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集:名家選集卷

岑參集:名家選集卷

《岑參集(名家選集卷)》內容簡介:岑參(7157~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的生平事跡大略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他三十歲出塞之前。岑參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文本相太宗,伯祖父長倩相高宗,伯父羲坐太平公主謀逆遭誅,家道衰落。父親岑植曾兩任州刺史。參少年時,父逝,從兄受學,“能自砥礪,遍覽史籍”(杜確《岑嘉州集序》)。十五歲時,到嵩山少室讀書,在早期詩作中,可以看出他耽情山水,恬然自適的思想情緒。但積極用世,是他思想的主要方面。二十歲,他“獻書闕下”,赴長安求仕,結果是“金盡裘弊,蹇而無成”(《感舊賦》),失意而歸。岑參詩則擅長描寫,善於用誇張、比喻等手法描繪景物,並在寫景中寄寓感情,渲染氣氛,如寫狂風:“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寫炎熱:“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火山雲歌送別》)寫大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等。在岑詩中,幾乎沒有不與景物描寫相聯繫的,或以景抒情,或寓情於景。元人陳繹曾石:“岑詩尚巧主景。”(《詩譜》)誠然。

基本介紹

  • 書名:岑參集:名家選集卷
  • 出版社:山西古藉出版社
  • 頁數:126頁
  • 開本:16
  • 品牌:山西古籍出版社
  • 作者:岑參 阮堂明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5989372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作者簡介

作者:(唐代)岑參 合著者:阮堂明

圖書目錄

前言
論岑參的邊塞詩(代序)(高文王劉純)
◎詩
東歸晚次潼關懷古
送王大昌齡赴江寧
送崔全被放歸都覲省
登古鄴城
邯鄲客舍歌
宿華陰東郭客舍憶閻防
宿關西客舍寄東山嚴許二山人時天
寶初七月三日在內學見有高道
舉徵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
高冠谷口招鄭鄠
灃頭送蔣侯
因假歸白閣西草堂
首春渭西郊行呈藍田張二主簿
喜韓樽相過
寄韓樽
夜過盤豆隔河望永樂寄閨中效齊梁體
春夢
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
宿蒲關東店憶杜陵別業
人蒲關先寄秦中故人
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經忱頭分水
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
題金城臨河驛樓
暮秋山行
逢人京使
經火山
磧中作
過磧
銀山磧西館
宿鐵關西館
安西館中思長安
早發焉耆懷終南別業
題苜蓿烽寄家人
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
河西春暮憶秦中
日沒賀延磧作
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題李士曹廳壁畫度雨雲歌
終南雙峰草堂作
終南東溪口作
送祁樂歸河東
與鄂縣源少府泛渼陂
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磧西頭送李判官人京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北庭貽宗學士道別
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六首(選四)
登北庭北樓呈幕中諸公
火山雲歌送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趙將軍歌
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
送四鎮薛侍御東歸
優缽羅花歌並序
與獨孤漸道別長句呈嚴八侍御
醉里送裴子赴鎮西
田使君美人如蓮花舞北旋歌
行軍二首
其一
其二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奉和中書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寄左省杜拾遺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宮諸故人
早秋與諸子登虢州西亭觀眺
虢州後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
潼關鎮國軍句履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
裴將軍宅蘆管歌
早上五盤嶺
人劍門作寄杜楊二郎中時二公並為杜元帥判官
送狄員外巡按西山軍
郡齋平望江山
登嘉州凌雲寺作
峨眉東腳臨江聽猿懷二室舊廬
阻戎瀘間群盜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遊呈幕中諸公
◎附錄
岑參年譜簡編
岑參著作主要版本
岑參研究主要著作
《岑參集》名言警句

文摘

◎詩
東歸晚次潼關懷古
題解
岑參在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二十歲時曾獻書闕下,對策落第。此詩大概寫於此時,作者失意東歸,晚宿潼關,慨今懷古,睹景生情。潼關:據《元和郡縣誌》卷二:“潼關,在(華陰)縣東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關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關。”“流血”,一作“流盡”。
暮春別鄉樹,晚景低津樓,
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
遂登關城望,下見洪河流,
自從巨靈開,流血千萬秋。
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
川上多往事,淒涼滿空洲。
新解
暮春別鄉樹,晚景低津樓,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別鄉樹:指岑參在長安的居處。岑參在開元二十三年後“出入二郡,蹉跎十秋”(《感舊賦》)。為求仕奔波來往於長安、洛陽間。津樓:指風陵津樓。風陵津,《元和郡縣誌》卷二解潼關:“上躋高隅,俯視洪流,盤紆峻極,實謂天險,河之北岸則風陵津。”伯夷:商末士君子。武王伐紂,天下宗周,與叔齊隱於首陽山,義不食周粟,採薇而死(見於《史記?伯夷列傳》)。首陽山: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濟縣南。首陽山與華山為黃河所隔,見“巨靈”注。此四句寫詩人於暮春離開長安,東歸途中的所見所感。西去的夕陽徘徊在津樓上久久不下,漫漫歸程縹緲在前方,使遊子產生一種無所歸依感,商末“不食周粟,餓死首陽”的伯夷、叔齊二君子忽然浮現在眼前,多想一睹他們的高風亮節、錚錚鐵骨,可在對岸的首陽山無輕舟可濟,只能望洋興嘆,空發幽情。
遂登關城望,下見洪河流,自從巨靈開,流血千萬秋——關城:指潼關城牆。洪河:指黃河。巨靈:《述征記》:“華山對河東首陽山,黃河流於二山之間,元本一山,巨靈所開。”(《藝文類聚》卷七)巨靈,指河神,此處指黃河。流血:言自古以來此地征戰不休,鮮血染紅了黃河水。此四句寫關城落照中,詩人往登城樓,高處遠望,但見奔流不息的黃河水卷夾著沉重的人類歷史傷痕,吞噬著無數英魂的悲咽和哀嘆,滔滔東流去。
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川上多往事,淒涼滿空洲——潘生:指西晉文人潘岳。他曾西來長安,作《西征賦》。赫赫曹公謀:曹公,即三國曹操,曹操曾西征韓遂、馬超,過關斬將,立下赫赫戰功。《西征賦》稱其:“魏武赫以霆震,奉義辭以伐叛,彼雖眾其焉用,故制勝於廟算。”此四句寫詩人睹奔流不息的黃河水發思古之幽情,仰慕千古流傳的潘岳之賦,緬懷赫赫戰功的曹公。自古多為兵家征戰之地的潼關,因為有了這份歷史的厚重,詩人落寞無聊賴的心緒也變得更加淒涼悵惘。
此詩為岑參早期作品。詩人獻書闕下,對策落第,心緒不佳。東歸途中,登高遠望,睹奔疏萬年的黃河水,思古人征戰殺伐的累累戰績,嘆自己茫然無著的仕途。語言平易淺近,脫口而出,有自然天成的渾圓美,亦可見出岑參早年藝術功底尚不深湛,有偏於淺近平淡之感。詩寫一種愁緒,而寄懷于思占之幽情,篇終“川上多往事,淒涼滿空洲”,從懷古轉到詩人,含蓄渾涵,耐人尋味,直有阮籍《詠懷詩》之深婉不迫、蘊藉思深的風格。
送王大昌齡赴江寧
題解
王昌齡,盛唐著名詩人。史載,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因“不護細行”被貶謫江寧,岑參為之餞行,並作此詩以寄感慨。全詩對王昌齡懷才不遇、仕途多舛給予同情,並勉勵友人再展鴻圖,青雲直上。王昌齡有《留別岑參兄弟》詩,可參看。“悲送君”一作“愁送君”;“攻文”一作“工文”;“頻望”一作“頻夢”。
對酒寂不語,悵然悲送君,
明時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澤國從一官,滄波幾千里,
群公滿天闕,獨去過淮水。
舊家富春渚,嘗憶臥江樓,
自聞君欲行,頻望南徐州。
窮巷獨閉門,寒燈靜深屋,
北風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時,
舟中饒孤興,湖上多新詩。
潛虬且深蟠,黃鶴舉未晚,
惜君青雲器,努力加餐飯。
新解
對酒寂不語,悵然悲送君,明時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明時:指政治清明,國泰民安的盛世。此四句寫為將赴貶所的王昌齡餞行,而悲涼憂鬱的氣氛籠罩著大家,使他們把盞對斟,欲說還休。君子臨治世,當有為於天下,而王昌齡卻難君臣遇合,被貶外官。詩人嘆息王昌齡徒有生花之詩筆和可乾青雲的文章,卻得不到朝廷重用,以展自己的經世才華。
澤國從一官,滄波幾千里,群公滿天闕,獨去過淮水——澤國:水鄉,江南水量豐富,故云,此處指江寧。從:任職。天闕:皇宮前的望樓,此處指朝廷。淮水:即淮河,赴江寧須經此河。此四句寫王昌齡赴江寧任一微官,而路途遙遙,跋山涉水,又轉而嘆惋朝廷官員濟濟,獨君被“明主棄”,流落異地,寂寞孤獨。
舊家富春渚,嘗憶臥江樓,自聞君欲行,頻望南徐州——富春渚:富春江,為錢塘江上游,在今浙江富陽縣南。渚:水中小洲。岑參父植曾任衢州司倉參軍,衢州在富春江上游衢江,參隨父曾居此。臥江樓:無考。當指富春江畔一小樓,岑參曾居於此。南徐州:東晉南遷,僑置徐州於京口(今江蘇鎮江),故云。參父植曾任江南東道潤州句容縣令,治所屬南徐州轄地。此四句寫由王昌齡將赴的江寧貶所,引起作者對往日居住地的追念,詩人對好友的殷切關懷與牽掛,也隨好友征帆一路追隨到江南水鄉那個有過少年時的歡樂與眼淚的地方。
窮巷獨閉門,寒燈靜深屋,北風吹微雪,抱被肯同宿——此四句寫窮巷獨居的詩人,熒熒一盞孤燈相伴,北風卷著雪花在屋外肆意飛舞,如此寒涼之景,作者想起將遠行的好友王昌齡,漫漫征程孑然獨往,好友的淒涼光景當比自己尤甚。情動之下,臨別之餘,詩人邀好友再抱被同宿,一敘寒暖。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時,舟中饒孤興,湖上多新詩——京口:今江蘇鎮江。桃花時:桃花開在陰曆二月,送別時是冬天,等王昌齡走到京口時,已在二月桃花盛開的季節了。饒:多。孤興:陸機《文賦》:“對窮跡而孤興。”指感時觸景,而獨自幽賞。此四句為詩人想像王昌齡南行至京口時,當是桃花爛漫的季節。雖然孤舟孑行,無人做伴,見此桃花紛紜、春意盎然之景也必當詩興大發,佳篇連成,精神煥發起來。
潛虬且深蟠,黃鵲舉未晚,惜君青雲器,努力加餐飯——虬:傳說中有角的龍。《周易?乾卦》:“潛龍勿用。”謝靈運《登池上樓》“潛虬媚幽姿”李善註:“虬以深潛而保真。”蟠:深屈而伏。此處以潛虬比擬王昌齡才華橫溢而不得重用。黃鵠:天鵝。《漢書?昭帝紀》:“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顏師古註:“黃鵠,大鳥也,一舉千里者。”舉:高飛。黃鵠非燕雀,雖暫且屈伏,終有一日必高舉之上。此處也以黃鵠擬王昌齡。青雲器:《史記?范雎傳》:“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器:才具。青雲器,指廊廟才。努力加餐飯:借用《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句,此處告慰好友遠行多自珍重。此四句寫詩人讚賞王昌齡的高才大器,雖不得明君賞識,一時重用,亦當如葆真之潛龍,待舉之黃鵠,終有一日青雲直上,鴻圖再展。
新評
此詩為送別類五言古詩。詩人感嘆好友遠謫他鄉,孑然獨往,同情好友抱名器而蹀躞一時,不得重用,勸慰好友不必計較一時得失,當珍重自我,葆光守真,以待人生之轉機。全篇瀰漫著詩人對好友的真切掛念和殷殷祝福。舊居的追憶、陋屋的同宿、遠途的想像、春光中的詩興,詩人設身處地地與好友同悲歡,真摯的友誼不言而喻。語言樸素自然卻感情豐沛,思緒萬千。中間兩段對故居的追懷、窮巷寒屋的描寫有意在言外、新巧寓於平淡之效。
送崔全被放歸都覲省
題解
此詩為岑參早期作品,作於開元末年詩人在長安時。崔全:其人無考。歸都:為回歸東都洛陽。覲省:省親。詩人對崔全潔身自好、不求聞達的品格給予讚賞,對其懷才不遇,被放還鄉給予同情和嘆息。“片玉”一作“宋玉”。
夫子不自衍,世人知者稀,
來傾阮氏酒,去著老萊衣。
渭北草新出,關東花欲飛,
楚王猶自惑,片玉且將歸。
新解
夫子不自街,世人知者稀,來傾阮氏酒,去著老萊衣——夫子:指崔全。自炫:自我誇耀以求仕進。阮氏酒:西晉阮籍避禍全身,遠離司馬氏政權,以嗜酒為由,求為步兵校尉,終日酩酊,遺落世情。此處指崔全不以乾君、諂媚官宦為務,故而被放。老萊衣:指春秋時的隱者老萊子。老萊子行年五十,父母猶存,著五彩斑斕衣以娛雙親。後常以“老萊衣”表示孝養父母至老不衰,見《初學記》卷十七《孝悌篇》。此處暗合詩題“覲省”意。此四句寫崔全因其潔身自好,不務諂媚,不矜誇以乾人君,故而知音者少,名聲不外達。雖微官暫寄,然遺落世情,終被再放歸省。詩人表達對崔全人格的讚賞,也對其不被重用表示同情和惋惜。
渭北草新出,關東花欲飛,楚王猶自惑,片玉且將歸——渭北:指渭水流域,在陝西一帶,渭水流經長安。關東:函谷關以東地區。此處指崔全回歸的洛陽。楚千旬:用《韓非子》卷四《和氏》典。將:持。此處用楚王自惑喻崔全不得君臣遇合。片玉將歸:喻崔全為懷瑾握瑜之才而不得重用,被放回鄉。此四句寫長安春草新發季,東都洛陽也值繁花爛漫時。詩人想像崔全將去的洛陽,以春之盎然生意撫慰友人遠行被放的孤寂苦悶。結句用典故暗喻友人的磊落胸襟、良玉之器不得重用,如璞玉之真價難以被人賞識。
新評
首二句作者以慧眼獨識英才為好友嘆息。出筆即開門見山,詩人義憤填膺、仗義伸屈之情溢於言表。五、六句以寫景點示季節,用語平淡中有新奇,自然中有新巧,已現岑參後期追求“語奇體峻,意亦造奇”(殷瑤《河嶽英靈集》)的詩歌藝術風格之端倪。詩中典故的運用顯得深沉含蓄,耐人咀嚼。
登古鄴城
題解
此詩為岑參開元二十七年(739)春天自長安往遊河朔途徑鄴城時所作。鄴城:春秋齊邑,戰國魏都,三國時魏置鄴都,與長安、洛陽等合稱五都,北周大象二年(580)遭戰火焚毀,民眾南徙,隋開皇十年(590)復為鄴縣。故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詩題一作“登鄴城壞古”。此詩為詠古詩,詩人登臨鄴城,唯見荒草野火,昔日英雄已淹沒於歷史的滾滾塵埃中。詩人弔古興懷,情之所至,感而成詠。
下馬登鄴城,城空復何見,
東風吹野火,暮入飛雲殿。
城隅南對望陵台,漳水東流不復回,
武帝宮中人去盡,年年春色為誰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