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山道中

《岳山道中》是金朝文學家元好問所寫的一首詩。全詩運用白描的手法勾畫了一幅梯田泛金、峽流潺潺、山村夕照、涼氣沁人的恆山秋景圖。在詩中,詩人對山野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流露出他甘於草野、不求聞達的意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岳山道中
  • 創作年代:金朝
  • 作品體裁:詩
  • 作者:元好問
  • 作品出處:《遺山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岳山1道中
野禾1成穗石田3黃,山木無風雨氣涼。
流水平岡盡堪4畫,數家村落更5斜陽。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岳山:又名岳頂山,在女幾山(花果山)東側。
  2. 野禾:田野的莊稼。
  3. 石田:龍屋河源自岳、花諸山,每當山洪暴發,巨石順流如下,久而久之,布滿河川,如臥牛,如棲羊。兩岸田地,多破石砌堰,因稱其為“石田”。
  4. 堪:可以,值得。
  5. 更:更有,又有,還有。

白話譯文

行走在岳山道中看著滿山的不穗,感受著雨後的新涼心裡很舒暢。遠看流水平岡,斜陽村落,更叫人賞心悅目讚嘆不已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於蒙古太宗皇后乃馬真氏三年(1244年)游北嶽恆山時所作。作者在遊玩時看見山野在落日的餘暉中,面對野禾、山林、流水、平岡內心有感而寫下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岳山,即北嶽恆山,主峰位於山西省境內,離詩人家鄉很近,因而詩人常經過此地。詩人選取平平常常的山村景物入詩,以白描的手法勾畫了一幅鄉村秋景圖。
首句“野禾成穗石田黃”,極平易地描繪了田野秋色。“石田”,是指瘠薄多石的土地,這正是山西西北部土地的特點。詩人在岳山的山間行走,田野中一片金黃,莊稼已經結穗成熟。明亮的黃色構成了畫面的主色調,具有鄉村特色,同時給人以視覺上的快感。
第二句“山木無風雨氣涼”,通過行人的主觀感受,進一步渲染出山野中的秋意。山林中樹木靜立,沒有拂面的微風,但秋雨過後,穿行在山間的行人仍然感到陣陣涼意。
“流水平岡盡堪畫,數家村落更斜陽”,後兩句將山野置於落日的餘暉之中。面對野禾、山林、流水、平岡,詩人心中生起無限愛憐,在夕陽的照耀下,稀疏散落的幾家農舍,更添詩情畫意。詩人對山野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流露出他甘於草野、不求聞達的意願。

名家點評

學者郝鳳祥:全詩共四句,句句白描,淡淡寫來。野禾、山木、流水、村落又分別襯以石田、雨氣、平崗、斜陽,各成畫面,再進一步點睛設色,就愈加清新明快。四幅風景畫綴成一卷,又不露附著痕跡,給人天然渾成之感。穿行山間或移步平岡,所見景色令詩人耳目一新、心怡神悅:禾稼成穗,石田內一片金黃;風停雨歇,山樹靜立,濕潤的空氣帶著絲絲涼意;溪水輕輕流淌,平岡之上添上了一股活力;斜陽西掛,夕照之中的數家村落更顯出人是大自然的主宰。景美、情真,成詩也妙進步的文藝觀點,積極的人生態度,使得元好問的詩作能根植現實且感情飽滿。這首寫景詩平易暢達、“天然”、“真淳”,達到了作者所追求的那種“眼處心生句自神”的崇高藝術境界,深得後人喜愛。

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秀容(今山西忻縣)人 金宣宗興定五年( 1221)進士曾任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等職。金元之際的重要文化名人,為保護一批名士做出重要貢獻金亡後,隱居不仕,,著有《遺山集》。編有《中州集》、《壬辰雜編》等《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九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