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冊(清代樊圻創作畫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水冊》是清代樊圻創作畫冊,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水冊
  • 作者:樊圻
  • 材質:絹本
  • 規格:每開縱13.1厘米,橫22.1厘米
  • 作者:樊圻
  • 創作年代:清代
  • 幅式:冊頁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畫作內容,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山水冊》共十開,4開青綠,5開設色,1開水墨。
整個畫冊有:垂石隱泉、池館廊廡、雲流瀑斷、平居四列、鐘鼓樓台、巨艦江船、河房茅亭等等。這裡所選的一開為描繪盛夏山林的景致。畫面可分為遠景和近景兩部分:遠景的左側為遠山,層巒疊嶂,雲蒸霧漫,山石峻增,一抹峰巒迷霧於雲霧之中,顯得十分悠遠。近景則是山嶺,兩側山麓間丘岡伏動,似石浪波涌,山脊上披覆著綠裝,山崗坡石間雜木叢生,有的在彼岸上拔地而起,枝幹挺拔;有的在峭壁上傾斜地生長,有的樹木僅取截枝。在兩山平坳處有一茅亭座落其間,掩映在林木下。左側為一片湖水,有一板橋接連山腳兩岸。此畫對於山水處理是由近景到遠景,逐步推移,結構山崎而人於平曠,安排得不緊不松,有條不紊。崖壁陡削,怪石箕踞,古木森森,表現出山川的奇特,給人以強烈的印象。畫法以小斧劈皴為主,但不是過分的剛硬,而是比較清潤柔和,或用米點皴,更覺文雅蘊藉。青綠、設色、水墨,皆溫柔敦厚,敷色停勻,筆墨清潤,層次分明,意境清遠。畫面山岩上的古木與溪流飛瀑,相得益彰,有聲有色,自然和諧。構圖深遠,結構密而不塞,充分體現了作者獨到的風格。

藝術鑑賞

描繪垂石隱泉、雲流瀑斷、池館廊廡、平居四列,以及河房茅亭、鐘鼓樓台、巨艦江船,等等,無不氣息宛然。寫春景則桃花盛開,醉泉濺珠;寫夏景又雲霧蒸騰,煙雨霏霏;寫秋景則石壁高聳,遠帆隱約;寫冬景又山巒湛凝,村落如睡。構圖或高遠,或深遠,或平遠;或全景,或邊角。畫法則以小斧劈皴為主,但不是過分的剛斫,而是比較清潤柔和;或用米點皴,更見文雅蘊藉。青綠、設色、水墨,率皆溫柔敦厚,敷色停勻,渲染輕清,氣格高爽,盡得自然之理。如石壁遠帆一圖取邊角之景,橋下船夫撐篙抵岸,似欲傍岸;三分之二的畫面空白,泛載一大舟,正欲掛帆乘風,雖然畫得十分認真,以致有些拘謹,但生活的氣息十分濃郁,且一點不見畫史習氣;又如夏山煙雨一開,絕去勾斫痕跡,全以水墨點染而成,無根樹恍恍惚惚,朦憧雲縹縹緲緲,既是江南常見的景象,又被納入到“二米”的傳統國式之中。總起來說,樊圻的藝術風格是傾向於明淨工整而秀潤的,此冊正可作為其典型的代表作。

作者簡介

樊圻(1616—?),清代畫家。字會公、洽公。江蘇金陵(今南京)人。精山水、花卉、人物等。仕女畫有幽閒靜逸之致。與龔賢、高岑、吳宏,葉欣、胡慥、謝蓀、鄒喆為金陵八家。傳世作品有《江浦風帆圖》、《柳村漁樂圖》、《雪景山水圖》、《春山策仗圖》軸、《山徑騎驢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