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莘縣妹冢鎮後馮村位於莘縣縣城西南23.5公里處,面積約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1千畝,全村500多人,多為馮姓,還有宋、劉、王姓,原來都是馮姓的親戚,村子北靠畢屯,南臨前馮,東接程海,西與西馮和肖家隔河相望,冀、魯、豫三省交匯於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東莘縣後馮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莘縣
- 面積:1平方公里
- 人口:500
- 耕地面積:1000畝
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經濟發展,教育狀況,馮氏族譜,地圖信息,
歷史文化
村莊不大,始祖馮嚴是明朝時從山西洪同縣遷民到這裡的,到2000年的小孩是第二十二代,原是有族譜的,在十年浩劫中原件損毀了。多少年來,村里鄉風淳樸,人們勤勞善良、心境恬淡而安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單純又簡單,這和諧的環境,養成了村里人好讓不爭,隨遇而安,淡泊寧靜的心態。
自然風光
兩河並流,風光無限。 川流不息的徒駭河水流到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的時候,由南向東緩緩的轉了一個彎,就在這灣的裡面,河的南岸,坐落著一個寧靜的小村莊——後馮。大約40年前,村西頭又開挖了一條小河,在徒駭河的上邊修建了一個渡槽,小河水就是從這裡由南向北流過去的。多年來,這小河裡的水幾乎就沒有乾過,河水很深很清,清得可以看到水底,有時將渡槽一頭的水閘門放下來,用不了幾天河水就滿了,會流的村子周圍都是水。這小河的兩岸都栽上了樹,特別是靠近渡槽的那段,兩岸垂柳都伸到了水中,微風一吹、柳條婆娑,盪起無數水中的漣漪,小魚一群群的在水中遊戲,這景色到80年代初一直都沒有變。小河往西200米是徒駭河,80年代前,河水也是長年不斷,河水清清,水草茂盛,水中魚蝦品種繁多。河泥中河蚌個很大,大多都像饅頭大小,去撿河蚌,一會兒就能撿半筐。小孩子經常跟著大人們在這河裡撈魚,方法很簡單,用一種叫“抬網”的漁具,兩個大人一人抓一個桿,兩桿之間是約丈余的網,貼著河床順水往前快走,一會一抬,或感到有魚撞到網時就抬起,小孩拿一個抄子,將抬出的魚抄進袋子,就這樣,有時一個中午就能撈十多斤魚。後來這些年,這景象已不多見了。
池塘老屋,葦塘尋夢。三十年前,村子裡都是祖輩留下的老房子,東西向的街道長約二、三百米,在村中街道的南側有一個大約兩三畝地的池塘,村南、村北也各有一個池塘,村西、西南、西北各有一個蘆葦塘。這些池塘里,一年四季都有水,有夏日的雨水,更多的是通過曲曲折折的小渠從村西的小河裡流來的。每到夏日,這些池塘就成了孩子們的樂園,游泳、摸魚、捉青蛙,整天就是泡在這些池塘中。三個蘆葦塘的青蛙多,一隻只趴在水邊鼓足了氣囊咕呱亂叫,徒手是很難捉得到的。也不知是誰的發明,折一根蘆葦,將頂端細而柔且韌的尖須,系一個活扣,遠遠的伸向正在叫著的青蛙的頭部,那青蛙見到圈扣,便慢慢地伸出前爪一下一下地撓,當瞅準了蛙的兩隻前爪都落進扣中的時候,你便猛地一挑,那青蛙便被高高地吊在了空中。捉住青蛙,大家一片歡騰,圍著玩過一陣便放跑了,接下來再捉再放。那時,家家的日子過得都很窮,一年到頭除了過年和中秋節,是很難吃到肉的,但村里人都不肯輕易殺生,從來沒有人把青蛙拿來吃的,這都是老輩人一代代傳下來的習慣。
綠樹掩映,梨棗飄香。過去,村外一周,一、兩百米的地帶,是各家各戶的樹林地,有榆槐之屬、楊柳之類,品種繁多,最多的是梨樹和棗樹,老輩人留下來的,粗可合抱。村莊就隱藏在這厚厚的樹林子裡,一年四季,只有在冬天,才可以隱隱約約從樹縫裡透出村裡的房屋來。春天來了的時候,千樹萬樹梨花盛開,清風一吹,落英繽紛,一片片雪花似的花瓣飄落滿地,越積越厚。當樹上嫩芽初長,一撮撮青豆大小的小梨剛剛掛上樹枝的時候,樹下已是一片銀白。再過幾天,刮過幾場春風,下過幾場春雨,那花也就悄悄地溶入了泥土之中,這時的樹上已是綠葉繁茂,那一棵棵小梨已長得有蠶豆大小了,明媚的陽光照射下青脆欲滴。隨著天氣漸暖,棗花也開始綻開了,一串串淡黃色的小花散發著沁人心脾的甜綿綿的清香,招惹得蜜蜂在花間嗡嗡的飛來飛去。這時間,孩子們整天都是在這村外一周的樹林裡串來串去,捉迷藏、玩遊戲,或者跑到也在這樹林中坐著聊天的老人們中間,聽他們說些大人的事,有時也纏著他們講故事,狐精樹怪、牛鬼蛇神、因果報應之類的故事,多是這個時候聽來的。好多深刻的寓意、質樸的道理不經意間在幼小的心靈里深深地紮下了根,有的讓人受益終生,有的無意中保護了環境。秋天到來的時候,果子掛滿了枝頭。梨子熟了,棗子紅了,外村人來了可以隨便摘來吃。村裡的梨是一種稀有的品種,當地叫“面梨”。果子不大,和一般的杏差不多,皮是褐色的,在樹上時又酸又澀,摘下樹,放上半個多月之後,那梨,軟、面、香、甜,便非常好吃了。這么多年來,在其他地方還沒有見到過這個品種。每當收穫的時候,大人們在樹上摘,小孩子們就歡快地在地下撿,有時樹上冷不丁掉下來一個熟透的果子砸到頭上,馬上起個包,捂著頭跑到一旁掉眼淚。
經濟發展
祖祖輩輩都以農耕為業,最近幾年開始發展大棚經濟,盛產西瓜、各類蔬菜。
教育狀況
地靈人傑。幽靜秀美的自然風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耕讀傳家的優良傳統,成就了後馮一代代讀書人,自78年恢復高考以來,後馮村年年都有考中的學生,到2010年,共出各類博士、碩士、大學生50多人,有的一家三兄弟、五兄弟全是大學生,當地傳為佳話,這種教育成果,其他地方無出其右。
馮氏族譜
始祖:馮嚴、王氏
二世祖:馮士隆、鄭氏
三世祖:馮天祜、張氏
中間遺失
十一世祖:馮立功、魏氏
十二世祖:馮友諒、張氏(三子:長楚壁、次楚玉、三楚白)
十三世祖:馮楚壁、李氏(無)
十三世祖:馮楚玉、代氏、牛氏(四子:長多智、次多義、三多倫、四多勤)
十三世祖:馮楚白、韓氏、肖氏(三子:長清標、次清太、三清雲)......
十四世祖:馮多智、宋氏(四子:長佃文、次林柱、三永柱、四金柱)
十四世祖:馮多義、、(繼子永柱)
十四世祖:馮多倫、、......
十四世祖:馮多勤、、......
十五世祖:馮佃文、王氏、王氏(一子書明)
十五世祖:馮林柱、劉氏(二子全外出古北口)
十五世祖:馮永柱、、(一子書恆)......
十五世祖:馮金柱、連氏(一子外出古北口)
地圖信息
地址:聊城市莘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