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良政(1868—1900),出生於日本弘前市,1899年在日本東京與孫中山會晤,從此一直追隨孫中山參與中國的民主革命。 1900年與孫中山商議惠州起義計畫。1900年10月,孫中山與山田良政等人南下指揮惠州起義。10月6日,鄭士良領導的惠州起義爆發。起義之初,義軍取得幾次勝利。後來由於彈藥缺乏,孫中山指示起義軍到廈門補充軍火,但因情況有變,孫中山儲存在台灣的軍械無法按原計畫取出。孫中山只得給鄭士良傳令:“政情忽變,外援難期,即到廈門,亦無所得,軍中之事,請司令自決進止。”孫中山將傳達此命令的重責委託給山田良政。10月20日,山田良政從台灣經廈門、香港抵達惠州,面見鄭士良,傳達了孫中山的指令。在歸途中,不幸被清政府逮捕,1900年10月22日慘遭殺害。
孫中山對山田良政之死極為痛惜,並高度評價道:此為外國志士為中國共和犧牲者之第一人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田良政
- 國籍:日本
- 民族:和族
- 出生地:日本弘前市
- 出生日期:1868年
- 逝世日期:1900年
人物生平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春,山田再次來到中國,任南京東亞同文書院教授兼同文會幹事。6月,孫中山從東京赴台灣,建立起義指揮部,策劃在惠州舉行反清武裝起義,並授權鄭士良指揮這次起義,起義地點定在三洲田。山田獲悉後,毅然辭職赴台灣,協助孫中山聯絡台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並參與籌划起義的工作,成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9月隨孫中山拜訪日本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獲其許諾,同意由台灣向廣東革命黨人接濟軍火。後奉命赴香港、汕頭、廈門等地購運軍火。10月,鄭仕良統率起義軍數百人在三洲田起義,首戰告捷,轉戰麻溪、三棟、永湖、鎮隆、平潭、梁化、多祝一帶。黃沙洋(今多祝黃獅)大捷後,起義軍進駐多祝。孫中山原定舉兵東進福建廈門,接應從台灣運來的武器。不料日本內閣改組,禁止武器出口,並下令將孫中山逐出台灣。而身在多祝的鄭仕良對此驟變一無所知。為了把這一緊急情況告知起義軍,孫中山委派山田良政和曾捷夫前往多祝。行前,山田良政在香港加入興中會,而後偕曾捷夫等人取道海豐,到達多祝,向鄭仕良傳達了孫中山的命令。鄭仕良接信後,解散了義軍,帶領200餘人突圍。22日,山田良政在撤退途中,因迷路為清軍所捕,在多祝圩下西門慘遭殺害。
孫中山對山田良政的犧牲深為痛惜,稱讚他是“外國義士為中國共和犧牲者之第一人”。1913年(民國2年)初,孫中山赴日本東京為山田良政舉行追悼會,立碑紀念,並親筆撰寫碑文。1918年(民國7年),山田胞弟純三郎親赴惠州,尋訪其兄墳墓不獲,只攜朱執信從山田良政遇難地帶回的一坯土,歸葬其祖墳旁。孫中山派代表廖仲愷前往致祭。1919年9月,孫中山又派代表赴日本弘前,攜孫中山親筆所書石碑立於菩提寺內,碑文云:“山田良政君,弘前人也。庚子又八月,革命軍起義惠州。君挺身赴義,遂戰死。嗚呼!其人道之犧牲,興亞之先覺也。身雖隕滅,而志不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