他受當時我廠支部書記柯剛委託,去做邱岳峰思想工作。書稿上說,邱岳峰受一個國民黨軍官邀請一塊去郊遊,他並不知道是去抓共產黨。而且,邱岳峰既沒參與抓人,也沒參與審訊,只要他寫一個旁證材料,證明有這么一件事,可邱岳峰卻說他記不得了。我問老富:“既然組織上已經知道邱岳峰既沒參與抓人,也沒參與審訊,難道只為了他不寫旁證材料,就成了歷史反革命了嗎?”老富說:“按照當時的觀點,不寫旁證材料,就是不跟黨站在同一個立場,就是反對革命嘛。”
也許,真如老富說的那樣,邱岳峰確實沒有什麼嚴重的歷史反革命罪行,因此,陳敘一才敢那樣重用他嗎?有一位曾擔任過支部委員的同事告訴我,在使用邱岳峰的問題上,陳敘一是打報告請示過領導的。即使如此,那樣一個對政治問題極其敏感的時代,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重用一個戴了帽子的“歷史反革命分子”,如果有人送他一頂“包庇、重用反革命”的帽子,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給他戴上嗎?就算請示過,建議也是你陳敘一提出來的呀。難道他自己就從來沒有意識到,頭上懸著一柄“達摩克利斯”的劍嗎?
多年以來,我們總是說:“邱岳峰這輩子能遇到陳敘一,是他一生不幸中的大幸。”但是從來沒有站在老陳的角度去考慮過這個問題。我一直以來都在說,“邱岳峰是我們配音演員的驕傲”。由陳敘一打造的上譯廠,由邱岳峰領銜的配音隊伍,提升了譯製片的品位。編劇史航說:“我們要以欣賞唐詩、宋詞的心態,去欣賞上譯廠80年代的譯製片。那是可以傳世的藝術品。”也許,老陳正是預見到了邱岳峰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才冒險啟用他的吧?!
也許,他不僅僅是愛才,可能還有一種對不幸群體的同情心吧。他對我、對畢克、對胡慶漢都曾經有過疾言厲色的批評,甚至諷刺和挖苦。我忘不了,在《遠山的呼喚》鑑定時,他嫌翁振新配的小店主氓田不夠誇張,就首先指責我說:“這肯定是導演的責任。導演喜歡含蓄嘛。”又批評畢克的戲:“平時配戲以不變應萬變,這次的感情怎么那么豐富!?”
我們廠錄音時,導演一般是要提前一刻鐘到場的。有一次,胡慶漢在錄音前五分鐘從休息室過來,老陳站在錄音棚門前,兇巴巴地說:“你擺什麼導演臭架子?就不能早點過來?”
我感到,我們幾個人都是他一手教出來的學生,他把我們當成晚輩,因而比較隨便吧。而他對青年演員,雖然也直截了當指出他們的缺點,態度卻比較和善,好像怕嚇著他們。
而他對邱岳峰,近三十年里,簡直連一句重話都沒有說過,充分表現了對他人格的尊重。從這個角度說,老邱的生活並非永遠是淒風苦雨。所以當我的朋友孫潔問我“邱岳峰是怎么樣個人”時,我說:“他是很開朗的。”在陳敘一的庇護下,他是個有尊嚴的人;他在做他熱愛的工作,充分地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享受著藝術創造的快樂。但是,每當運動來臨,邱岳峰便是專政對象了。那種被打入另冊的滋味,恐怕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很難體會的。他要面對某些平日友好相處的同事,忽然變成凶神惡煞般地厲聲呵斥。我還記得,在1956年那個會上,他第一次聽到有人這樣對他說話時,臉色馬上變了。那樣地惶惑、痛苦、無助,那神態,至今仍歷歷在目。“文革”時,他被發配到木工車間監督勞動;他去掃馬路……這恐怕是一個有自尊心的人最難承受的。他兒子邱必昌告訴我,他曾三次自殺,一次是1956年,一次是“文革”中在木工車間監督勞動時,一次就是1980年最後那次。那是在我們廠宣布複查結束之後發生的,他感到平反無望才萌生去意的吧。
這次,陳敘一也無能為力了。
為楊文元主婚
在我們小小的演員組,就有四個錯劃的右派——鄒華、聞兆煃、溫健、楊文元。我一直不知道鄒華的情況。聞兆煃後來調到了美影廠,“文革”後,死於胰腺癌。最讓人想不到的是,溫健竟然在勞改農場自學了德文,而且,學到了能做翻譯的程度。膾炙人口的《希西公主》就是他翻譯的。他應該是個特別堅強、特別有毅力的人吧。
“文革”以後,老陳幾次提到楊文元,他說:“我並不是對右派特別有感情。我想到楊文元,因為他是我們演員組的缺一門,他是個銅錘花臉。”後來我才明白,他是在給楊文元回廠、回演員組造輿論,使楊文元右派問題改正後,得以順利回到演員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