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岡州古琴藝術
- 批准時間:2015年5月26日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遺產級別:市級
- 申報單位:新會區景堂圖書館
- 申報地區:江門市新會區
岡州古琴藝術,流行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傳統音樂,廣東省江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岡州古琴藝術主要分布在江門市新會區一帶,其源於宋遺民在元代收集的宋室遺留古琴曲譜,稱之為《古岡遺譜》,之後嶺南琴學昌盛、琴人輩出,形成...
1、新會七木琴社(岡州古琴斫制技藝保護單位)開展與新會有關學校、新會文化館、新會文體中心、新會總工會、新會僑聯以及新會區古琴文化研究會等社會團體合作,通過開展古琴斫制與演奏教學相結合,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參與傳承。2、新會七木琴社參加新會區第八屆僑鄉藝術節、香道文化節、華僑華人文化交流會等政府大型活動,...
嶺南古琴藝術真正源頭在宋代,南宋末年,元軍入侵中原,宋帝從臨安南遷岡州崖山,一批中原琴譜隨之流入岡州。古岡州即現代的廣東新會縣,宋元崖門海戰結束在新會,中原南遷的琴人、琴器、琴譜散落在民間。宋遺民在元代收集的宋室遺留古琴曲譜,稱之《古岡遺譜》。對廣東的琴學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在後來的幾百年中,...
岡州古琴藝術曾經輝煌,見於著錄的琴家還有黃觀炯、張文焯、黃國璘、胡準、陳綺石、陳芷薌、黃炳堃、莫錦江、黃文玉、莫驥昭、莫錫齡、莫琛昭、莫韻石、莫湘厓、伍銓萃、莫尚德、莫仲予等。嶺南琴派的近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鄭健候和楊新倫先生。楊新倫師從鄭健候。鄭健候,廣東中山縣人,生卒年不詳。鄭健候...
作為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彈撥器樂的古琴藝術,在神州大地上的千百年流傳中,逐漸形成了多種流派,主要分布在嶺南首府廣州及其周邊地區的嶺南派古琴藝術即為其中之一。早在秦代,中原琴藝已傳入嶺南,至漢代逐漸在廣州興起,此後就出現了南北朝時期的侯安都,五代十國時期的陳用拙,明代的陳白沙、鄺露、陳子壯、陳子升等一批...
《古岡蔗湖琴譜》的手抄本原來沒有名字,新會景堂圖書館將之稱為《古琴譜》,抄者為“蔗湖”,故稱為《古岡蔗湖琴譜》,抄定時間是清代鹹豐二年至四年(1852—1854),產生於被稱為“古岡州”的新會。結構體制 第一部分是記譜說明與指法、手勢等,有35頁之多,比較詳細。有抄自明代琴譜《太古遺音》指法...
華廈大音琴箏學苑由韓曉華女士創建於2001年3月,前身為江門王天一古箏教學中心,學苑下設華廈大音藝術團、白沙古琴社、岡州古琴社。學校教育 學苑擁有一支熱愛琴箏教育事業、具備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優秀教師隊伍,學苑自創辦以來一直為古箏、古琴事業的發展默默地貢獻著。教育成果方面 學苑每年都向中央音樂學院、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