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莖粗壯直立,株高50-150cm,莖上部二叉分枝,幼枝被短柔毛,下部木質化。全株光滑無毛,有時幼葉上有疏毛。
葉寬卵形,頂端漸尖,基部不對稱楔形,邊緣有不規則波狀淺裂,裂片三角形,兩面沿脈及邊緣俱疏生短柔毛,葉柄長3~5cm。花單生於葉腋和莖枝分叉處,直立,花色因品種不同而呈白色、紅色、紫色等,花萼筒狀,稍有棱裂,長4~6cm,頂端5裂,不緊貼花筒,花冠漏斗形,長5-10cm,直徑3~4cm,5淺裂,裂片有短尖頭,雄蕊5個,子房卵形,密被柔針毛,不完全4室,果實為蒴果直立,長約4cm,寬約3cm,表面密生硬刺,秋冬令成熟,成熟後作四瓣分裂,果仁稍帶甜味,種子扁圓腎形,棕褐色,直徑約1cm。
生態習性
曼陀羅花喜生長在陽光充足的灌叢中、草地上、住宅旁、路邊或河溝邊,對栽培要求不嚴,有較強的抗旱能力,以種子越冬。
植保
栽培技術
1.選地與整地:陀羅宜生長在陽光充足處,適應性強,不擇土壤,但以富含有機質和石灰質的土壤為好,在茄科作物後不宜種植曼陀羅,以防加重病蟲害。以休閒地、豆科和禾本科作物為前作為好。選好地後,施入腐熟的農家肥2500kg,把地耕好,起壟待播。
2.播種:按株、行距0.66m×0.66m開穴,穴深12cm,每穴4-5粒,每畝用種150g,播後輕覆土,在氣溫達到15℃時,經2-3周,即可發芽出苗。
3.育苗移栽:幼苗可直接從直播田裡獲得也可苗床育苗,即在4月中、下旬選擇溫暖、向陽的地塊,施入腐熟肥料,耕翻平整土地後做床,撒播、條播均可,條播的行距在12cm左右,播後撒入細土,以蓋嚴種子為宜,再蓋一薄層稻草保濕,用噴壺澆透水,可在半月內出苗,出苗後除去稻草。在幼苗長至4~6 片真葉時利用早、晚進行帶土移栽。
4.田間管理:於曼陀羅適生於較開闊的地塊里,田間雜草多或者幼苗過密均會抑制植株生長,分叉高,植株瘦小,影響產量。所以在幼苗階段應特別注意田間管理。在幼苗出土後,要鬆土、平穴,3~4 葉可間苗1次,5~6 葉可定苗,間苗、定苗後需鋤雜草3~4次。每穴保留1健壯植株,及時培土,以防倒伏。
病蟲防治
1.黑斑病:為黑葉片,病斑近圓形,直徑2~14mm,初為淡褐色,逐漸變為灰褐色,最後變成褐色,具有同心輪紋,空氣潮濕時病斑上生出淡黑色霉狀物,嚴重時病斑連片,局部枯死,並可危害蒴果。防治方法:秋季清園,燒掉病株殘體,減少菌源。也可在發病初期噴灑75%的百菌清500~600倍液或複方百菌清500倍液。
2.煙青蟲:以幼蟲危害曼陀羅的花蕾和花,尤其是花蕾。幼蟲鑽入花蕾內部,咀食雌蕊、雄蕊,造成花蕾和花很快腐爛,影響花的產量。
3.
桃蚜: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
4.28星瓢蟲:成蟲、幼蟲食害曼陀羅的葉片,被害葉片僅留葉脈及上表皮,形成許多不規則的透明凹紋後變成褐色斑痕,過多會導致葉片枯萎。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捉成蟲,利用成蟲的假死習性,用盆盛接敲打植株使之墜落;②人工摘除卵塊,雌蟲產卵集中成群,顏色鮮艷,極易發現,易於摘除;③要在幼蟲分散前施藥,可用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或40%菊殺乳油3000倍液、或2.5倍溴氰菊脂乳油3000倍液噴殺。
開發與利用
1.作特種草藥採收加工:洋金花的開花期不一致,所以應分次採摘。採花期6月已開始,7~8月為採花盛期,9~10月為採花末期。一般在含苞未放時連花萼一起採下帶花萼的花朵,其麻醉有效成份含量最高,質量也好,過早過晚均會降低質量,連花柄採回的鮮花應在12h內曬(烘)乾,否則易發酵腐爛,藥材質量以曬乾為好(也可用箱式太陽灶烘乾),陰雨天也可以低溫(<60°C)烘乾(蒸發脫水乾制工藝)。
1)采葉:可在7~9月由下而上分批採集,立即曬(烘)乾即成。
2)採種:在8~10月蒴果由綠變黃開裂外露種子時採收,分期分批,曬乾脫粒,去雜貯存。
2.作為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中“馬鈴薯x病毒”鑑定的指示植物盆栽:“馬鈴薯x病毒” 在白花刺果蔓陀羅植株上以系統方式進行侵染,表現症狀是18~23d,接種葉上部出現明顯的斑駁花葉、心葉明顯,有時形成枯斑,12d出現黃色小點,通常以花盆栽培利用。
3.作為生物鹼源性植物、可用來取提生物鹼———莨菪鹼、阿托品及東莨菪鹼等製備控購化學藥:茄科植物曼陀羅屬的曼陀羅(DaturaStramoniumL)、毛曼陀羅(D.innoxiaMill)、白花刺果曼陀羅(D.metellL)的花、葉及種子中均含有上述3種生物鹼。同屬茄科的顛茄草也含莨菪鹼等生物鹼。莨菪鹼與阿托品互為光學異構體,莨菪鹼呈左旋光性、阿托品為無旋光性的消旋混合體,莨菪鹼遇熱遇鹼等均可使其轉化為消旋體的阿托品。因此廣種洋金花可“定單生產阿托品”。另外,還可研發消除核污染的洋金花提取物用於防除核污染。
主要價值
藥用
我國人民用曼陀羅治療疾病,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期,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中對曼陀羅有如下記載:“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陰乾,等分為末,熱酒調服三錢,少頃昏昏如醉割瘡灸火,先宜服此不覺痛也。”,如宋代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載:“五溪蠻反,杞以金 帛、官爵誘出之,因為設宴,飲以曼 陀羅酒,昏醉,盡殺之。”這都強調了曼陀羅花作為蒙汗藥有麻醉作用。
現代醫學臨床實驗證明,曼陀羅花含有的生物鹼的主要成分東莨菪鹼有明顯的鎮靜作用,散瞳、抑制腺體分泌、興奮呼吸中樞,但對大腦皮質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擴張毛細血管、改善微循環以及抗暈, 現已廣泛套用於醫學領域用於麻醉。東莨菪鹼對嗎啡癮者脫癮治療也具有顯著療效,是一種有效的戒毒治療方法。此外,東莨菪鹼可有效治療小兒重症肺炎合併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症,也是搶救有機磷農藥中毒的首選藥物。曼陀羅具有平喘、止咳、解痙、鎮痛、麻醉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關節痛、哮喘、咳嗽、胃腸痙攣、神經性偏頭痛、跌打損傷等症,也可用於治療胃痛、風濕痹痛等。亦用曼陀羅秸稈及葉燙洗治療跟骨骨刺足跟痛。
曼陀羅在農業防治方面對多種害蟲有毒殺作用,對細菌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毒性
曼陀羅中毒為誤食曼陀羅種子、果實、葉、花所致,其主要化學成分為莨菪鹼、東莨菪鹼及阿托品,生物鹼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對中樞神經先興奮後抑制, 阻斷乙醯膽鹼反應, 中毒後呈現交感神經高度興奮狀態。王強認為曼陀羅的主要中毒機制為麻痹副交感神經, 對中樞神經產生興奮作用, 尤其對下丘腦和延髓,特別是運動和語言功能產生興奮作用。曼陀羅全株有毒,以種子毒性最強,嫩葉次之,乾葉的毒性比鮮葉小,曼陀羅中毒, 一般在食後半小時, 最快20 min出現症狀, 最遲不超過3 h, 症狀多在24 h內消失或基本消失, 嚴重者在24 h後進入暈睡、痙攣、紫紺,最後暈迷死亡。兒童食種子3-8粒即可中毒。症狀與誤食後30~60分鐘出現頭暈、眼皮重、不說話、站立不穩、瞳孔放大、口部乾燥灼熱、吞咽困難、產生幻覺、昏昏欲睡、體溫升高(有的體溫升高可高達40℃)、手腳發冷、肌肉麻痹等症狀。嚴重中毒者甚至會陷入昏迷,出現血壓下降、呼吸減弱等症狀,最後死於呼吸循環衰竭。
解毒
在古代曼陀羅常作為蒙汗藥的主要成分,北宋沈括在《補筆談》中寫到,如誤服,一種叫“坐拿草”的葉子可以作為蒙汗藥的解藥。現代醫學研究者用毒扁豆種子合成一種毒扁豆鹼可以解除曼陀羅花的麻痹作用。中毒後,應立即引用濃茶水或2~30%碳酸氫鈉(蘇打)水催吐,但患者若處於興奮狀態時不宜催吐。其次可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1%~3%的鉻酸洗胃,內服氧化鎂,木炭末或通用活性解毒劑(活性炭2份,氧化鎂1份,鞣酸1份),也可用鹽類瀉劑(如硫酸鎂)灌服,同時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以促進毒物的排除。呼吸抑制者應及時給予呼吸興奮劑(如尼可剎米、洛貝林)。中藥解毒可用甘草30g,綠豆60g,煎湯頻服或用綠豆120g,金銀花60g,連翹30g,甘草10g,煎水服,也可用防風,桂枝煎湯服用。
花語
粉色曼陀羅——適意
綠色曼陀羅——希望
紫色曼陀羅——恐怖
藍色曼陀羅——愛情欺騙
起源
曼陀羅原產於印度,它的名稱帶著深厚的神秘宗教色彩。曼陀羅是梵文Mandala的譯音。另譯“曼荼羅”、“滿拿囉“等。其意譯為“壇”、“壇場”,取平坦之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詳細地記載了曼陀羅花的來歷,“法華經言佛說法時,天雨曼陀羅花。又道家北斗有陀羅星使者,手執此花。故後人因以名花。曼陀羅,梵言雜色也。”在
佛經中,曼陀羅花是適意的意思,藏傳佛教里有關微觀宇宙的模型就叫“曼陀羅”,即佛家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它包含著洞察幽明,超然覺悟,幻化無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