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捷夫(1864—1922),字紀勉,廣東惠州府歸善縣三多祝石盤頭曾屋人,今為:廣東惠東縣多祝鎮石盤頭水巷曾屋。自幼勤勉好學,秉性忠直。青年時代在家鄉參加了“三合會”(又名“三點會”),孫中山創建“興中會”後,三合會接受興中會領導,統稱“會黨”。
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變法”失敗後,捷夫前往香港探訪舊友陳少白,由他介紹謁見孫中山,同時結識了史古愚,並參加了“興中會”。他和史古愚受“興中會”派遣回多祝髮展組織。光緒二十五年(1899),因受安墩宗族的案件牽連,遭清軍圍捕,幸得脫險,星夜逃往廣州,轉赴香港。
光緒二十六年(1900),受孫中山派遣,帶領山田良政從香港經海豐回到多祝,向鄭士良傳達孫中山的密令,鄭接報後,即將起義軍幾百名骨幹撤退香港,其餘分散隱蔽,保存了革命力量。當時清軍壓境,情況緊急,捷夫由東葉洋嶂逃往稔山,乘船往香港。
辛亥革命成功後,捷夫回到家鄉,向時任自治會主任的侄子”曾謙如”,字廣源,建議廢私塾,辦新學。在他倆的倡導下,多祝各界鄉紳共商決定,在石盤頭開辦“震中學校”,成為現在多祝中心國小的前身。
民國11年(1922),陳炯明背叛孫中山,為籠絡人心,多次派人去多祝,許諾高官殊榮,要捷夫出任要職,均遭拒絕。因此,陳積怨在心,把捷夫投進監獄,備受折磨,患上嚴重水腫,後經故舊好友斡旋,保釋出獄,回到家中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