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株

山株

本品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乾燥成熟果肉。味酸、澀,能補益肝腎,澀精固脫。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山株
  • 別名: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 外文名稱: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 是否處方藥:非處方藥
  • 主要適用症:補益肝腎,澀精固脫
  • 味道:味酸、澀
簡介,生長環境,藥理研究,山茱萸,

簡介

來源:本品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乾燥成熟果肉。
性味:歸經酸、澀,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估洪遙晚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6~12g。
炮製方法:山萸肉:除去雜質和殘留果核。酒萸肉:取淨山萸肉,照酒燉法或酒蒸法燉或蒸至酒吸盡。
套用:用於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耳鳴,腰酸。與熟地、枸杞子、菟絲子、杜仲等配伍。用於遺精,遺尿,小便頻數,及虛汗不止。對腎陽不足引起的遺精、尿頻均可套用,常配合熟地、菟絲子、沙苑蒺藜、補骨脂等同用;對於虛汗不止,本品又有斂汗作用,可與龍骨、牡蠣等同用。又能固經止血,可用治婦女體虛、月經過多等症,可與熟地、當歸、白芍等配伍套用。
用藥禁忌:凡命門火熾,強陽不痿,素有濕熱,小便淋澀者忌服。

生長環境

原植物學名: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山株山株
別名:肉萸、山萸肉、藥棗。
英文名:Medical Dogwood。
科名:山茱萸科(Cornaceae)、燈台樹屬
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綠色。葉對生,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5—12厘米,寬約7.5厘米,頂端尖,基部渾圓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較密,側脈6—8對,脈腋有黃褐色短柔毛;葉柄長約1厘米,有平貼毛。傘形花序腋生,先葉開櫃良夜花,有4個小型苞片,卵圓形,褐色,花黃色;花萼4裂,裂片寬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盤環狀,肉質。核果橢圓形,成熟時紅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山株山株
分布:浙江安徽有分布。
生長地:生於山溝、溪旁或較濕潤的山坡。

藥理研究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山茱萸有強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靜脈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縮性和心輸出量,提高心臟工作效率。犬注射後,動脈收縮壓、舒張壓及平均血壓、左心室內壓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對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動物血壓升高,腎血流量增加,延長動物存活時間。
(2)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山茱萸不同組分對免疫系統影響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網狀內皮系統旬去多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厚她講)所致遲發嘗酷型超敏反應,抑制T淋巴細胞的活化。山茱萸總苷和熊果酸能明顯抑制T淋巴細胞增殖、轉化,抑制LAK細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生成和白細胞介素-2的產生,對器官移植產生的排斥反應有明顯的對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總苷500mg/kg,連續給藥6天,可明顯延長小鼠移植心臟後的存活時間。而水煎液對體液免疫有促進作用,可加速血清抗體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劑對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滲出和組織水腫及肉芽組織增生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對腫脹組織中PGE含量無明顯影響,能降低大鼠腎上腺內維生素C的含量,減輕腎上腺細胞損害。提示其抗炎機理與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有關,對PGE合成釋放無明顯抑制作用。山茱萸對表皮葡萄球菌有腳櫻符較強的抑制作用;對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4)抗應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勞能力,增強記憶力。山茱萸能提高紅細胞中SOD活性,對抗脂質過氧化。其醇提物還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的含量,抗動脈硬化。

山茱萸

別名:山萸肉、杭萸肉、山萸、山茱萸肉、蜀棗、山芋肉、山於肉、鼠矢、雞足、杭芋肉、蜀酸棗、寇思、思益、萸肉、實棗兒、肉棗、藥棗、淨萸肉、於內、棗皮、芋肉。
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綠色。葉對生,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5~12厘米,寬約7.5厘米,頂端尖,基部渾圓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較密,側脈6—8對,脈腋有黃褐色短柔毛;葉柄長約1厘米,有平貼毛。傘形花序腋生,先葉開花,有4個小型苞片,卵圓形,褐色,花黃色;花萼4裂,裂片寬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盤環狀,肉質。核果橢圓形,成熟時紅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分布:浙江、安徽有分布。
生長地:生於山溝、溪旁或較濕潤的山坡。
中藥材:山茱殃拜朽乎萸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乾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採收果實,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燙後,及時除去果核,乾燥。
生活環境:山茱萸是暖溫帶和北亞熱帶深山區藥用樹種,多生於海拔600~1000米陰涼、濕潤、背風的深山區,常見於山溝、壤窩、溪邊、路旁等腐殖質土層厚的地方。
山茱萸性狀:中藥材山茱萸呈不規則的片狀或囊狀,長1~1.5厘米,寬0.5~1厘米。表面紫紅色至紫黑色,皺縮,有光澤。頂端有的有圓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質柔軟。氣微,味酸、澀、微苦。
鑑別方法:山茱萸粉末紅褐色。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或類長方形,直徑16~30微米,垂周壁連珠狀增厚,外平周壁顆粒狀角質增厚,胞腔含淡橙黃色物。中果皮細胞橙棕色,多皺縮。草酸鈣簇晶少數,直徑12~32微米。石細胞類方形、卵圓形或長方形,紋孔明顯,胞腔大。
含量:雜質(果核、果梗)不得過3%。
含量測定:山茱萸含熊果酸不得少於0.20%。取山茱萸粗粉約1克,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適量,加熱回流提取4小時,提取液回收乙醚至乾,殘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毫升(約浸泡2分鐘),傾去石油醚,殘渣加無水乙醇-氯仿(3:2)混合液微熱使溶解,轉移至5毫升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毫升中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微升或10微升、對照品溶液4微升與8微升,分別交叉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熱5~7分鐘,至呈現紫紅色斑點,取出,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進行掃描,波長:λs=520納米,λR=700納米,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4)抗應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勞能力,增強記憶力。山茱萸能提高紅細胞中SOD活性,對抗脂質過氧化。其醇提物還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的含量,抗動脈硬化。

山茱萸

別名:山萸肉、杭萸肉、山萸、山茱萸肉、蜀棗、山芋肉、山於肉、鼠矢、雞足、杭芋肉、蜀酸棗、寇思、思益、萸肉、實棗兒、肉棗、藥棗、淨萸肉、於內、棗皮、芋肉。
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綠色。葉對生,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5~12厘米,寬約7.5厘米,頂端尖,基部渾圓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較密,側脈6—8對,脈腋有黃褐色短柔毛;葉柄長約1厘米,有平貼毛。傘形花序腋生,先葉開花,有4個小型苞片,卵圓形,褐色,花黃色;花萼4裂,裂片寬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盤環狀,肉質。核果橢圓形,成熟時紅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分布:浙江、安徽有分布。
生長地:生於山溝、溪旁或較濕潤的山坡。
中藥材:山茱萸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乾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採收果實,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燙後,及時除去果核,乾燥。
生活環境:山茱萸是暖溫帶和北亞熱帶深山區藥用樹種,多生於海拔600~1000米陰涼、濕潤、背風的深山區,常見於山溝、壤窩、溪邊、路旁等腐殖質土層厚的地方。
山茱萸性狀:中藥材山茱萸呈不規則的片狀或囊狀,長1~1.5厘米,寬0.5~1厘米。表面紫紅色至紫黑色,皺縮,有光澤。頂端有的有圓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質柔軟。氣微,味酸、澀、微苦。
鑑別方法:山茱萸粉末紅褐色。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或類長方形,直徑16~30微米,垂周壁連珠狀增厚,外平周壁顆粒狀角質增厚,胞腔含淡橙黃色物。中果皮細胞橙棕色,多皺縮。草酸鈣簇晶少數,直徑12~32微米。石細胞類方形、卵圓形或長方形,紋孔明顯,胞腔大。
含量:雜質(果核、果梗)不得過3%。
含量測定:山茱萸含熊果酸不得少於0.20%。取山茱萸粗粉約1克,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適量,加熱回流提取4小時,提取液回收乙醚至乾,殘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毫升(約浸泡2分鐘),傾去石油醚,殘渣加無水乙醇-氯仿(3:2)混合液微熱使溶解,轉移至5毫升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毫升中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微升或10微升、對照品溶液4微升與8微升,分別交叉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熱5~7分鐘,至呈現紫紅色斑點,取出,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進行掃描,波長:λs=520納米,λR=700納米,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