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陰不管,會稽不收

紹興府同城分山陰,會稽, 南朝年間(公元557-559),利濟橋東屬於會稽縣,橋西歸山陰縣,因此橋下的這條小河謂之府河,是我國為數不多同城而治的界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陰不管,會稽不收
  • 南朝年間:公元557-559
  • 橋東:會稽縣
  • 橋西:山陰縣
發生地,諺語由來,

發生地

府河是從南門流入,經舍子橋、大雲橋、清道橋、水澄橋等折而向東,經小江橋,探花橋、香橋等出昌安門,北流入三江口,也稱官河等。河西是山陰縣境,河東是會稽縣境。故同處一城,世居小江橋北筆飛弄的蔡元培自稱山陰人,世居都昌坊的周豫才(魯迅)、勞動路的周恩來自稱會稽人。
利濟橋位於新河弄對面的府河上,簡單得只用三條青石板搭在橋墩上,橋下夠一條大板船擠過。橋面狹小得只夠二個人平著走,兩邊擺兩塊欄石,一腳髁高,可供路人坐下休息。上下橋比較陡,有十幾個石階。

諺語由來

這橋雖然小,卻因有關徐文長的一個故事而揚名。
傳說明朝年間,有一天早上,有個窮人死在了利濟橋上,因為是死在界線上,兩個縣互相推諉,誰也不來收拾。暴屍數天,兩岸百姓只得搖頭感嘆,這事傳到徐文長耳里,憤懣與不平的他,心生一機,取來紙筆,書就一賣利濟橋文告,貼於橋旁。兩個縣令見此理窮,只好共同處理了這件事。
於是紹興民間就有了“山陰不管,會稽不收”這一名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