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
- 總部地點:山西
- 經營範圍:煤化工
- 公司性質: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經營理念,主要產品,企業優勢,企業發展,
基本介紹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所處的交城經濟開發區,是山西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產業結構以煤炭→焦化→化工為主業,上下游產業鏈相互依託,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是該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的骨幹企業,以開發區內的焦化副產品煤焦油作為生產原料,以焦爐煤氣作為生產燃料,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經營理念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以發展煤焦油深加工產業為己任,在吳連生董事長的領導下,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和自主研發發展理念,始終堅持走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道路,注重產業鏈的不斷延伸,煤焦油深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已經形成,實現了對煤焦油持續深加工,先後建成並投產年產45萬噸煤焦油加工裝置;發展成為國內煤焦油加工行業中規模最大、產業鏈條最長、加工深度最深的企業之一,自主創新、打破國際壟斷、國內唯一的年產3×5萬噸煤系針狀焦裝置;世界規模最大、國內首套年產4萬噸萘法制苯酐裝置;世界先進水平、國內首套年產25萬噸特種瀝青裝置;年產12萬噸新工藝炭黑及3×6000KW尾氣發電裝置。年產6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項目、年產5000噸瀝青基通用級炭纖維項目和年產15000噸粗蒽深加工項目正在實施建設。
主要產品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目前生產的主要產品包括煤瀝青、炭黑系列產品、蒽油、工業萘、洗油、粗酚、輕油、脫酚油、間對甲酚、鄰位甲酚、二甲酚、苯酐、富馬酸、瀝青焦、煤系針狀焦等40餘種。各類產品質量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內煤化工行業一流水準,通過了國家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被廣泛套用於鋼鐵、建材、橡膠、有色金屬、精細化工等行業。
企業優勢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堅持走技術創新、集成創新之路。公司在上海擁有技術研發中心,聘請國內一流專家負責新產品研發,現有科技研發人員113人,占員工總數的10.34%,現有員工1093人,其中大、中專學歷以上的員工占80.04%,具有中、高級職稱的員工占20.68%,形成了人才梯次配備體系。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全部實現了職業化,均為大學學歷,學有所長,素質優良。各部門和分廠主要負責人均來自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原單位曾擔任重要領導或技術崗位職務。公司生產一線員工絕大部分畢業於大、中專院校,職工隊伍專業素質較高。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十分重視與國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知名企業、行業協會的技術交流和友好往來,先後與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上海石化設計研究院及德國呂特格、德固賽、魯其等保持密切聯繫與合作,促進了企業科技創新水平的提升。公司現已擁有19項專有技術,《煤系針狀焦的工業化生產工藝》和《兩段串聯連續加壓熱聚生產中溫改質瀝青的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固定床催化氧化生產苯酐工藝》、《萃取法製取浸漬劑瀝青工業化連續生產工藝》和《煤焦油生產粗酚中的廢氣處理方法》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受理。
企業發展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為了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把培養塑造一支優秀的員工隊伍作為公司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制定了《員工共同條令》和一百六十四種規章流程,公司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化管理與現代化企業管理相結合,構建了企業內部的軍事化管理體制,完善了生產管理和思想教育雙軌制領導機制,明確了以各級專業技術幹部主抓生產和安全。以公司政委及各中隊教導員這支政工幹部為主線,主抓思想教育、文化引導、培訓管理和員工行為規範。在抓好安全生產的同時積極開展健康向上的思想教育和文化引導,營造了歡快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造就了一支紀律嚴明、素質過硬、愛崗敬業、作風頑強、敢打硬仗的優秀員工團隊,提升了公司的管理質量,實現了內練素質、外塑形象的目的,推進了公司現代化建設進程,在行業內外產生了較好的反響。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將始終瞄準世界煤焦油深加工發展的前沿趨勢,充分利用山西省煤焦油資源豐富優勢,緊緊抓住國家實施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戰略機遇,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在注重煤焦油深加工產業鏈延伸的同時,突出向精細化工和新材料、新能源方向發展,著力把煤焦油深加工產業做大做強。到“十二五”末,建成年產100萬噸的煤焦油深加工企業目標,2011年完成10萬噸/年針狀焦項目,1.5萬噸/年精蒽咔唑項目,0.5萬噸/年通用級炭纖維原料項目建設;2012年完成6萬噸/年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項目建設;2013年完成1萬噸/年通用級可紡瀝青項目,年產60萬噸煤焦油初加工項目建設,實現年加工100萬噸煤焦油的目標;2014年完成4萬噸/年特炭項目建設。同時完成1千噸/年高性能炭纖維可紡瀝青項目,以及1萬噸/年中間相炭微球和鋰離子電池用中間相瀝青項目建設;2015年完成5萬噸/年洗油深加工項目以及萘系精細化工項目建設。力爭使本公司在產業規模與產品加工深度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部分超越已開發國家水平,為民族煤化工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