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03畝(其中:田75畝,地728畝),人均耕地0.67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912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9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68畝,沒有其它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13戶通自來水,有17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0.21 %)。有29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6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共133戶,其中安裝固定電話農戶數14戶,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9戶(分別占總數的10.5%和89.5%)。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15.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4輛,機車25輛。 到2009年底,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1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2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4萬元,占總收入的47.9%;畜牧業收入 65萬元,占總收入的23.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758頭,肉牛142頭,肉羊900頭);林業收入33.9萬元,占總收入的15.1%;第二、三產業收入33萬元,占總收入的11.8%;工資性收入3.5萬元,占總收入的1.6%。農民人均純收入137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0人(占勞動力的18.3%),在省內務工113人,到省外務工7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01戶,共鄉村人口1207人,其中男性612人,女性595人。其中農業人口1200人,勞動力 66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彝、阿昌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015人,白族54人,其他民族128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86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8.8%;享受低保94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11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924.00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147人,距離漢莊鎮中學15.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5人,其中小學生147人,中學生28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2人,男黨員30人、女黨員2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8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上岩箐、下岩箐、沙戈山、溫塘等10個村民小組。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8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68.1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資金周轉不足。。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30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2000頭、牛500頭、羊10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50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3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地圖信息
地址:保山市隆陽區沙瓦線--岩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