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元代初年稱“千佛洞善院”,位於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石口鄉山神峪村內,是元朝、清朝時期的歷史遺址。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始建於元代,石窟四壁雕有佛像,洞內佛像最高的1.5米,最小的僅14厘米,雕工精細,體軀比例合度。其造像主佛居中,兩側二侍者、二菩薩。釋迦佛結跏趺坐,帛帶斜繞肩搭帔帛,左手垂放在左膝蓋上,右腳壓在左腳上,右腳掌心向上,右手向上屈指作持劍印,表現釋尊說法開講時的瞬間,左右侍者與端坐在蓮台上的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手持經卷、法器。造像體態豐滿,衣著線條流暢,菩薩和伺者圍坐在釋尊周圍,主從分明,等級森嚴。洞內四周造像群中,各種佛像、菩薩、羅漢的手勢、身體姿勢、手持器物、神態特徵各不相同,表現了較高的雕刻手法。門口左右各有一尊穿著鎧甲的護法金剛,其服飾具有元代北方少數民族之特點,洞口門眉佛像,頭戴高聳氈帽,具有中亞民族風格,說明石窟的開鑿受到了西北外來文化的影響。山神峪千佛洞石窟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

2019年10月,山神峪千佛洞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 地理位置: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石口鄉山神峪村內
  • 所處時代:元、清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480-4-003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文物特點,文物遺存,文物價值,歷史文化,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始建於元代。
民國十一年(1922年),李婷齡為千佛洞山門撰寫一副對聯:“因有果果有因有果有因種甚因結甚果,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文物特點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所在的呂梁山脈縱橫交錯,林木茂密,山峪深遂。峪西側山崖下,鑿有石洞一區,窟深5.5米,寬3.1米,高3米,洞內石壁滿雕佛像,計有1055尊,且神態各異,名曰千佛洞。洞中釋迦像衣著莊重,面目慈祥,系民間雕造風格。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四壁雕有佛像,洞內佛像最高的1.5米,最小的僅14厘米,雕工精細,體軀比例合度。其造像主佛居中,兩側二侍者、二菩薩。釋迦佛結跏趺坐,帛帶斜繞肩搭帔帛,左手垂放在左膝蓋上,右腳壓在左腳上,右腳掌心向上,右手向上屈指作持劍印,表現釋尊說法開講時的瞬間,左右侍者與端坐在蓮台上的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手持經卷、法器。造像體態豐滿,衣著線條流暢,菩薩和伺者圍坐在釋尊周圍,主從分明,等級森嚴。洞內四周造像群中,各種佛像、菩薩、羅漢的手勢、身體姿勢、手持器物、神態特徵各不相同,表現了較高的雕刻手法。門口左右各有一尊穿著鎧甲的護法金剛,其服飾具有元代北方少數民族之特點,洞口門眉佛像,頭戴高聳氈帽,具有中亞民族風格,說明石窟的開鑿受到了西北外來文化的影響。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文物遺存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洞內石壁滿雕佛像,計有1055尊。佛像最高的1.5米,最小的僅14厘米。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文物價值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保存較好,受到了西北外來文化的影響,具有較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歷史文化

相關傳說
千佛洞能預兆天氣:天旱洞內發亮光,大雨洞內水外淌,小雨洞內滴水響,颳風洞內有聲響。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山神峪千佛洞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位於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石口鄉山神峪村內。
山神峪村村民委員會

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山神峪千佛洞石窟,路程約20.4千米,用時約31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