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北魏窟龕群

岐山北魏窟龕群

岐山北魏窟龕群是一處旅遊景點,位於陝西寶雞市岐山縣蔡家坡鎮的一座石山上,共有大小5個窟龕,窟內雕刻的人像肉髻高,造型修長,秀骨清瘦、裹衣縛帶。該景點因為一處石窟中出現貓型石雕而走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岐山北魏窟龕群
  • 外文名稱:Qishan Northern Wei Grottoes group
  • 地理位置: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蔡家坡鎮
  • 建造時間:北魏時期
  • 距今時間:1600多年前
流傳歷史,特別事件,考古發現,文物價值,岐山簡介,

流傳歷史

岐山北魏窟龕群為16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所建。雖然窟龕中的石雕風化比較厲害,但個別窟龕里還能看到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造型的雕像。

特別事件

一隻“招財貓”竟然出現在了1600多年前的北魏窟龕群中。
石窟中的“招財貓”塑像石窟中的“招財貓”塑像
其中一處石窟中,還有一隻類似“招財貓”造型的貓型石雕——這隻貓不僅有凹凸有致的眼睛、胖胖的身體和翹起的長長尾巴,而且還呈現蹲坐姿態,一隻放在地上,另一隻爪子似乎在向人招手。雖歷經千餘年風雨侵蝕,但韻味猶存,靈氣十足。說明那時日常生活中就已經有存在了。
動物出現在造像裡面,在當時可能是人們把它作為吉祥物,或者是寵物,再者也可能是從西域傳入的也有這方面的因素。

考古發現

“丈八爺”石窟中有煙道
北魏窟龕群位於岐山縣蔡家坡鎮宋家堯村,窟龕群最西邊的石窟供奉的是被當地人稱為“丈八爺”的大佛,據說當年丈八寺就是因“丈八爺”而建。“丈八爺”石窟有 5米多高,“丈八爺”佛像高約 4米。大佛左側一個小洞,那就是煙道,它與石像後的洞相連。從前來上香的人非常多,難免煙燻火燎,有了煙道既能保護大佛,又能讓上香人免受煙燻之苦;石窟外邊遺留的一些小洞和碎磚瓦,是過去搭建石窟檐的遺蹟,也起到了保護大佛的作用。
岐山北魏窟龕群有新發現岐山北魏窟龕群有新發現
整個石窟都建造在鈣質熔岩上,熔岩內部有空隙,剛好起到了煙筒的作用,石窟外邊也有搭建石窟檐的痕跡,這些措施對大佛都起到了保護作用。陝西境內石窟眾多,而在佛像旁開鑿煙道的卻並不多見。
在考察中,考古人員發現了窟龕里有胖貓石雕,還發現了“披著斗篷穿著短褲”的雕像、腳踩著“小人”的雕像、面部誇張的“供養人”雕像等等,這些雕像都讓人浮想聯翩。但由於風化嚴重,雕像具體的解釋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結構特點
窟龕群最東邊的石窟里供奉的是被當地人稱為“丈八爺”的大佛,佛像高約4米,大佛左側的一個小洞就是排煙的煙道。
在陝西境內發現眾多佛的造像,但是在岐山北魏窟龕群,像這種能把裡邊的煙抽走,鈣質熔岩形成的煙道稍微經過人為地雕琢,這種排煙通道在佛造像石窟裡面還是首次發現。

文物價值

北魏窟龕群雕刻石質系鈣質熔岩,容易雕刻,卻難以抵禦自然的剝蝕,這個窟龕群是在關中川道非常有代表性的石刻造像,也填補了窟龕在關中地區的空白。
該處罕見的窟龕雕像群中,佛像、動物等形象極為生動,雖經千餘年風雨侵蝕,但韻味猶存,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洞穴是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閣,但北魏時期佛像窟龕造像在關中地區很少見,該處發現對研究當時的宗教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岐山簡介

陝西省岐山縣地處八百里秦川西部,屬寶雞市所轄,總面積856.45平方公里。岐山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發祥地之一,為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該縣有仰韶、龍山、商周等文化遺存817處。從周太王遷岐至周平王東遷近400年間,岐山一直是西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為中國幾千年思想政治基礎和儒學思想的源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