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基處理

為滿足水工建築物對基礎的承載力、整體性、變形、穩定性和防滲等要求,對天然岩基存在的各種缺陷進行處理所採取的工程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岩基處理
  • 外文名:treatment  of  rock  foundation
岩基處理分類,岩基加固處理,斷層破碎帶、軟弱岩(夾)層和河床深槽處理,防止岩基不均勻沉降處理,防止岩基滑動處理,岩基防滲處理,喀斯特處理,

岩基處理分類

按目的和要求,岩基處理可分為提高岩基強度和完整性的加固處理、防止岩基滲流和降低滲透壓力(揚壓力)的防滲處理以及喀斯特處理3個方面。

岩基加固處理

根據基坑或壩頭範圍內岩基節理裂隙發育程度,斷層破碎帶、軟弱岩(夾)層和河床深槽等的分布狀況、產狀、規模及其對岩基和大壩的影響程度,對岩基進行3個方面處理,即:①斷層破碎帶、軟弱岩(夾)層和河床深槽處理;②防止岩基不均勻沉降處理;③防止滑動處理。

斷層破碎帶、軟弱岩(夾)層和河床深槽處理

斷層破碎帶、軟弱岩(夾)層和河床深槽處理常用混凝土置換法處理。對寬度小、陡傾角的斷層破碎帶或軟弱岩(夾)層,當其對岩基的強度和壓縮變形影響不大時,可將其挖除到一定深度並清除兩側破碎岩石,然後用混凝土填塞。寬度較大而陡傾角的斷層破碎帶或軟弱岩(夾)層,將引起壩體和岩基中應力分布惡化。可將其挖到一定深度並清除兩側破碎岩石,然後澆築混凝土梁。處理深度可按簡支梁或固端梁,以梁的撓度或梁底混凝土抗拉強度作為控制標準,用彈性力學或材料力學方法計算確定。對走向平行於河谷、直立或陡傾角、寬度較大的斷層破碎帶或深槽,其兩側為完整堅硬岩石時,為減少基坑開挖量,可在其上建混凝土拱,將壩體載荷傳到兩側岩基,同時在拱下做好防滲處理。

防止岩基不均勻沉降處理

(1)挖除。對基坑範圍(包括兩岸壩頭部位)內的風化破碎岩石,可將其挖除,達到新鮮完整岩石或符合設計要求時為止。
(2)固結灌漿。當因開挖工程量或施工條件限制,基坑範圍內的破碎岩石不能徹底挖除時,可進行固結灌漿,使其強度和變形性質滿足設計要求。
(3)壩體結構措施。為防止岩基不均勻沉降對壩體的影響,可採用的結構措施有:擴大基礎面積,限制壩底壓應力不大於岩基的允許壓應力;根據岩基不同變形性質,對壩體作合理分縫,以適應岩基不均勻沉降。
(4)施工措施。根據各部位岩基變形性質不同,採用合理的壩體分塊澆築程式,達到調整岩基中的應力狀態和不均勻沉降的目的。

防止岩基滑動處理

防止岩基滑動處理有以下幾方面措施。
(1)選擇合理的基坑開挖深度和斷面形式。
(2)設定抗滑齒牆。
(3)設定抗剪鍵。
(4)錨固。
(5)澆築重力墩。

岩基防滲處理

河床上修建攔河閘壩後,形成上下游水位差,在岩基中引起滲流。由滲透水在岩基中形成的滲透壓力和作用在建築物底面上的揚壓力及其對岩基的損害,直接影響岩基和閘壩的穩定。此時可採用混凝土截水牆、灌漿帷幕、防滲鋪蓋及排水孔等措施進行處理。

喀斯特處理

在石灰岩類岩石地區,由於地表水、地下水或兩者結合的長期溶蝕作用,岩層中形成各種喀斯特(岩溶)現象,如溶槽、漏斗井、溶洞和地下河等,成為地下水流的通道。對此如忽視或處理不當,壩建成後,水庫可能蓄不起水。因此,查明喀斯特分布狀況及其發育規律並進行正確處理非常重要。處理方法主要有明挖或洞挖後回填混凝土、灌漿,還有鋪蓋、隔離等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