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研究

岳飛研究

《岳飛研究》是2008年10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龔延明

基本介紹

  • 書名:岳飛研究
  • 作者:龔延明
  • ISBN:9787010068053
  • 頁數:363頁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0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叢書名:南宋史研究叢書 
  • 正文語種:正文
  • 版次:1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岳飛研究》主要內容:那么,什麼是岳飛精神?我們可以列舉:“盡忠報國”——岳飛的愛國言行;“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岳飛的至理名言;“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岳飛治軍的嚴明紀律;“待一萬人如待一人”——岳飛身居高位平等待人;“廉潔奉公,不殖私產”——岳飛高尚的為官之道;“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面對權貴的誣陷、迫害寧死不屈的高風亮節,等等。這一切,難道不就是岳飛精神的體現嗎?毫無疑義,正是這種岳飛精神,被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譽為“民族魂”,構成了中華民族優秀精神遺產的一部分,並使岳飛的英名及業績,歷經八百餘年而盛傳不衰。歲月的衝激不能磨損,政治的風雨難以摧毀。因為它代表著中華民族傳流的浩然正氣,代表著我們先人優秀的情操與品質。人們也許會問:高宗、秦檜等統治者結成的惡習勢力,對岳飛何以那么害怕?八百多年來,人民又何以對他那么熱愛?在那中原大地遭受弓弩殺戕、鐵騎蹂躪的時代,岳飛到底做出了何等可歌可泣的業績?對岳飛應作出一個怎樣的評價?願讀者手捧這本《岳飛研究》,能從岳飛的事功、思想、人品各個側面,得到一個較全面的認識。

編輯推薦

《岳飛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龔延明,本名賢明。1942年生,浙江義烏人。1960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歷史系,留校任教。1993年11月至2000年3月,先後任杭州大學與浙江大學占籍研究所所長。2000年5月,任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任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委員,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岳飛研究會會長,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審定委員會委員,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兼職教授暨學術委員,杭州市社會科學院兼職研究員。主要著作有:《宋史職官志補正》、主編《繪畫本中國通史》、《宋代官制辭典》、《岳飛評傳》、《中國古代職官科舉研究》、《中國歷代職官別名大辭典》等,獲得國家和省的多項獎勵。

目錄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總序
以杭州(臨安)為例還原一個真實的南宋(代序)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岳飛的青少年時代
第一節 岳飛的童年時代
第二節 “海上之盟”——宋金聯合滅遼
第三節 岳飛從軍征遼
第四節 靖康之禍
第二章 岳飛早年的抗金鬥爭
第一節 初上抗金戰場
第二節 隨宗澤救援京師
第三節 北宋的滅亡與南宋的建立
第四節 岳飛上書高宗遭罷官
第五節 岳飛第四次從軍
第六節 岳飛北渡黃河戰太行
第七節 烏雲翻滾之際遇宗澤
第三章 岳飛收復建康
第一節 李綱主戰與高宗南逃
第二節 宗澤三呼“渡河”齎志以歿
第三節 高宗逃竄與苗劉兵變
第四節 苦諫杜充保衛東京
第五節 岳飛守鐘山力挽狂瀾
第六節 深入敵後屢挫金軍
第七節 靜安大捷收復建康
第八節 岳飛冒死救援楚州
第四章 岳飛討伐軍賊游寇
第一節 “富平之戰”與金軍占據陝西
第二節 金扶植偽齊劉豫政權
第三節 金縱歸細作秦檜破壞抗金
第四節 修水邊擊潰馬進、張用
第五節 進兵湖廣討平曹成
第五章 岳飛鎮壓鐘相、楊么
第一節 奉命鎮壓虔、吉農民起義
第二節 奉命鎮壓洞庭湖農民起義
第六章 岳飛收復襄陽六郡
第一節 首次北伐收復襄陽六郡
第二節 岳家軍長驅伊洛
第三節 抱眼疾出師援淮西
第七章 岳飛反對屈膝議和
第八章 岳飛大舉北伐
第九章 岳飛被高宗、秦檜殺害
第十章 岳飛冤獄的平反
第十一章 岳飛的高尚情操
第十二章 岳飛的忠孝觀
第十三章 岳飛的軍事思想
第十四章 岳飛的詩詞
第十五章 論岳飛民族英雄的地位
附錄一 岳飛年譜
附錄二 岳飛平反昭雪後的官銜
附錄三 岳飛仕履編年與考釋
後記
編後語

序言

有人將文化比作一條來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來的河,這是說文化的傳統,通過縱向傳承和橫向傳遞,生生不息地影響和引領著人們的生存與發展;有人說文化是人類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載體、方式和方法,這是將文化作為人們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的整體。我們說,文化為群體生活提供規範、方式與環境,文化通過傳承為社會進步發揮基礎作用,文化會促進或制約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力量,已經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類文化演化的進程中,各種文化都在其內部生成眾多的元素、層次與類型,由此決定了文化的多樣性與複雜性。
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來源於其內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國文化的歷久彌新,取決於其變遷過程中各種元素、層次、類型在內容和結構上通過碰撞、解構、融合而產生的革故鼎新的強大動力。
中國土地廣袤、疆域遼闊,不同區域間因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建構了不同的區域文化。區域文化如同百川歸海,共同匯聚成中國文化的大傳統,這種大傳統如同春風化雨,滲透於各種區域文化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區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國文化的共同價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獨特個性支撐著、引領著本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後記

歷史並不意味著永遠消失,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總會以獨有的形式存在並作用於當前乃至未來。歷史學“述往事”以“思來者”,“闡舊邦”以“輔新命”,似乎也可作如是觀。歷史的意義通過歷史學的研究被體現和放大,歷史因此獲得生命,並成為我們今天的財富。
宋朝立國三百二十年(960——1279),是中國封建社會裡國祚最長的一個朝代,也是封建文化發展最為輝煌的時期,對後世影響極大。其中立國一百五十三年(1127——1279)的南宋,向來被認為是一個國力弱小、對外以妥協屈辱貫穿始終的偏安王朝,但就是這一“偏安”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卻取得了輝煌成就,對金及蒙元入侵也作出過頑強的抵抗。如果我們仍囿於歷史的成見,輕視南宋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就不會對這段歷史作出更為深刻的反思,其中所蘊涵的價值也不會被認識。退一步說,如果沒有南宋的建立,整箇中國完全為女真奴隸主貴族所統治,那么唐、(北)宋以來的先進文化如何在後世獲得更好的繼承和發展,這可能也是人們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南宋王朝建立的歷史意義,於此更加不容忽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