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語言科學研究所是依託漢語言文字學博士點學科組建的山西大學一級人文社科實體性研究機構,由山西大學方言研究中心和日本研究所於2007年4月整合而成。所長喬全生教授,副所長馮良珍教授,主要研究人員為王為民副教授、延俊榮副教授、余躍龍講師等。語言科學研究所下設晉方言研究室、漢語語音史研究室、日漢語言比較研究室等。語言科學研究所主要進行晉方言語音的共時和歷時研究及漢語語音史研究,以深入挖掘晉方言語音的特點,揭示其在漢語語音史特別是在漢語方言歷時發展過程中的地位為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大學語言科學研究所
- 成立時間:2007年4月
- 所長:喬全生教授
- 副所長:馮良珍教授
晉方言研究,漢語語音史研究,漢語史研究,
晉方言研究
晉方言研究為本所主要研究方向,本所的研究人員,在該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代表性成果有喬全生教授《晉方言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洪洞方言研究》(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山西方言重點研究叢書》,現已出版15種:楊增武《平魯方言研究》,史素芬《武鄉方言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史秀菊《河津方言研究》,崔蓉《太原北郊區方言研究》,郝小明《太原城區方言與郊區方言比較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崔淑慧《代縣方言研究》,郭校珍《婁煩方言研究》,李建校《靜樂方言研究》,孫玉卿《山西方言親屬稱謂研究》,白靜茹等《高平方言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蔣文華《應縣方言研究》,王利《長治縣方言研究》,楊增武、崔霞《山陰方言研究》,李建校等《榆社方言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王文卿《晉源方言研究》(語文出版社2007年版)。共發表方言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多數發表在《中國語文》、《中國語言學報》、《方言》、《語文研究》、《語言研究》等國家級重要刊物上。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研究基金項目3項,其中一項為國家重點項目。
漢語語音史研究
漢語語音史研究是語言科學研究所一個正在興起的研究方向,該研究方向主要進行晉方言語音史和近代音研究。喬全生教授一直進行晉方言語音史的研究,該研究主要利用當代晉方言的研究成果和歷史文獻資料探討晉方言語音的歷史。已經發表了許多有影響的高質量的論文,如《晉語與官話非同步發展》(方言,2003),《晉方言與唐五代西北方言的親緣關係》(中國語文,2004),《從晉方言看古見系字在細音前齶化的時間》(方言,2006)等。該研究得到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其成果《晉方言語音史研究》將由中華書局出版。《晉方言語音史研究》是從幾十條“經線”對晉方言聲韻調進行歷史探索,該方向下一步的研究重點是從“緯線”的角度研究晉方言的斷代史,進一步整合、概括、提煉各個歷史時期晉方言某片或幾片的語音系統和演變規律。王為民副教授一直致力於近代音研究,主要利用滿漢對音文獻《圓音正考》、《音韻逢源》、《一學三貫清文鑒》、《清文啟蒙》等對近代北京官話的“尖團音”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發表系列較有影響的論文,如《〈圓音正考〉與〈音韻逢源〉尖團音分合之比較研究》(中國語文,2003)、《從滿漢對音規則看〈黃鐘通韻〉所表現的尖團音分合狀況——兼論北京官話尖團音合流完成的年代》(漢學研究,2006)、《〈圓音正考〉索解》(南京社會科學,2007。
漢語史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進行古代文獻的語言研究和文字學研究,同時進行中日古代文獻的語言文字對比研究,亦即探討漢語言文字傳播到日本後的植根與變異。本方向有研究日本古文獻《古事記》、《日本書紀》等變體漢文用字用語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馮良珍教授所撰《〈論日本書紀〉中用和語思維的痕跡》(橫濱國大國語研究,1991)、《古代漢語與古代日語的交融》(中國語言學報,1995)、《變體漢文中的詞義異變舉要》(中國語文,1999)、《日本文化中的“柱”崇拝現象雛議――從〈古事記〉論起》(南開大學日本研究,2001)、《〈古事記〉中漢語與日語表達方式之計量考察》(日語學習與研究、2002)等,結合本研究所的方言研究國家課題,馮良珍教授還翻譯了日本著名學者高田時雄教授的《據敦煌資料的漢語史研究――九十世紀的河西方言》。同時本方向招收漢語史研究的碩士生和日語專業從事日漢語言文字比較研究的碩士研究生。從漢語史、漢語言文字傳播的角度來研究日本變體漢文的古代文獻,是本方向在國內的一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