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名,為同翅目,蚜科。分布於浙江、安徽等省,是山核桃的重要害蟲。危害嚴重時,雄花和嫩芽枯死,雌花開不出來,樹勢衰弱,嚴重影響當年和翌年山核桃的產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核桃刻蚜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昆蟲綱
- 目:同翅目
- 科:蚜科
- 分布區域:浙江、安徽等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藥劑塗乾,藥劑噴霧,保護天敵,
形態特徵
乾母
(第一代蚜)紅褐色,體長2~2.5毫米,體背多皺紋,具肉瘤。口針細長,伸達腹末。觸角短,4節。足短,縮於腹下。無翅。無腹管。
乾雌(第二代蚜)體長2毫米左右,橢圓形,扁平。觸角5節。無翅。腹部背面有2條綠色帶,腹管瘤狀,不甚明顯。
性母
(第三代蚜)成蚜體長約2毫米。觸角5節。前翅長為體長的2倍,平覆於體背,翅前緣有一黑色翅痣,腹背有兩條綠色帶,腹管瘤狀。若蚜與乾雌相似,唯觸角端節一側有一凹刻。
性蚜
(第四代蚜)無翅。無腹管。觸角4節。雌蚜體長0.6~0.7毫米,黃綠色帶黑。頭前端中央微凹。腹末兩側各有1個圓形泌蠟腺體,分泌蠟質。雄蚜與雌蚜相比約小1/3,體色稍深。頭前端深凹。腹末無泌蠟腺。
卵
長0.6毫米,橢圓形,初產時白色,後逐漸變黑,發亮,表面有白色蠟毛。
生活習性
每年發生4代,以卵在山核桃的芽、葉痕及枝條裂縫裡越冬。翌年2月上中旬孵化為乾母,爬至芽上取食;2月下旬陸續轉移到嫩枝上為害。3月中下旬發育為成蟲,以孤雌卵胎生方式進行繁殖,所產乾雌集中於開始萌動的芽上為害。到4月上中旬,仍進行孤雌卵胎生,產生有翅的性母,群集於嫩芽、嫩枝和葉上為害。此段時間為為害盛期,各代蚜均可見到。4月中下旬產生性蚜,聚集於葉背為害。5月上中旬開始在葉背越夏。到9月下旬又逐漸恢復活動,繼續在葉背取食為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發育為無翅雌蚜和雄蚜,交尾後產卵,以卵越冬。
山核桃刻蚜無轉主為害現象,只在山核桃樹上取食為害。在越夏期喜濕潤涼爽,高溫乾旱可使大量蟲體乾癟、發黑互亡。因此,陰坡的山核桃刻蚜一般多於陽坡,山凹多於山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