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墩

岳墩位於泰州市城西,初為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開東西河壘土而成,高五丈,周圍一百二十文。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朝廷任命岳飛為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岳飛不僅帶領泰州軍民英勇抗擊了金兵,而且在敵我力量懸殊、州城無險可恃的不利條件下審時度勢,親自帶數十名騎兵殿後,護衛州民向南撤退到陰沙(今靖江生祠鎮一帶),保存了泰州城的實力,使人民避免了一場重大戰禍。 善良的泰州人民沒有忘記岳知州的恩德,明朝萬曆年間,就在此前開河時堆成全城最高的地方,建起了岳武穆祠,供奉岳飛的塑像,取名岳墩,400多年來,香火不斷。岳飛任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前後僅有短短的三個月,但深受泰州人民的崇敬和愛戴。在泰山之巔建岳武穆祠後,人們又把泰山稱為“岳墩”或“岳阜”。泰州民間的一種傳說,當年岳飛在泰抗金時,因無高可登,便堆起這個土墩以瞭望敵情,後來城中糧食短缺,為蒙蔽敵人,曾命兵士用鍋巴復于山上,任鳥雀啄食,金軍見有群鳥從山上將鍋巴啄飛城外,以為城內糧食充足,遂撤圍而退。於是泰山又有“鍋巴山”之稱。其實,岳墩是在岳飛離泰十年後才壘成的,這個傳說完全是出於民眾的美好想像,但它充分反映了泰州人民對岳飛的崇敬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