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方言概況,特殊語言習慣,
方言概況
峨眉語言與鄰近各縣大體相近,但又有一定差異。與鄰縣接壤地方,因互相影響,在語言和語音上常產生中和、含混現象。如峨眉人稱呼第二個女兒為“二(ēr)姑兒”,而與夾江縣相鄰的悅連鄉有的地方則稱“二(er)女子”。其中“二”字的讀音屬峨眉音系,而“女子”的稱呼則是受夾江語言的影響。又如:與樂山市中區蘇稽鎮嚴龍鄉毗鄰的符溪鎮人說“昨天”為“晏(yàn)天”,稱“昨晚上”為“晏(yàn)晚夕”,與嚴龍口音相近,為中和語言。
峨眉方言在語音上各地大體一致。就單音字來看,山上山下,城內域外差異不大,只是山區念得得些,土俗詞語也多些。如平壩區說吃飯為(chī)飯,而龍池、悅連等山區則說成(kēi)飯。但在部分接壤區和邊遠高山區仍有一定的分歧現象。
在語音上“四(世)”“十”不分,“柱”“豬”不分,“屋”“窩”不分,“莉、立”不分、“義、毅”不分,“氣、七”不分。如把“國家”讀成“刮(gua)家”,把“社會主義”讀成“色(shāi)會主義(yì)把射箭讀成“撕(si)箭”,把“柱頭”讀成“豬頭”等等。
峨眉人對外地方言非常敏感。外地人只要開口講話,他們馬上就能分辨出你是哪裡人。特別是建國後,隨著峨眉交通的發展,每年從全國各地到峨眉山旅遊的人絡繹不絕。現在,峨眉人已經習慣於聽各種不同的口音。並且常常根據對方的口音也學著用相同的口音對話,哪怕講得很彆扭,也儘量這樣做。特別是生意人更是這樣。過去峨眉人做買賣時常講的“一角”、“兩角”,現在也跟著外地人講“一毛”、“兩毛”。目前在峨眉城鎮人的方言和語音中,正在逐漸摒棄過去那些十分土俗的方言和特別重澀的語音。
特殊語言習慣
兒化詞
峨眉方言裡“兒化詞”很多。其組成特別是在一個單音或多音詞後面都有一個“兒”字。如姑兒、毛梨兒、桑泡兒、老者兒、老娘兒等等。其讀音聲調以“兒”字前面的字音聲調為轉移,可以快速連讀。但不能由此認為凡是後面帶“兒”字的詞都是“兒化詞”。一般說來,“兒化詞”里的“兒”,本身就是該詞語的組成部分。而非兒化詞里的“兒”,則是附加上去的語氣詞,雖然讀起來也很象兒化詞,因為峨眉人稱呼細小的東西常愛在名稱後面加上一個“兒字”。如魚鰍兒、蜞螞兒、壁虎兒、麻雀兒、小娃兒、小狗兒等。兒化詞的用法一般比較固定,而帶“兒”的說法就比較靈活。
拼讀詞
峨眉人的日常口語中還有一種拼讀語言。即將方言裡兩個或三個音節的詞拼成一個或兩個音節來讀,如:
沒有來——拼讀成:(mīu)來,
不 要——拼讀成:(biào),
不怕得——拼讀成:(bā)得,
一樣的——拼讀成:(yāng)的,
不曉得——拼讀成:(biāo)得,
靈岩寺——拼讀成:(lián)寺,(嚴寺)
但一般僅限於人們非常熟悉的日常詞語,其數量也不多。
變調詞
凡兩個相連的去聲疊字詞,在說話時,後一個字音變為陰平聲調,前一個字音不變,以形成語音的高低悅耳。
例:帕帕——讀成pà pā
蓋蓋——讀成gè gāi
蛋蛋——讀成dà ndā n
糖糖——讀成tà ntā n
睡覺覺——讀成shuǐ gào gāo
小化詞
在峨眉方言中,稱呼幼小的東西時,習慣在該名稱後面加上:“兒(ēr)子”二字來表示。如:娃兒子(兒童)、豬兒子(小豬)、牛兒子(小牛犢)、鴨兒子(小鴨)、芋兒子(芋頭)、柑兒子(橘子)、樹兒子(小樹苗)等。
多功能詞
峨眉方言中還有一個由三個象聲字組成的詞語——“雜各兒”(zēgēēr)。因為它可以代替人們許多想說又不便說或一時難於準確說出的意思,所以叫它“多功能詞”。 例如形容一個人講究禮貌,可以說為:“你這個人硬是‘雜各兒’”;形容一個人太不夠朋友可說成:“這個人太‘雜各兒’了!”;說一個人不通人情可說成:“這個人硬是不‘雜各兒’”!;一個人脾氣古怪可說成:“這個人的碑氣有點‘雜各兒’”;比喻一個人很風趣也可說成:“這個人的碑氣有點‘雜各兒’得很”,如此等等。這種說法雖沒有把講話人的意思明顯說出來,但峨眉人一聽都懂得其真實涵義。
另外還有一個奇怪的多功能詞——“龍衣秀才”。這個詞本是普遍流傳於峨眉地區一個民間機智人物傳說中的主人公的稱呼。由於傳說中主人公的典型性格所具有的普遍代表性,以後便成為人們借用來形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類似“龍衣秀才”性格的人,行之日久,便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個多功能詞。如形容一個人做活路耍懶,可說成:“你這個人做活路就像‘龍衣秀才’一樣!”,形容一個做事不能幹,可說成:“做點事情就像‘龍衣秀才’”,形容一個人說話吞吞吐吐,也可說成:“你這個人說話咋象個‘龍衣秀才’啊!”形容走路遲緩,可說成“走起路就像‘龍衣秀才’”等等。
峨眉方言中“勒”字的特殊用法
峨眉方言中經常愛用“勒”字以加強和誇張某種動作,使你聽起來特別生動有力。如說某人走路快,便說:“某人走起路來‘勒’得飛快”;某人做事快當得很,硬是“勒”得風吼;也可說走路特快,叫“勒”得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