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繁殖方法,相關文獻,治理策略,
形態特徵
藤淺紅色,節膨大,紅色。葉互生,橢圓形,葉脈紫紅色,葉面有人字形暗紫色斑紋,葉柄淺紅色。花小,白色或粉紅色,集成頭狀花序。果熟時淺藍色,半透明,汁多,味酸,可食。
生長環境
主要價值
赤地利為園林垂直綠化材料,適合庭院、花徑或建築物周圍栽植,頗有野趣。根和莖可入藥。葉味酸,可食。
用藥功效
植物形態 多年生蓼生草本。莖有棱,紅褐色,有倒生鉤刺。葉互生,盾狀著生;葉片近三角形,長4~6cm,寬5~8cm,先端尖,基部近心形或截形,下面沿脈疏生鉤刺;托葉鞘近圓形,抱莖;葉柄長,疏生倒鉤刺。花序短穗狀;苞片圓形;花被5深裂,淡紅色或白色,結果時增大,肉質,變為深藍色;雄蕊8;花柱3裂。瘦果球形,包於藍色多汁的花被內。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於山谷、灌木叢中或水溝旁。主產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四川、湖南、貴州。
採制 夏季花開時采割,曬乾。
化學成分 含靛甙(indican)、水蓼素(persicarin)、p-香豆酸(p-coumaric acid)阿魏酸、香草酸、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咖啡酸(caffeic acid)。
性味 性微寒,味酸。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止咳。用於腎炎水腫、百日咳、瀉痢、濕疹、癤腫、毒蛇咬傷。
繁殖方法
常用播種繁殖。
相關文獻
與現時藥用金蕎麥一致。
本品看來並非是《唐草本》的“赤地利”,因《唐草本》、《圖經本草》、《證類本草》、《本草綱目》等都載赤地利是蔓生,而且《證類本草》“華州赤地利”的附圖也顯然和金蕎麥不同。
[五毒草的本草考證]
分布於福建、台灣、江西、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省區。生於河谷,水邊濕地。
全草藥用,味微酸,澀,性涼。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治理策略
一年生攀援性草本。花果期6~10月份。種子繁殖。常見於山坡灌叢和疏林中、溝邊、河岸及路旁。為果園、茶園及路埂常見雜草,發生量較大,危害較重。
農田雜草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防治、 化學防治、機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態防治等方法。
(一)人工防治
1.控制雜草種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 儘量勿使雜草種子或繁殖器官進入作物田, 清除地邊、路旁的雜草,嚴格雜草檢疫制度, 精選播種材料,特別注意國內沒有或尚末 廣為傳播的雜草必須嚴格禁止輸入或嚴加控制, 防止擴散,以減少田間雜草來源。 用雜草漚制農家肥時,應將農家含有雜草種子 的肥料經過用薄膜覆蓋,高溫堆漚2-4周, 腐熟成有機肥料,殺死其發芽力後再用。
2.人工除草結合農事活動, 如在雜草萌發後或生長時期直接進行人工拔除或剷除, 或結合中耕施肥等農耕措施剔除雜草。
(二)機械防治
結合農事活動, 利用農機具或大天型農業機械進行各種耕翻、耙、 中耕鬆土等措施進行播種前、 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時期除草, 直接殺死、刈割或剷除雜草,
(三)化學防除
主要特點是高效、省工, 免去繁重的田間除草勞動。 國內外已有300多種化學除草劑,並加工不同劑型的製劑, 可用於幾乎所有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地的除草。
(四)替代控制
利用覆蓋、遮光等原理, 用塑膠薄膜覆蓋或播種其它作物(或草種) 等方法進行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