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藿香(鼠尾草屬植物犬形鼠尾草異名)

山藿香(鼠尾草屬植物犬形鼠尾草異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藿香Teucrium viscidum Bl. ,別名血見愁、血芙蓉等。唇形科植物血見愁的全草。分布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四川、雲南等地。藥用功效是涼血止血;解毒消腫。可以用來治療咳血,吐血,肺癰,跌打損傷,癰疽腫毒,腳癬,狂犬咬傷,毒蛇咬傷等病症,有很好的療效。

基本介紹

參考文獻,形態特徵,產地分布,

參考文獻

犬形鼠尾草(中國植物學雜誌,第三卷)山藿香(四川)圖版19:1-3
Salvia cynica Dunn in Notes Bot. Gard. Edinburgh 8: 164. 1913; in ibid. 6: 163. 1915; Kudo in Mem. Fac. Sci. Agr. Taihoku Univ. 2: 165. 1929; Stib. in Act. Hort. Gothob. 9: 119. 1934; in ibid. 13: 349. 1939.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木質,深褐色,被宿存的葉鞘,其下生出條狀根及纖細的鬚根。
山藿香
直立,高30-50厘米,鈍四稜形,被疏的短柔毛。基出葉未見。
莖生葉葉片寬卵圓形或戟狀寬卵圓形或近圓形,長5-20厘米,寬3-1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狀戟形,邊緣具重牙齒或重鋸齒,紙質,兩面綠色,疏被微硬毛,下面散布黃褐色腺點;葉柄腹凹背凸,基部多少寬大,疏被微硬毛,長1-11厘米,下部者最長,向上漸短。
輪傘花序2-6花,疏離,組成長達20厘米的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披針形,長5-10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具緣毛;花梗長約5毫米,與序軸均被短柔毛。花萼筒形,常帶紫色,外被疏柔毛,疏布紅褐色腺點,內面滿布微硬伏毛,萼筒長13-15毫米,萼檐二唇形,上唇寬三角形,長約4毫米,寬10毫米,先端具長達1.5毫米的小突尖,下唇長約6毫米,寬約8毫米,半裂成2齒,齒長三角形,先端漸尖,果時花萼略增大,膜質。
花冠黃色,長達4厘米,外面近無毛,內面在冠筒中部稍下方有多少水平向而在腹面間斷的小疏柔毛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形,長約10毫米,寬8毫米,先端微凹,直伸,下唇與上唇近等長,平展,3裂,中裂片較大,倒心形,先端微凹,邊緣淺波狀,側裂片近半圓形。
能育雄蕊伸在花冠上唇下,花絲扁平,長8毫米,藥隔長11毫米,中部關節處被小疏柔毛,上臂長7毫米,下臂長約4毫米,較上臂瘦小,頂端橫生藥室,二下臂藥室先端聯合。退化雄蕊短小,長約1毫米,不發育。花柱略伸出花冠,先端極不相等2淺裂,後裂片極不明顯。花盤前方稍膨大。
小堅果圓形,直徑2.8毫米,褐色。
花期7-8月。

產地分布

產四川東部及西部。
生於林下、路旁、溝邊等處,海拔1500-3200米。
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及巫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