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大同大學文史學院
- 校訓:調整、共建、合併
- 創辦時間:2006年
- 所屬地區:山西大同
- 前身:雁北師範學院中文,歷史系
- 占地面積:2292.82畝
史學院簡介,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師資隊伍,研究水平,教學條件,科研建設,設施建設,教學改革,管理水平,政治工作,
史學院簡介
基本辦學條件均達到或超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規定的合格標準,在校生20671餘人。多年來,學校立足雁同,服務山西,輻射全國各地,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善於和精於素質教育的套用型師資,贏得省內外用人單位的好評。進入新世紀,學校與時俱進,又站在了一個新起點,緊緊抓住中國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歷史機遇,積極開拓,自主發展,在堅持師範教育為主、保持師範教育優勢和特色的同時,積極發展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非師範教育,在堅持本科教育為主、確保本科教育質量的基礎上,努力發展研究生教育。
2002年7月,按照國家:“調整、共建、合併”的精神,根據山西省高等教育結構布局調整以及為區域經濟服務的需要,經教育部批准,以雁北師院為主,合併大同醫學專科學校、大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籌建山西大同大學。現正在進行教育教學資源整合和校園擴建,努力向學科門類比較齊全、辦學層次多樣化、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地方性綜合大學跨越邁進。
學科建設
充分發揮學校合併優勢,最佳化資源配置,對現有學科進行結構最佳化,發展特色和優勢,著力提高學科專業水平,加強相關基礎學科建設,發展套用技術學科,推進學科間交叉,形成學科群體優勢並扶植新的學科增長點,以形成學科的綜合優勢。
學科建設要依據學術發展的內在規律進行,對部分新建的或較薄弱的學科要強基固本;對重點發展的學科要加強相關二級學科的建設,以形成學科的支撐和學科群體的優勢。2010年前申請碩士授予單位,申報建成10個碩士點。
2015年前,碩士點達到15個,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建成3個博士點;在此期間將現有的3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建成省級重點學科,並再建2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 2020年碩士點達到20個,博士點達到5個以上;併力爭在國家重點學科和重點專業方面有所突破。
專業建設
依託學科建設,加強專業建設,主動適應山西省、大同市的經濟建設、科技進步、教育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圍繞把學校建成綜合大學的目標,積極調整、最佳化專業結構,建設一批特色明顯、具有一定優勢的品牌專業,增設一批社會急需的、有競爭力的、有發展潛力的專業,更好地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到2010年,本科專業達到40個左右,2010年達到45個,2020年達到50個。
師資隊伍
2005年,專任教師總數增至1309人,其中正副教授498人;主講教師中符合崗位資格的教師達到95%以上;35歲以下青年教師中有研究生學位的比例達到60%以上。2010年以前,學校每年投資500萬元資金用於師資的培訓、引進和獎勵。2015年到2020年爭取培養10-20名省內外知名大師級教師,50-70名教師進入校級學科帶頭人行列,選拔、培養400-500名有發展潛力的較高水平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同時,要加強師德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具有高尚師德、優良教風和敬業精神,具有嚴謹科學態度和高度責任心的教師隊伍。
研究水平
堅持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加強科研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積蓄科研實力,積極創造條件開展科學研究,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創造條件。
近10年內,要立足現有基礎,根據碩士點建設和科技發展要求,相應地建設好20個以上研究所。同時要實行科研工作量化考核辦法,建立競爭和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和科技人員全方位、多渠道地爭取國家和省部級教、科研項目,拿出一批有影響的教、科研成果,出版有影響的學術專著和教材,力求在科研經費上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在科研成果及其開發轉化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並努力實現國家級重點項目和獎項的突破。2010年前,年度科研經費達到2000萬元以上,2015年達到5000萬元以上, 2020年達到1億元以上。
教學條件
按照教學現代化的要求,與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緊密結合,把實驗室分為基礎實驗室、生產套用實驗室和開發研究實驗室,分類建設管理,使之具有產、學、研功能,滿足各專業教學實驗的要求和學校科研實驗的需要。
根據學科建設和社會人才培養的需要,2010年以前,在現有5個校級重點實驗室基礎上建成2—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同時,要加強各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即加強附屬和教學醫院、實習工廠、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要加大教學儀器設備經費投入,改善實驗教學條件,使基礎實驗課開出率、優秀率達到國家標準,實驗室達到較高的開放水平。2010年以前,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在現有1億元的基礎上,隨著招生規模的相應擴大達到2億元以上。
科研建設
充分發揮圖書館在教學、科研中的圖書情報、信息基地和學術交流的作用,使之成為學校教學、科研的信息中心,逐步完善以計算機管理為中心的現代化管理方式,提高館藏圖書數量、質量。學校每年投資300萬元用於圖書館建設,力爭在2010年以前,館藏圖書達到300萬冊以上。
設施建設
主校區新征地1000畝,主要工程項目為:科技大樓、圖書大樓、綜合教學樓、會議中心、學術交流中心、體育場館及其附屬配套設施的建設,規劃設計面積約4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9.7億元人民幣,所需資金通過政府財政撥款、政府貼息、銀行貸款、校區土地置換、引進外資和社會資金、學校自籌等多種渠道解決。新校區的建設要充分體現綠色環保、節約能源、優雅美觀、方便實用等人性化的現代設計理念,提高文化品味和精神格調,為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和諧、理想的學習生活空間。2015年以前,再新增校園用地2500畝,使校園占地達到5000畝。
教學改革
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牢固樹立四個觀念:“以人為本”的教育哲學觀,“全面發展”的人才質量觀,“注重創新”的人才培養觀,“學生主體”的教學管理觀。
實現五個轉變:在教育理念上從強調共性向重視人的個性發展轉變;在培養模式上從單一、剛性向多樣化、柔性的模式轉變;在教育質量上從傳統的知識質量觀向以“創新”為核心的綜合素質轉變;在教育手段上,從傳統的單一的師授生記向套用多媒體網路等技術轉變。
實施四項改革:一是創新教學制度,實施完全學分制和選修制;二是革新課程體系,適應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國際課程改革大趨勢,緊跟時代,調整最佳化課程體系;三是大力推廣現代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四是儘快建立教學信息化管理系統,完善教學質量監控與保證體系。
管理水平
管理是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誌。按照“民主、規範、嚴謹、高效”的方針,強化科學管理,積極推進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後勤服務社會化,切實做好學校穩定工作,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保證學校整體發展目標的實現。按照學校發展的總體規模,建立以目標管理為主,職能分工明確,機構人員精幹,辦事高效的校內管理體系,加大幹部制度改革力度,健全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進一步建立健全乾部考核制度;建立最佳化教職工隊伍的有效機制,逐步實行以評聘分離、雙向選擇、競爭上崗為主要內容的全員聘任制,建立和形成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骨幹穩定的教職工隊伍,積極探索人事分配管理的新制度和新方法,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原則,逐步提高教職員工的生活待遇;
加速學校後勤服務工作的社會化,重視後勤基礎設施建設,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理順經濟關係,獨立核算,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堅持依法治校、依法行政,增強市場經濟意識、自主辦學意識、開拓創新意識,依法管理學校的各項工作,把學校的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在實現並校過程中,按照積極穩步的原則,積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實現從體制上的合併到思想感情的融合,保證學校各項工作快速和穩步地發展。
2010年前,基本建立起完善的山西大同大學的決策、執行、監督、評價機制,建立現代大學管理機制,使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有機結合、和諧統一,同時實現管理信息化和現代化。
政治工作
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著力於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為學校的改革、建設、發展奠定堅實的組織和思想基礎,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各級領導班子成員的責任感、使命感,增強事業心、奉獻精神和敬業精神,增強創新意識和開拓進取意識,確保學校改革發展各項具體任務的組織實施和順利進展。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領導體系、運行機制、責任目標和考核辦法。
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實行校務公開制度。強化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律教育以及文明習慣養成教育,要遵循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積極推進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工作,提高“兩課”教育的實效性。進一步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提高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格調。加強學生社團建設,提高學生社團活動的文化學術含量。努力開闢校園網路育人陣地,創建思想政治工作網站,確保正面引導,唱響主旋律,使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做到進網路、進社團、進公寓。積極研究探討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特點和規律,並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上層次、上水平,使全校師生員工的政治覺悟、思想素質、道德修養有新的提高,以自覺的行動推動或投身各項改革與發展。
同時,要充分發揮教代會、工代會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民主管理水平和科學決策水平,充分發揚學校教職員工的主人翁精神,同心同德建設好山西大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