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州古琴藝術

岡州古琴藝術

岡州古琴藝術,流行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傳統音樂,廣東省江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岡州古琴藝術主要分布在江門市新會區一帶,其源於宋遺民在元代收集的宋室遺留古琴曲譜,稱之為《古岡遺譜》,之後嶺南琴學昌盛、琴人輩出,形成新會當地的古琴藝術。

2015年5月26日,岡州古琴藝術入選江門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岡州古琴藝術
  • 批准時間:2015年5月26日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遺產級別:市級
  • 申報單位:新會區景堂圖書館
  • 申報地區:江門市新會區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新會隋唐為岡州,“岡州”是新會別稱。南宋末年,元軍入侵中原,南宋皇室被迫從臨安(即今杭州)南逃至福州,最後逃至岡州改號祥興。1279年(即祥興三年),岡州被破,丞相陸秀夫背負少帝趙昺投海而歿,從而結束了宋代的歷史。相傳《古岡遺譜》就是當時留下來的古琴譜。
明代大思想家、新會人陳獻章,人稱白沙先生,雅好古琴,由他再收集整理的《古岡遺譜》,傳播嶺南大地。其藏琴“滄海龍吟”現存廣東省博物館,“寒濤”現存廣州市博物館。
清代中葉,廣府地區終於逐漸形成了地域性的“嶺南琴派”,成為中國古琴藝術一大流派;新會是嶺南古琴藝術重鎮,琴家眾多,黃景星編的《悟雪山房琴譜》在嶺南琴學中影響最大,公認為嶺南派的經典琴譜,他被後世奉為嶺南琴派創始人。還有鹹豐年間的《古岡蔗湖琴譜》,也是嶺南派琴譜稀世珍本。
21世紀初,廣東古琴研究會到新會蒐集古譜,開展琴學研究,推動了岡州古琴藝術的復興。

基本特徵

古琴的演奏技巧是比較豐富的,譬如右手的基本技巧“四指八法”:抹挑勾剔打摘托劈,而由這基本指法衍生出來的指法就多了,例如輪指是快速的“摘剔挑”,短鎖是快速的“抹勾剔”,等等。左手的技法是古琴演奏的難點,其中,綽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特點的技法之一,綽是上滑音、注是下滑音,在古琴演奏里用得最多。另外,所謂“琴之妙趣,半在吟猱”,“吟”法和“猱”法在古琴演奏里也分得很細,而且各門各派也有不一樣的手法。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岡州古琴藝術音色古樸、典雅,“急”則鏗鏘有力,“緩”則悠揚流暢,猶如高山流水連綿不絕,是傳統文人抒情達意、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途徑,具有中華民族特色。

傳承狀況

由於戰亂和社會變遷,岡州古琴的名琴名譜散失,使得古琴藝術在新會瀕於絕滅。

傳承人物

林棟勝,岡州古琴藝術傳承人,江門古琴研究會會長。林棟勝於1997年首次接觸古琴,2014年正式投入嶺南派謝東笑老師門下學藝。

保護措施

21世紀,廣東古琴研究會到新會蒐集古譜,開展琴學研究,重印《悟雪山房琴譜》,出版《古岡蔗湖琴譜》,並舉辦古琴文化講座以及多個古琴培訓班,開展各項研究活動。
2020年以來,新會區博物館圍繞“古琴文化進學宮”主題,開展了展覽、雅集、公益培訓班等形式多樣的古琴藝術宣傳推廣活動,讓更多民眾了解古琴,把新會學宮打造成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全面推進江門嶺南書院(新會學宮)項目建設。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1.2022年5月,新會區博物館“江門嶺南書院傳統文化傳播傳承系列活動”第三期岡州古琴藝術公益入門班正式開班。
2.2022年6月13日,岡州古琴曲藝表演在新會區文旅展陳館(玉湖小苑)舉行的2022年新會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中上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