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岩塘陂始建於唐代,由被貶至海南的名臣
韋執誼籌劃修建。至宋代,由韋執誼十八世孫韋魁才繼而修築,修建成功。
亭塘陂由韋執誼於唐代開築,未完成。到宋代由其十世孫奉訓大夫韋敬匡繼續修建,亦未完成,其後裔(韋執誼二十五世孫)韋孝、韋弟、韋傑三兄弟又於明代繼續建築多年後才完成。
2019年下半年,海南省水務廳對岩塘陂和亭塘陂進行了考察,並計畫將其作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進行申報。
建築格局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龍塘、龍泉、龍橋三鎮之間。岩塘陂、亭塘陂古水利設施是海南水利活化石之一,承載了海南文明發展。岩塘陂、亭塘陂面積共約300畝。岩塘陂在海口市龍泉鎮新聯村村委會雅詠村東邊不到1千米的地方;亭塘陂位於岩塘陂西側2里左右。
主要建築
岩塘陂
岩塘陂主要用岩石砌成,高一丈六尺(約5.33米),闊三丈八尺(約12.67米),長二百多丈(約667米多),將岩塘水引入渠道,分南北兩派流向,南派水灌溉暫、遵、麻等圖農田;北派水灌溉沙塘(今龍塘鎮)、抱元、大小、隅都等圖農田,共數百多頃。
亭塘陂
亭塘陂主要用大塊岩石壘砌而成,橋底寬二丈(約6.67米),頂高一丈八尺(6米),長約三百餘丈(約1000餘米),引亭塘的水灌溉農田。
價值作用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雖然規模不大,但與
李冰修建
都江堰的方法相似,不但能夠蓄水,還能科學引水,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豐水期、枯水期的流量,為當地農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亭塘和岩塘這兩條陂成為當地農業的重要水源,使大面積的荒地變成了良田,為後代修建水利工程奠定了基礎。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韋執誼出生於陝西京兆,為韋氏九公房中的龍門公房,二十多歲進士擢第,又應制策試中高第,後召入翰林為學士。曾任唐朝宰相,被降職為崖州司戶,離開長安來到位於瓊北的崖州,在崖州任上,韋執誼受委派協助管理政務,幾年時間裡,他興修水利,教民種養。在海口市龍華區龍泉鎮雅詠村附近,韋執誼及其後人興修的水利工程——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歷經千年,仍在灌溉著周邊的廣袤農田,這片豐沃的田洋被後人稱為韋公洋。
相關記載
《正德瓊台縣誌》卷七.水利卷記載,“岩塘陂在縣東南四十五里鄭都”,“宋端平間,鄉人於塘門築石,高一丈六尺,闊三丈八尺;架橋砌陂為堤”。《正德瓊台縣誌》卷七水利卷有記載,“亭塘鄰居岩塘。成化間知縣梁昕因鄉人韋文貴議開築”。
文物價值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是海南省水利史上最早的陂塘灌溉工程之一,集防洪、灌溉、蓄水等功能為一體,為海南水利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其選址科學,布局合理,水源充沛,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龍塘鎮、龍泉鎮、龍橋鎮三鎮之間。
交通
海口市——長濱路——海秀快速路——國興大道——濱江路——149縣道——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