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紫茉莉

山紫茉莉

山紫茉莉(Oxybaphus himalaicus Edgew.)是紫茉莉科、山紫茉莉屬植物。莖斜升,長60-120厘米,圓柱形;葉片卵形或卵狀心形,長5-7.5厘米,寬3.8-6.3厘米;葉柄長1.3-2.5厘米;疏鬆圓錐花序,具長花序梗,花單生總苞內;花被玫瑰色;雄蕊4,內藏;果實橢圓體狀或卵球形。

山紫茉莉一般生長在海拔約700-3300米的山坡路旁或草叢中;分布於喜馬拉雅西部地區(印度西北部、不丹),中國西藏可能也有分布。

山紫茉莉可用於治療風濕、浮腫、黃水、痞瘤等疾病。

山紫茉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瀕危(EN)。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雖然植物學家在研究植物分類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有部分植物的分類存在爭議,學名及拉丁名不統一,如藏藥喜馬拉雅紫茉莉(山紫茉莉的別稱,下同)等。在《中國植物志》和中國自然標本館里,喜馬拉雅紫茉莉歸屬於山紫茉莉屬,《晶珠本草》將喜馬拉雅紫茉莉歸為莨菪屬植物,是因為喜馬拉雅紫茉莉根與莨菪根相似,但喜馬拉雅紫茉莉為紫茉莉科植物,莨菪屬植物是茄科植物,因此,《晶珠本草》認為喜馬拉雅紫茉莉屬於莨菪屬植物這一觀點是不對的。在其他藏醫藥著作中沒有明確說明這一問題,而在現代文獻中許多研究者直接認同喜馬拉雅紫茉莉歸屬於紫茉莉屬,這一分歧給其他研究者帶來了許多不便。

形態特徵

山紫茉莉斜升,長60-120厘米,圓柱形,密生粘腺毛。葉片卵形或卵狀心形,長5-7.5厘米,寬3.8-6.3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圓形或心形,具短緣毛;葉柄長1.3-2.5厘米。
疏鬆圓錐花序,具長花序梗,花單生總苞內;總苞鐘狀,長6毫米,5齒裂,密被粘腺毛;花被玫瑰色,裂片開展,具褶;雄蕊4,內藏。果實橢圓體狀或卵球形,長8毫米,粗糙,黑色。

主要變種

中華山紫茉莉(學名:Oxybaphus himalaicus var. chinensis (Heim.) D.Q.Lu),一年生草本。莖斜升或平臥,圓柱形,多分枝,長50-180厘米,疏生腺毛至近無毛。葉片卵形,長2-6厘米,寬1-5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圓形,上面粗糙,下面被毛,邊緣具毛或不明顯小齒;葉柄長1-2厘米。花生於枝頂或葉腋,花梗細長,長2-2.5厘米,密被粘腺毛;總苞鐘形,長2.5-5毫米,具5個三角形齒,外面密被粘腺毛;花被紫紅色或粉紅色,長6-8毫米,頂端5裂;雄蕊5,與花被近等長,花絲線形,拳卷,內彎,花葯卵形,2室,縱裂;子房倒圓錐形,無毛,花柱線形,與花被等長或稍長,柱頭膨大,多裂。果實橢圓體狀或卵球形,長約5毫米,黑色。花果期8-10月。分布於中國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四川(北部)、雲南、西藏。生於海拔700-2750(-3400)米乾暖河谷的灌叢草地、河邊大石縫中及石牆上。其根補益脾腎、利水,可治腎炎水腫、淋病。
山紫茉莉
中華山紫茉莉

生長環境

山紫茉莉一般生長在海拔約700-3300米的山坡路旁或草叢中。

分布範圍

山紫茉莉分布於喜馬拉雅西部地區(印度西北部、不丹)。據《西藏植物志》載,中國西藏個別地方有,但未見4枚雄蕊的標本,西藏是否有此原變種,存疑。

主要價值

月王藥診》僅簡單記載山紫茉莉治療腎病的功效。《四部醫典》中記載其用於治療黃水病,在黃水症療養一章中記載道:“黃水著骨腹瀉脈瀉法,五根藥與硫磺藥酥配,節逢黃水火灸火針治”。藏醫所說的黃水病近似於中醫的濕及濕熱引起的疾病,黃水病可能導致蕁麻疹、關節炎、內臟積黃水及內臟膿瘍等。《藍琉璃》對其性味功效記載如下:“白花喜馬拉雅紫茉莉味甘,功效治下身風寒病、治浮腫、斂黃水、破石瘤。黑花喜馬拉雅紫茉莉,不可入藥”。因此,山紫茉莉可用於治療風濕、浮腫、黃水、痞瘤等疾病。《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藏醫學》對其性味功效有了更多的記載,還進一步詳細記載了它的配伍,記述如下:“味甘、辛,性溫。功能溫腎,斂黃水。主要用於腎寒,病後虛弱,浮腫,黃水病。”

保護現狀

山紫茉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瀕危(E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