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嶺鎮

峨嶺鎮

舊鎮名。原峨嶺鎮,為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印江縣城中心,地處貴州高原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東接我縣朗溪鎮、纏溪鎮,南接新寨鄉,西與中壩鄉相聯,北與印江縣板溪鎮、杉樹鄉接壤。全鎮總面積82平方公里,2010年全鎮轄3個社區居委會、23個村、198個村民組。現有耕地面積15346.186畝,其中稻田11743.227畝、土3603.26畝,總人口6.3萬人。有漢、土家、苗、仡佬等十多個民族,全鎮各族人民勤勞樸實、團結和睦、互幫互助、友好相處、共謀發展,創造了燦爛光輝的民族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峨嶺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貴州省銅仁市印江縣
  • 下轄地區:3個社區居委會、23個村、198個村民組
  • 電話區號:0856
  • 郵政區碼:555200
  • 面積:82平方公里
  • 人口:6.3萬(2015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觀音溝,睡美人等
  • 車牌代碼:貴D
建制變遷,區域概況,經濟發展,

建制變遷

1950年2月,印江縣人民政府成立,隨即組建峨嶺區,區機關駐城關鎮,1955年7月峨嶺區更名為城關區,管轄10個公社,1956年2月,全縣行政區域調整,將凱塘、中壩、玉屏、麻柳四個鄉劃歸城關區。1956-1966年先後組建甲山鄉、長萬鄉、長坡鄉、先鋒公社、大石鄉、虹穴鄉、大堰鄉、雲豐鄉、印南鄉、茶園鄉、雁水鄉、凱望鄉、樂洋鄉、大塘鄉。至此,城關區轄以上鄉和城關鎮。1966年-1976年,城關區行政區域進行調整,成立先鋒、凱塘、張家寨、玉屏、中壩、農場、新寨、凱望、大塘等公社,1986年12月,更名為峨嶺區,機關駐地印江鎮(原城關鎮),所轄行政區域未變;1992年10月,“建並撤”後,撤銷峨嶺區,成立峨嶺鎮,轄西園、人民北路、解放路、振興路、環城、紅衛六個居委會和紅光村、長坡村、江家坡村、峨嶺村、岩底村、峨嶺關村、普同村、坪興村、同心村、甲山村、麻柳村、幸福村、和平村、大竹村、大石村、貴江村、黔江村、桶溪村、龍溪村、豐良村、石灰溪村、杉木嶺村、桐子坪村23個村。
由於城鎮建設和管理的需要,2002年,西園居委會和人民北路居委會合併為城北社區居委會,解放路居委會和環城居委會合併為城中社區居委會,振興路居委會和紅衛居委會合併為城南社區居委會。
2015年3月18日,省政府批覆(黔府函[2015]50號)同意撤銷峨嶺鎮、木黃鎮、新寨鄉,設定新的峨嶺街道、龍津街道、新寨鎮。縣政府駐峨嶺街道縣府路。
峨嶺街道轄原峨嶺鎮城南社區、岩底村、坪興村、峨嶺村、同心村、普同村、峨嶺關村和原新寨鄉小雲村、大雲村、黔溪村、上槽村、小澤村及朗溪鎮塘池村、張家村、川岩村、大堯村,纏溪鎮的楊柳塘村、曾家坳村、青槓林村,街道辦事處駐峨嶺村;
龍津街道轄原峨嶺鎮城中社區、城北社區、紅光村、甲山村、麻柳村、幸福村、大竹村、大石村、和平村、黔江村、桶溪村、貴江村、豐良村、龍溪村、石灰溪村、杉木嶺村、桐子坪村、長坡村、江家坡村,街道辦事處駐紅光村;
新寨鎮轄原新寨鄉(除劃歸峨嶺街道管轄部分外),鎮政府駐新寨村。

區域概況

峨嶺鎮地處 縣城,是全縣政洽、經濟、文化的中心,行政區總面積82平方公里,轄23個村、3個社區、198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56101人,其中農業人口39014人、非農業人口17087人,耕地面積14910畝。峨嶺鎮,是一片古老神奇的熱土,是一個美麗富饒、人才輩出的地方。東有“太陽山、牛肝馬肺、天下奇觀”(亞洲第一滑)等自然景觀,南有“水山嘉會、老鼠樞倉、猴子老殼、觀音溝”等古蹟風景,西有“文昌閣、新岩寺、大聖墩、睡美人”等風景名勝。除此之外,祠堂廟宇、樓台亭榭、飛檐亭閣、木刻壁畫都顯現出峨嶺深厚的文化底蘊。從明清至今,峨嶺鎮所出名人較多,著名的有嚴寅亮陳友儒李驥等等。

經濟發展

峨嶺鎮發展生態豬萊茵鵝、優質生產,該鎮力抓三個養殖小區建設,其中有長坡村一個二元雜交母獵養殖小區,普同村、桶溪村兩個萊茵鵝養殖小區。三個小區擬發展養殖大戶110戶以上,其中養豬大戶46戶、養鵝大戶70戶,種草2500畝。發展種10戶,戶均養殖種鵝100隻以上。養殖小區正在緊張有序的基礎設施建設當中計畫萊茵鵝。養殖小區、二元雜交母豬養殖小區分別於10月底、12月底投入運行。本鎮早熟蔬菜示範點建設成效顯然,坪興村早熟蔬萊100畝示範基地,年產值60餘萬元,涉及農戶60家,收入2萬元以上有8戶,最高達5萬元,其餘均在0.6萬元以上。另有紅光村2畝花卉苗圃基地。
2002、2003兩年峨嶺鎮榮獲全縣“黨建創先”活動一等獎,2003年7月被中共銅仁地委表彰為“‘黨建創先'活動先進基層黨委”,2004年榮獲縣黨建工作第一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