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羽林漢學社

山西大學羽林漢學社

山西大學羽林漢學社成立於2014年10月,掛靠于山西大學法學院。

羽林,取自“為國羽翼,如林之盛”。羽林漢學社旨在藉由中國傳統服飾——漢服來宣傳、復興漢文化。我們堅持“始於衣冠,達於博遠”,重拾五常六藝,學習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禮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大學羽林漢學社
  • 成立時間:2014年10月3日
  • 宗旨: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 微博:山西大學羽林漢學社
社團簡介,社團概述,社團宗旨,組織構成,成立背景,漢服概述,現今發展,社團歷程,主要活動,未來展望,

社團簡介

社團概述

山西大學羽林漢學社成立於2014年10月,掛靠于山西大學法學院。
羽林,取自“為國羽翼,如林之盛”。羽林漢學社旨在藉由中國傳統服飾——漢服來宣傳、復興漢文化。我們堅持“始於衣冠,達於博遠”,重拾五常、六藝,學習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禮儀。
山西大學羽林漢學社以推動漢服復興,弘揚傳統文化為目的,面向全體熱愛漢服漢文化的同學,為廣大漢服愛好者與傳統文化愛好者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台。

社團宗旨

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組織構成

主席團:社團負責人;
顧問團:由研究生及資深同袍組成;
秘書處:登記整理社員資料,活動通知,活動照片匯總存檔,活動簽到等;
外聯部:漢服及其他物品採購儲存,拉贊助等;
宣傳部:社團活動照片視頻拍攝、整理,各大平台管理、宣傳等;
活動部:活動組織策劃,活動所需物品採購等;
研習部:研究、學習漢服及漢文化,講解顧問等;
財務部:社費管理、記錄等。
其中,又設興趣小組:衣冠組,文禮組,妝容組,射藝組,手工組等。

成立背景

漢服概述

漢服,即漢族傳統民族服飾、又稱漢衣冠、華夏衣冠、漢裝、華服、衣裳,從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約公元前2698年)至今已有四千多年。漢服以漢族的禮儀文化為基礎,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獨特華夏民族文化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傳統服裝的服裝體系。在清代,漢服因為滿清推行剃髮易服而被迫消亡。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用繩帶繫結,也兼用帶鉤等,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
漢服同漢字、漢語一樣,這裡的“漢”是漢族,並不特指歷史上的漢朝,所以漢服並不能理解為“漢朝的服裝”。又因為漢服是漢族的民族服裝,因此漢服是一種現代服裝而不等同於“古裝”,亦不同於韓服、和服。大家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長袍、馬褂、瓜皮帽、偏襟短褂,以及各種露肩露腿的“華麗”的影視影樓裝其實都不屬於漢服。(旗裝是滿清貴族的特有服飾,民國的旗袍是根據旗裝長袍並採用西方立體裁剪改良而成,清時漢男子不得穿交領衣裳,漢女子衣裳上下分離,不得及地)
漢服採用的是平面裁剪:由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並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漢服的主要特點之一是交領右衽。漢服左側的衣襟與右側的衣襟交叉於胸前,所以叫做“交領”,交領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與正;衽是隱的意思,“右衽”就是左邊壓右邊,鏡像形如“y”,即左襟在上,右襟在下。這也和中國歷來的“以右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除此之外亦有直領,盤領。直領的衣服,一般穿在交領漢服外面,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盤領是男裝中比較多見的一個款式,領型為盤子狀的圓形,也是右衽的,在右側肩部有系帶,在漢唐官服中採用,日常服中也有盤領款式。
漢服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褒衣廣袖。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漢服的袖子又稱“袂”,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袖子,其實都是圓袂,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漢服的禮服一般是寬袖,顯示出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采。但是,並非所有的漢服都是這樣。漢服中也有小袖、短袖、垂胡袖、琵琶袖等。如宋明時期的常服褙子多用小袖。
漢服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系帶隱扣。一般情況下,漢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隱藏起來,而不顯露在外面。在不用扣子時一般是用帶子打個結來系住衣服。同時,在腰間還有大帶和長帶,它不僅有實用性,而且有裝飾性,有時還有象徵性意義。
漢服的款式繁多複雜,有禮服、常服、特種服飾之分,根據其整體結構主要可分為三大種類。
山西大學羽林漢學社
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即上衣和下裳分開裁剪,在腰部相連,形成整體,最後衣服還是一體的樣式。上下連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為它上下相連,“被體深遂”,稱之為深衣,深衣男女均可穿。既被用作禮服,又可日常穿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服飾。
第二種是上下通裁的通裁製。通裁製是在深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產物,不再上下分開剪裁,而是採用上下通裁的方法,背之中縫直通到下面,所以稱為直裰,也稱直身,流行於宋明,屬於男裝。
第三種是上衣下裳分開的衣裳制。衣裳制是漢服形制中最悠久最基本的形制,由上衣下裳兩部分組成。女性的襦裙也是衣裳制,襦裙又可根據腰線的位置分為齊胸襦裙、高腰襦裙、齊腰襦裙。根據領子的款式分為:交領襦裙、對襟襦裙。還有一種襦在外穿法的襦裙,流行於宋明,普遍稱之為襖裙。
漢服常見形制:
短衣:襦、短襖、衫子、裋褐、半臂、比甲;
長衣:深衣、褙子、披風、圓領袍、皂衫、襴衫、道袍、直裰、大襖、鶴氅;
下衣:袴、袴褶、帷裳、裙、馬面裙、襴裙
首服:冠、巾、帽(女子:簪、櫛、釵、華勝、步搖、金鈿、珠花、額帕)
足衣:舄、履、屨、屐、靴、鞋
配飾:玉、蔽膝、披帛、襪、帔、香囊(香包)、劍、綬、印、笏、牙牌、玉帶

現今發展

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冠整而禮儀齊。”華夏衣冠歷來引領著整個華夏文明的起落沉浮,《春秋左傳註疏》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自成一系的漢族服飾伴隨著華夏人民的生活點滴,構成華夏民族延續上千年的獨特風景線,成為中國文明的重要象徵。
山西大學羽林漢學社
近些年來,漢服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逐漸認識到,漢服並不是奇裝異服或復古崇洋,他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瑰麗的文化遺產之一。近些年來引起熱議的櫻花小蘿莉,漢服畢業典禮,漢服婚禮,各大主流媒體的新聞報導、科普文章等,都說明了漢服傳承發展的蓬勃生命力和良好的趨勢。各大高校都紛紛創辦了漢服社漢學社。迄今為止,全國約有上百家漢文化社團。漢服不僅僅是一件衣服,他更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情結與中華文化。
始於衣冠,達於博遠。漢文化是指漢族的傳統文化,漢族有五千多年有實物可考的歷史,四千多年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漢文化以詩書禮樂易春秋六藝、吉凶賓軍嘉五禮以及仁義禮智信五常為核心,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等。
華夏文明是富有包容精神的開闊的文明體系,在當今時代,世界聯繫緊密,文化互相交融,華夏文明始終有自己最核心的精神內涵、價值取向和文化風貌——禮儀之大,章服之美,陰陽之諧,天人之和,忠義仁孝的道德哺育,崇韻尚意的審美理想,修齊治平的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用中執中的中庸之道等等。這是中國安身立命的根本,亦是我們所要尋找、學習和弘揚的東西。引用溪山琴況前輩的一段話“用千年漢文化的陽光,滌盪民族幾百年的心理陰暗,只有堂堂正正面對過去,才能頂天立地地面對未來。復興華夏,也正是要重建正義、正氣、有信仰、有抱負、有堅守的華夏史觀”,這也是同袍們以及這個國家現在正在努力的。

社團歷程

2014年04月09日,羽林漢學社交流群成立,負責人初識
2014年05月初,開始籌備、申請社團
2014年10月03日,山西大學羽林漢學社正式成立
2014年10月25日,社團第一次招新
2015年03月28日,在迎澤公園成功舉辦花朝節活動,獲得不俗反響
2015年05月24日,在山西大學淵智園舉辦第一屆漢服展活動

主要活動

漢服知識講座
參觀山西省博物院
自製紙漢服
花朝節踏青
射藝練習
古典髮型妝面教導
自製髮簪
漢服照
漢服展
明德公益學堂
排演歷史短劇與漢舞
……

未來展望

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接下來,社團將會舉辦更多大型活動與小組活動,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知道了解漢服、漢文化,領略傳統服飾之華美,古典文化之厚重。少些誤解與爭執,多些包容與支持。
特別感謝漢學社創始人斕曦,夢瑤,歸易,嫿婙,宇明,志鵬,蓓麗,青湘等人。
特別感謝同袍予之,太原師範學院華章夏彩漢學社,山西漢文化社以及各位同袍的支持與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