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前身為創建於1958年的山西藝術學院。
1962年併入山西大學,歷經藝術系音樂專業、音樂系兩個發展階段,於1996年擴建為音樂學院。
學術研究
社會科學成果(論文、著作及獲獎等)
一A:陳華強《山西大院文化中的石鼓研究》發表於《文藝研究》 ,《音樂的多元性及其價值認同——對百年來若干音樂論爭個案的反思》發表於《文藝研究》, 《關於沁源秧歌保護的初步調查》發表於《音樂研究》。
焦春梅《對我國高校音樂本科專業布局與規模現狀的分析》發表於《音樂研究》 ,《對高校聲樂教學中緘默知識運用的思考》發表於《音樂研究》。
元迎春《寫在歷史上的蒼涼與豪邁》發表於《音樂研究》。
張貴祿《我國銅管樂器領域的創作及研究狀況述略》發表於《音樂研究》。
蘆柳源《山西蒲州、中路梆子唱腔板式研究》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力蓉《不同歷史語境下的宏大敘事——現代音樂舞蹈史詩的比較認知》發表於《音樂研究》。
一B:黃建新《晉北踢鼓子秧歌當代形態轉換研究——從“踢鼓子秧歌進課堂”談傳承與發展》發表於《民族藝術研究》。
王建寶《民族器樂的傳統挖掘與現代探索——民族室內樂《竹韻》研究》發表於《中國音樂》。
趙海英《當代文化生態中的霍州書》發表於《音樂藝術》, 《民間俗信儀式中的說唱藝術——山西霍州書的形態研究》發表於《中國音樂》 ,《文化變遷中的左權民歌》發表於《黃鐘》。
郭 賓《對國家文化安全觀點的再思考》發表於《山西大學學報》 ,《崇高為何沒有美重要——辨析康德先驗哲學體系中的美與崇高》發表於《世界哲學》。
賈爭卉《十二平均律:從江永和安清翹看朱載堉的思想源流》發表於《中國音樂》,《晚清科技傳播模式變遷研究》發表於《自然辯證法通訊》,《“矩”: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安清翹科學思想初探》發表於《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國哲學的現代科學借鏡》發表於《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高 興《音樂科技史及其研究領域初論》發表於《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陳劍一《中國高校手風琴教學的回顧與思考》發表於《中國音樂》。
辦學條件
系所專業
學院有理論作曲系、鋼琴系、聲樂系、民樂系、管弦系、舞蹈系六個系和一個藝術研究所。設有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舞蹈編導四個本科專業,擁有音樂學、藝術學、戲劇戲曲學、舞蹈學和藝術碩士五個碩士研究生學位點。
師資力量
學院有教師7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講師37人,助教7人。並聘有
中央音樂學院、
中國音樂學院、
上海音樂學院以及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等20餘名專家作為兼職(客座)教授。
教學建設
截至2012年在校學生千餘人,其中本科生700多人,研究生300多人。該學院共有近百餘名師生在全國專業大賽中獲獎。學院合唱團曾獲得國際比賽金獎。學院愛樂交響樂團、民樂團、舞蹈團也在本省享有盛譽。學院根據社會發展需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採用先進的學分制管理,形成了表演型、理論型、複合型等多種音樂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成果斐然。
學院獲得第八屆金鐘獎二胡比賽山西賽區選拔賽山西大學音樂學院青年教師田菽峰獲第一名,2011年10月入圍參加中國音樂金鐘獎二胡比賽,獲複賽入圍獎;第八屆金鐘獎琵琶比賽山西賽區山西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桑瑞同學以精湛的琵琶演奏技藝和對中國傳統
民樂的極佳表現力奪得一等獎。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 | 朱魯軍 |
院長 | 邱懷生 |
副書記 | 鄭麗鳳 |
副院長 | 王建寶、王鵬、張晉俐 |
(參考資料)
地圖信息
地址:山西大學9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