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滑蜥

山滑蜥

山滑蜥(學名:Scincella monticola)俗名四腳蛇,為石龍子科滑蜥屬的爬行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陝西、山西、四川、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麗江的雲龍雪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滑蜥
  • 拉丁學名:Scincella monticola
  • 別稱:四腳蛇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亞目:蜥蜴亞目
  • :石龍子科
  • :滑蜥屬
  • :山滑蜥
生物標籤,形態特徵,生態分布,保護措施,亞種分析,石龍子科,

生物標籤

中文學名:山滑蜥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石龍子科
中文屬名:滑蜥屬
中文俗名:無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Scincella monticola
英文名:Mountainous dwarf skink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Schmidt,1925
國內分布:四川、雲南、陝西。
是否藥用動物:否
是否經濟動物:否
體型:環體中段22~24,側縱紋間背鱗4+2(1/2),背中線鱗53~57,腹中線鱗59~62。

形態特徵

山滑蜥石龍子科中體形較大的一種,頭體長約5厘米,尾長稍大於體長。通體鱗片光滑。背部淺棕色,有4~5條深色的縱紋。體側各有一條古銅色的縱紋,腹面白色。棲息於海拔較高的山地,常在落葉或草叢中活動,捕食昆蟲
山滑蜥山滑蜥
山滑蜥體細長而略扁,頭體長略短於尾長。頭寬略大於頸寬,吻短而末端圓鈍,吻鱗寬大於高,可以看到;鼻鱗較大,完整,鼻孔位於其中央;無上鼻鱗;額鼻鱗單枚,寬大於長,其前緣正中與吻鱗相節,切縫較額鼻鱗與鼻鱗之切穎短;二前額鱗彼此在前內角與中線相切;額鱗窄長,最寬處在前半部;額頂鱗2枚,略大於中央的頂間鱗,彼此在頂間鱗之前與前內側緣相切;頂鱗2枚,較額頂鱗或頂間鱗為大,彼此在頂間鱗後方相切成一短縫線。

生態分布

山滑蜥在中國分布於四川、陝西和雲南西北和滇北地區等。

保護措施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亞種分析

山滑蜥指名亞種(學名:Scincella monticola monticola),Schmidt於1925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麗江雲龍雪山。
山滑蜥山滑蜥
山滑蜥平利亞種(學名:Scincella monticola pinglensis),Song於1987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陝西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陝西平利。

石龍子科

石龍子科Scincidae包括各種石龍子、滑蜥蝘蜓島蜥、南蜥等。我國已知8屬30種。本科蜥蜴多營地面生活,一般體軀正常,四肢發達,善於在地面奔跑。滑蜥屬多在枯枝落葉間穿行,體形細長,體表光滑,四肢較弱,下眼瞼上有一透明“瞼窗”,眼瞼閉合時也可透過險窗感知光線強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