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民政志》主要內容: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政工作的具體內容雖然也曾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以人民民眾為對象而為民施政的性質卻更加鮮明。溫家寶總理在第十二次全國民政工作會議上這樣評價,民政工作直接為人民民眾服務、為人民民眾排憂解難,是黨和國家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方面,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政,系國系民,責任重大。而縣級民政工作更是具有非凡的意義。自秦統一後推行郡縣制以來,縣一級就成為穩定的地方行政區劃,縣級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百姓事務,縣級民政部門也就承擔起更為重要的職責。“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維護民利,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的民政新理念,由縣級民政部門直接踐行;黨和政府“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去民之疾,如除腹心之患”的急切之情,由縣級民政部門直接傳遞;調節社會利益、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能作用,由縣級民政部門直接發揮。正是這些和人民民眾息息相關的細緻工作拉近了黨和人民的距離,正是這些離人民民眾最近的基層的民政工作者積累工作經驗,創新工作方法,開創了新時代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基本介紹
- 書名: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民政志
-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 頁數:572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社會出版社
- 作者:運城市鹽湖區民政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8723693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概述
第一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建制沿革
第二節 行政區劃
第三節 鄉、鎮、街道辦事處概況
第二章 民政機構
第一節 歷代民政機構演變
第二節 新中國民政局(科)機構
第三節 局屬機構
第四節 局轄機構
第五節 其他機構
第三章 基層政權和自治組織建設
第一節 歷代基層政權和基層組織
第二節 新中國基層政權和基層組織
第三節 自治組織建設
第四章 救災救濟
第一節 災情概述
第二節 查災救災
第三節 社會救濟
第四節 扶貧
第五章 社會救助
第一節 城鄉低保
第二節 大病救助
第三節 五保敬老
第四節 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
第六章 雙擁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雙擁活動
第七章 優撫
第一節 擁軍
第二節 優屬
第三節 幫扶
第四節 撫恤。
第五節 定補。
第六節 烈士褒揚
第八章 安置
第一節 復員、退伍軍人安置
第二節 軍地兩用人才開發使用
第三節 軍隊離休、退休幹部、無軍籍職工安置
第九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收養登記管理
第二節 社會福利生產
第三節 福利彩票
第十章 婚姻登記管理
第一節 婚姻法規
第二節 婚姻登記
第三節 宣傳、管理
第十一章 殯葬管理
第一節 舊的殯葬習俗
第二節 殯葬改革
第三節 公墓設施
第十二章 民間組織管理
第一節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
第二節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
第十三章 地名勘界
第一節 地名管理
第二節 勘界
第十四章 機關管理
第一節 基礎設施
第二節 檔案管理
第三節 財務管理
第四節 規章制度
第十五章 榮譽
第一節 國(部)級榮譽
第二節 省(廳)級榮譽
第三節 市(地)級榮譽
第十六章 人物
第一節 歷任局(科、股)長
第二節 歷任局黨支部書記
第三節 歷任副局(科、股)長、紀檢書記
第四節 股長
第十七章 文選(上)
第一節 詩詞
第二節 報告
第三節 經驗交流
第十八章 文選(下)
第一節 通訊報導
第二節 理論研討
第三節 紀事
大事記
附錄
後記
文摘
新中國成立後,每當發生重大災情時,鹽湖區人民政府均積極採取措施,組織發動幹部民眾進行搶險、救災,力爭使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1958年7月至8月間,陰雨連綿20多天,兩個月降雨431.3毫米,造成涑水河泛濫,姚暹渠洪溢。11個鄉鎮83個自然村受災,淹沒農田25萬餘畝,倒塌房屋12563間,損失糧食156萬斤。災情發生後,山西省副省長劉開基、運城專署副專員李輝親臨現場指揮,縣委、縣政府機關搬至現場辦公,組織幹部搶救民眾財物,減少損失,控制受災面積。此次抗洪搶險共投入資金18萬元。災後,迅速幫助災民重建家園,召集慰問災民,並妥善安置其食宿問題。災民耿定遠感動地說:“舊社會受災難,凍死餓死誰可憐,過去現在不一般,不愁吃來不愁穿。”耿乃良說:“1941年遭災,吃人一斗還二斗,借糧十斤還一石,現在就是不一樣。”
1982年和1983年,兩次暴雨,造成死亡14人、倒塌房屋5000餘間,淹沒破壞糧、棉田2.3萬餘畝。從1982年7月30日災情發生,運城縣委、縣政府即迅速組織了5個防洪區域,縣委書記郝萬玉,縣長閻克惠分別掛帥,奔赴災區,組織抗災搶險。地委書記仝雲,行署專員寧烈也親臨指揮駐運部隊和運城軍分區4800多名指戰員,到洪水淹沒最嚴重的鄉鎮,搶救被淹民眾財物。同時組織向解州、席張等災情嚴重鄉鎮運送草袋1.2萬餘條加固堤壩。組織縣直機關幹部對姚暹渠進行巡邏觀察,以防流量過大,造成決堤。雨後縣委、縣政府的領導親自到災區和重災戶進行走訪慰問,看望受傷民眾。對房屋進水倒塌、無家可歸的民眾及時進行搬遷,共搬遷1620戶7200餘人。
後記
運城市鹽湖區為中華民族發祥地,舜以明德,禹以建政,古乃文明之邦。上下五千年,民風淳厚,地利資國,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新中國建立後,文明之風傳承,傳統美德光大。政通人和,市井繁榮。盛世之期,國家倡修志書,民政同志屢屢回響,20世紀80年代《運城市地名志》、《運城市民政簡志》相繼刊行,對民政事業起到了一定的借鑑作用。
步入21世紀,鹽湖區民政事業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與時俱進,屢創佳績,受到省、市乃至國家民政部的嘉獎。時任民政局局長的孫學良同志,從工作實踐中認識到借鑑歷史經驗的重要性,遂提議撰修《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民政志》以存史,以資治,知古鑒今,繼往開來,得到局領導一班人的一致贊同。在鹽湖區委、區政府的支持、關懷下,民政局一面聘請編輯人員,布局謀篇;一面廣泛動員,查閱檔案,訪尋故舊,廣徵博採。在各科室暨部門負責人侯全吉、吳石鎖、劉建峰、杜偉哲、馬創學、李協剛、褚振堂、李永太、趙獻平、焦絨娟、唐紅英、李勇和分管局長一起參與共同努力下,編纂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先後三易其稿,終成卷帙。第一章行政區劃、第二章民政機構、第十七章、十八章文選及大事記由張博文編寫;第三章基層政權和自治組織建設、第五章社會救助、第十二章民間組織管理和第十四章機關管理由王英傑編寫;第四章救災救濟、第八章安置、第九章社會福利、第十章婚姻登記和第十一章殯葬管理由鄒冬珍編寫;第六章雙擁、第七章優撫、第十三章地名勘界、第十五章榮譽和第十六章人物由張健康編寫;最後由我與張健康修訂。
序言
“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孟子的這一思想歷來為歷朝歷代賢明的統治者所尊崇,他們也深知,載舟之水亦可覆舟,不惜小民便不足為天下計。故數千年中國歷史演進的過程,雖有諸多朝代興替、政權更迭,甚至在社會變遷中其名號亦有諸般不同,但“民政”綿延承續的“民本”特質卻始終一以貫之。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政工作的具體內容雖然也曾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以人民民眾為對象而為民施政的性質卻更加鮮明。溫家寶總理在第十二次全國民政工作會議上這樣評價,民政工作直接為人民民眾服務、為人民民眾排憂解難,是黨和國家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方面,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政,系國系民,責任重大。而縣級民政工作更是具有非凡的意義。
自秦統一後推行郡縣制以來,縣一級就成為穩定的地方行政區劃,縣級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百姓事務,縣級民政部門也就承擔起更為重要的職責。“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維護民利,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的民政新理念,由縣級民政部門直接踐行;黨和政府“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去民之疾,如除腹心之患”的急切之情,由縣級民政部門直接傳遞;調節社會利益、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能作用,由縣級民政部門直接發揮。正是這些和人民民眾息息相關的細緻工作拉近了黨和人民的距離,正是這些離人民民眾最近的基層的民政工作者積累工作經驗,創新工作方法,開創了新時代民政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