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八大套

山西八大套

山西“八大套”,主要流行於山西省五台、定襄兩縣,忻縣、原平、崞縣次之。

民間鼓吹樂。因有八首大型套曲而得名,簡稱“八大套”,主要流傳於山西省五台、定襄、忻縣、原平、崞縣等地。八大套的歷史淵源未見有準確的記載,據老藝人回憶,至少在清初已在民間形成,二十世紀初,達到極盛階段,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由於日寇的入侵,使該樂種受到嚴重摧殘,不少樂譜(其中包括一部分有唱詞的工尺譜)和有關文字資料散佚了,演奏也逐漸消沉下來。建國後,由於黨和人民政府對遺產的重視,八大套的音響才得以搶救和保存下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八大套
  • 流行地區:山西省五台、定襄兩縣
  • 演奏場合:民間婚、喪、喜、慶和廟會場合
  • 演奏形式:民間鼓吹樂
流行地域,演奏場合,曲目,套曲結構特點,

流行地域

山西“八大套”,主要流行於山西省五台定襄兩縣,忻縣原平崞縣次之。

演奏場合

八大套多用於民間婚、喪、喜、慶和廟會場合,由當地職業性的民間音樂組織“鼓房”(亦稱“響打”、“鼓班”)進行演奏。春節期間,民間的高蹺、跑車、旱船表演中,也常用八大套中的樂曲作伴奏。此外,農閒時亦自吹自打,自娛娛人。八大套亦曾被五台山青廟宗教音樂吸收,在禪門佛事贊偈儀式中演奏。

曲目

八大套是傳統大型器樂套曲,每套由多首曲牌按固定順序聯綴演奏,往往以每套第一百曲牌的名稱為該套曲的名稱。如《扮妝檯》套曲《扮妝檯》、《柳搖金》、《到春來》、《到夏來》、《萬年花》、《到冬來》、《月兒高》、《西方藏》、《到秋來》九首樂曲組成。其餘七套名稱為《青天歌》、《推軲轆》、《十二層樓》、《大罵漁郎》、《箴言》、《鵝郎》、《勸君杯》。八大套的曲調采源主要是民間器樂曲,另外,還有一部分來自五台山廟堂音樂和當地民間歌曲。
八大套的樂隊編制,除《大罵漁郎》套用低音、高音兩支嗩吶領奏外,其餘七套都是以管子(一至二人)主奏,共它吹管樂器有海笛、笛子、(二人);打擊樂器有堂鼓、板鼓、大、小鈸、大鑼、小鑼、雲鑼、梆子等。
八大變的曲目以本調、“k字調、凡字調指法占蒼位,稱“大三因”吹小曲、亂彈多用工字調;辦喪事多用用調;小凡字調、梅花調極少用。

套曲結構特點

八大套套曲結構的主要特徵表現在:一、全曲以慢、中、快序列性的速度貫穿,以速度進行的不同層次來安排套曲呈示、展開、結束的整體結構,加強各曲牌在聯綴中音樂運動的邏輯性。二、各曲脾終止處(或尾聲)往往以基本固定的旋律或鑼鼓貫穿,除具有標明曲牌之間的結構劃分外,可加強套曲旋律素材的統一性。三、套曲內各曲牌聯綴在同宮系統調式體系內(僅《鵝郎》套例外)。
八大套管子演奏常用技法除顫音、滑音、打音、墊音、吐音外,花舌音、鼓音、簫音的套用是很有待點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