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山霞鎮是
福建省惠安縣東部的濱海小鎮。東與崇武古城接壤,南瞻泉州灣,北眺湄洲灣,東南方與台灣島隔海相望,行政位置處於塗寨鎮、東嶺鎮及崇武鎮之間,區位十分優越。截止至2009年,山霞鎮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近5萬人。這裡有巍峨連綿的大青山,主峰海拔146.8米,在惠安東部一峰獨秀。山霞鎮素有“海岬明珠”之稱,山川秀美,風光旖旎。
民國時,在此設保,從山柄和場下各取一字為保名,古名"山下",後“下”字雅稱為“霞”字,故名山霞,以所在地自然村村命名。
歷史沿革
宋代惠安建縣時崇善鄉,元代屬行滿鄉守節里,二十六、二十七都青山埔,鳳洋埔,場下埔。民國設青山鄉下轄7個保,1949年設7個鄉劃歸第四區公所管轄,1955年劃出新田、山霞、山腰、錦繡4個鄉歸塗寨區管轄,餘3個仍歸崇武管轄。1956年合區並鄉設錦山鄉,青濱鄉霞東鄉歸崇武管轄。1958年撤區並鄉,設青山鄉,同年8月併入崇武鄉。1958年10屬飛躍公社錦山管區。1961年析分小社屬崇武公社。1974年從崇高武公社析分設定山霞公社。1984年設山霞鄉人民政府。1992年改鎮。1997年,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4.9萬,惠崇、泉崇公路過境。
行政區劃
轄山霞、垵固、宣美、鷹園、前張、田墘、新塘、後洋、山腰、大淡、田邊、青山、東坑、東蓮、埭透、下坑16個村委會。
氣候環境
山霞鎮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氣溫20.5℃,最低氣溫2月份11.3℃,最高氣溫8月27.4℃,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
降雨量為1038毫米。群山連綿,礦藏豐富,轄區內地質構造屬於閩浙活化陸台,由花崗岩和中生帶火山岩構成,預計有1000萬立方米,並且品種多,其中被國家定位出口的花崗岩“603”號,開發前景廣闊。
民間工藝
山霞鎮地靈人傑,人文薈萃。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文人雅士層出不窮,宋有莊壬,明有陳勃,清有陳猶龍、李樂邦、陳捷南等等;是著名的“建築之鄉”和“石雕之鄉”,能工巧匠眾多,其中的李州被譽為惠安石雕承上啟下的藝術大師,相傳他曾得“月華”傳技,所作石雕,生動逼真,巧奪天工。隨著經濟的發展,山霞鎮更是名師薈萃,人才濟濟,豪翔石業的雕刻大師劉國文可謂其中的佼佼者,其雕刻的《夜光杯》等作品在全國雕藝比賽中屢獲大獎。
文化設施
山霞鎮各種文化娛樂場所15個(點)。農民根據自己的需要,參加農函大學習,已成熱潮。文化藝術人才脫穎而出,文學作品年年在全國和省級獲獎。有南音社、民間文藝隊設2個分院。村村都有醫療衛生所。
人文歷史
山霞鎮後洋村軍事會議舊址是載入革命史冊的策源地之一,寺旁一塊傾倒地下的石碑記述著革命時的歷史:1929年的“八一南昌起義”,掀開了中國共產黨武裝鬥爭的序幕。1930年的7月,福建省委書記羅明來惠安進行武裝暴動的準備工作。在湖埭頭村召開了泉州特委和惠安縣委的聯席會議,決定由陳平山、藍飛鳳、藍飛鶴、林權民、陳琨等共同領導暴動。並成立了“福建紅軍惠安暴動總指揮部”和“福建紅軍獨立第一師”,陳平山任總指揮和第一團團長兼政委;藍飛鶴為第二團團長、陳琨為政委,合計1000餘人。同時由陳興佳、陳冬水和陳琨三人組成惠安縣蘇維埃籌備委員會。
1930年9月14日晚,紅二團在後洋集結,召開了著名的軍事會議。15日凌晨紅一團首先在惠北打響了暴動的第一槍,在陳平山的率領下,迅速地包圍了“惠楓車站”,一時久攻不下,遭到有力的反擊,挫傷了銳氣,紅一團只好退守泗洲、洪厝坑一帶;16日早藍飛鶴、陳琨率領的紅二團,因為準備充分,在惠東一舉攻克民團堡壘,擊斃了民團團總陳鳴周、土豪陳奕昭,鎮壓了了前林村的地主林孝純、林亮川。
先後成立了五陳鄉和湖埭頭村的蘇維埃政府。18日下午紅二團進駐嶼頭村,準備和紅一團合攻縣城。19日凌晨,國民黨的海軍陸戰隊在林壽國的帶領下和民團約1000多人,分三路包圍了紅二團。雙方在嶼頭山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紅二團政委陳琨、營長曾賚弼在戰鬥中犧牲,團長藍飛鶴在突圍中被俘,受盡酷刑,壯烈犧牲,隨後陳平山也在惠北遭敵槍殺。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暴動”雖然失敗了,但是革命的種子依然在這一帶生根發芽。不久省委恢復和建立了在惠安的黨組織和地方武裝,在普安的打銀店裡設立了地下交通站;在惠北開闢了以三朱為中心的革命游擊根據地。
經濟發展
山霞鎮是被譽為“中華一絕”的惠安的發源地。早在五代時期,閩將張悃駐守青山,其部下就把中原的
石雕技藝帶到青山一帶並傳播開來。山霞的石雕技藝由原來單純的鑿刻發展到立雕、圓雕、浮雕、線雕、
影雕、微雕等六大類別,產品類型也由原來的石獅、石燈籠發展到墓碑石材、建築
構件、園林藝品、
旅遊珍玩、生活器具等五大系列成千上萬個品種。山霞的石雕石材產品遠銷日本、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石雕石材產業是山霞鎮的支柱產業。山霞鎮充分發揮區位、山海等優勢,致力於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整合盤活各種資源,建立了總面積達8000多畝的石雕石材生產基地,促進支柱產業升級增效。
山霞鎮面對閩中漁場,海洋魚類多達300多種,黃花魚、海鰻是暢銷的名產。內海的子魚、沙梭、烏仔魚鮮嫩肥美。灘涂上還養殖著花蛤、吊蚵、鮑魚等海產品。
青山灣的旅遊開發列入泉州市旅遊建設重點項目。2006年9月6日,
惠安青山灣旅遊度假區開發規劃通過了省級評審。 整個度假區東接崇武西沙灣旅遊區,西至
張坂浮山島,北連青山,南到海濱,總規劃用地13.31平方公里。該項規劃整合青山灣及周邊區域的各類旅遊資源,突出濱海旅遊主題和民俗文化、石文化、海洋文化等地方特色,提出了“一灣(青山灣)、兩翼(西翼天堂灣康體休閒區、東翼光明頂觀光休閒區)、三組團(“海絲”文化主題廣場、海景度假休閒功能組團、濱海娛樂休閒功能組團)”的空間結構方案,重點建設“海絲”文化娛樂廣場,“海絲”文化主題度假酒店、青山宮宗教主題活動中心及海洋文化主題商業街區等項目。
旅遊資源
山霞鎮依山傍海,山霞鎮素有“海岬明珠”之稱,山川秀美,風光旖旎。這裡有巍峨連綿的
大青山,主峰海拔146.8米,在惠安東部一峰獨秀。山上有與“
天妃宮”、“
慈濟宮”並稱“閩中三宮”的千年古廟“
青山宮”。大青山的東南方是被譽為“八閩第一金灘”的
青山灣。青山灣碧海青嶼,綠樹白沙,佳景天成,是遊覽觀光的勝地。大青山的東北方是“綠色之夢”的赤湖灣。赤湖灣毗鄰赤湖森林公園,林木蔥蘢,環境寧謐,是休閒度假的樂園。這裡還有閩南石居、惠女風情,這些構成了一幅幅美妙絕倫的民俗風景畫卷。
惠安的山霞鎮位於泉州東海岸,與台灣島隔海相望。山霞鎮把海灘、古蹟、惠女等旅遊資源進行整合,利用本身資源優勢融入大泉州旅遊大市場,從本地實際出發,圍繞打造濱海工貿旅遊新城鎮的發展定位,注重生態、環境、景觀三統一,綠化、美化、潔化三配套,致力於創造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一是結合旅遊開發,啟動了自然資源保護工程。建立健全了自然資源保護管理機制,聯合開展整治盜採海沙行動,保護了青山灣、赤湖灣等重點海灣的千米防護林帶;聯合開展整治非煤礦山行動,依法查封無證採石場,保護了青山山體等旅遊資源。二是結合新農村建設,實施了海堤建設工程、溪流整治工程。全鎮先後投入資金1300萬元,完成山霞、赤湖、後洋、大淡、下坑等溪流整治和龍港、東蓮、下坑、埭透等一些海堤加固建設;加大農村改舊建新力度,重點實施精品村的“五通”、“五改”建設,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三是結合“清潔家園”行動,抓好惠崇公路山霞段的工貿繁榮帶、省道201線沿海旅遊繁榮帶的衛生保潔工作。
山霞鎮加快旅遊開發步伐,致力於建設濱海旅遊強鎮。進一步完善旅遊配套建設,順利完成濱海大道山霞路段、省道201線通青山宮1公里道路建設,完善配套景區停車場、部分景點設施。同時進一步加強“兩灣”防護林帶和沙灘、青山宮山體等旅遊資源保護,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努力拓展旅遊業發展空間。積極抓好泉州海洋城、海峽西岸會展中心等旅遊開發項目前期土地報批等基礎性工作,為開發建設奠定良好基礎。泉州海洋城的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該項目由美國桑尼禮品公司投資創辦,計畫總投資2990萬美元,外資額2500萬美元,經營範圍為:在惠安縣山霞鎮青山灣旅遊建設規劃範圍內開發、建設、經營濱海休閒、水上樂園、海上遊艇、健身療養中心星級酒店、美食村、普通住宅、寫字樓、商鋪及其相關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