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2003年6月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
意見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
魯政辦發〔2003〕33號
濟南、淄博、東營、濰坊、濱州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
小清河流經山東省
濟南、
淄博、
濱州、
東營、
濰坊5市的18個縣(市、區),全長237公里,流域面積10336平方公里,歷史上具有防洪、灌溉、航運、養殖等多種功能,在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對小清河污染問題十分重視,相繼出台了相關的政策、措施。截止2003年4月,流域內取締了年產5000噸以下草漿小造紙廠37家,關閉了7家造紙企業年產2萬噸及以下草漿生產線;所有工業污染源建成了污染治理設施,初步具備了達標排放能力;建成了9座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到92萬噸?躒鍘H歡?,小清河污染問題雖然得到一定控制,但污染反彈明顯,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目前,小清河流域各個監測斷面均為劣V類水體,部分河流斷面污染嚴重。污水灌溉造成部分地區農作物減產甚至絕產,地下水遭受污染,沿河民眾經濟利益受到侵害,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小清河每年攜帶6億噸污水排入大海,致使萊州灣成為渤海灣污染最為嚴重的區域,養殖業遭到嚴重破壞,部分珍貴的生物物種絕跡。當前,小清河水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嚴重製約該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強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水環境質量,促進該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基本思路
從小清河流域每一條河流入手,按照目標、總量、項目、投資四位一體的小流域控制思路,實施污染治理、污水資源化、流域生態恢復與保護並重策略,綜合運用經濟、法律、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注重發揮市場機制、民眾監督機制和巨觀管理機制的作用,全面推進流域內經濟結構調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清潔生產、污染治理、污水資源化、生態保護和建設等各項工作,努力用1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小清河流域的水環境問題,實現小清河水體變清目標。
二、階段目標
按照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原則和山東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等戰略目標規劃,結合分析已開發國家的污染治理歷程和小清河流域的治污實踐,確定分3個階段解決小清河流域的水污染問題:第一階段(到2005年),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初見成效。幹流各斷面COD濃度小於150mg/L、氨氮濃度小於10mg/L。第二階段(到2008年),流域水環境質量明顯好轉。幹流各斷面COD濃度小於100mg/L、氨氮濃度小於5mg/L。第三階段(到2012年),基本解決流域的水環境問題。幹流各斷面COD濃度小於40mg/L、氨氮濃度小於2mg/L,實現小清河幹流水體變清目標。
三、主要任務
(一)以結構調整為重點,繼續加強工業污染治理。繼續採取積極的環保措施,加大結構性污染治理力度,推動流域內工業企業升級換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在“十五“計畫的基礎上,針對流域內造紙、釀造、澱粉、化工、醫藥、製革、紡織印染等行業抓緊研究制定分階段調整計畫及相關政策。對嚴重不穩定達標且在規定時限內治污無望的企業,要堅決依法關閉其產生污染的生產環節。我省造紙行業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已於2003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此基礎上,今明兩年要加快出台釀造、製藥、紡織印染、石油化工等行業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各地要結合新發布的標準,指導和督促企業針對高消耗、高污染的生產環節,研究治理措施,制定分階段達標方案,並抓好落實,力爭到2010年基本解決當前較為突出的小清河流域結構性水污染問題。
(二)以城市污水處理為重點,加強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流域內各縣(市、區)和有條件的城鎮要在2005年底以前建成污水處理廠,配套污水管網。濟南、淄博、濱州、東營、濰坊5市(含所屬縣、市、區)要儘快完成城區主要河道的截污工作。同時要注意嚴把施工質量關,防止污水管網漏失造成地下水污染。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要配套建設中水處理和回用設施。所有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必須安裝線上監控設備。在確保城市污水處理廠穩定達標的前提下,鼓勵污水管網覆蓋範圍內的部分企業與城市污水處理廠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實行有償服務,將工業污水經簡單處理或直接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對個別企業不經預處理、直接向排污管網超標排放高濃度廢水的,可根據水質超標情況相應加收污水處理費。各級環保部門要依法加強對工業企業和城市環境基礎設施運營單位的監督管理,確保排污單位穩定達標排放。
(三)以清潔生產為重點,推動循環經濟建設。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對不能穩定達標或排放總量超標的企業,要限期進行清潔生產審核,並按要求向環境保護和經濟貿易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審核結果和企業執行清潔生產方案情況。2005年底以前要完成流域內所有重點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工作。抓緊組織制訂《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辦法》,對開展清潔生產成效顯著的企業,給予獎勵和表彰;對不實施清潔生產審核或者雖經審核但不如實報告審核結果的,依法進行處罰。重點企業和各類開發區要積極推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不斷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和應對經濟全球化競爭的能力。各市要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在經濟發展中實施物流、資源流、能源流、信息流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能源的合理利用,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產業鏈,促進區域循環經濟建設。
(四)以理順水資源價格體系為重點,推進城市公用事業管理體制改革,推行污水資源化。各地要認真按照省物價局等6部門《關於加快推進城市供水價格改革工作的通知》(魯價格發〔2003〕58號)要求,下決心理順水資源價格體系,通過價格槓桿,啟動市場機制,建立起激勵社會投資的價格形成機制和管理體制。到2003年底,小清河流域內所有市、縣(市、區)污水處理費標準要達到保本微利水平。同時要加大政策引導和行政監管力度,使中水在市場競爭中具備足夠的優勢,逐步實現城市分質供水。各市要抓住機遇,積極推進公用事業管理體制改革。2005年底以前,環境基礎設施運營單位要與政府部門徹底脫鉤,通過開放、規範、透明的競爭程式,真正實現運營管理的企業化、專業化、市場化。各市要在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規劃建設中水調蓄水庫,對處理達標的工業和城市中水進行調蓄和自然淨化,作為農灌、城市雜用、景觀和部分工業用水,最大限度地實現水資源的內部循環,促進污水資源化。
(五)以強化環境的自然淨化功能為重點,實施流域生態恢復和保護。自然降水不足,環境容量偏小,是我國北方缺水地區污染治理的難點所在。各市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廢棄河道和低洼地,通過人工濕地、氧化塘等流域生態恢復和保護措施,千方百計地增加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環境容量,同時在截污的基礎上,對重點河段實施底泥清淤,恢復和增強自然淨化功能。要堅持實施封山育林、平原綠化等生態林防護工程,搞好岸堤和區域防護林網建設。要結合農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節水農業、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組織開展化肥、農藥、畜禽養殖、城鎮生活污染等區域生態保護和建設,積極創建國家及省級生態示範區、自然保護區和環境優美鄉鎮。要研究制定向小清河進行生態補水的實施方案,科學調度,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水源(包括長江水、黃河水等),提高沖污納污能力,為實現小清河流域水體變清創造條件。
四、政策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各級政府要對轄區環境質量負總責,把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計畫、經貿、財政、建設、水利、農業、環保、林業等各有關部門要相互配合,各負其責。在小清河乾、支流跨市出入境斷面,設立線上監控設施,並將監測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要把小清河污染綜合治理任務完成情況和出入境斷面水質改善情況納入環境目標責任制,作為考核當地政府環境保護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
(二)健全政策、法規,建立科學、系統、規範的工作基礎。
各市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出台相關的政策、措施,綜合運用經濟、法律、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導、規範當地企業和各類組織的環境行為。要在《小清河流域污染綜合治理總體規劃方案》的基礎上,按照省里的統一部署,組織得力人員,科學編制小流域污染綜合治理規劃,明確階段性治理目標,確定具體治理項目、投資、完成時間、考核標準及責任部門和人員。省有關部門要組織編制《小清河流域污染綜合治理規劃》,今年(2003年)9月底以前報省政府批准後實施。各市要採取措施,每年組織檢查治理工作進展情況,確保按時完成治理任務。
(三)以公共財政為先導,以市場機制為基礎,拓寬融資渠道。
流域內各級政府應當根據財政狀況安排建立小清河流域污染治理專項補助資金,並隨可用財力的增長而相應增加。各級計畫、經貿等部門在基礎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水污染治理。同時積極爭取國際組織資金、國債資金和各類中央轉移支付投入,充分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的導向和激勵作用。要以政策推動和機制創新為重點,理順水資源價格體系,利用價格槓桿,啟動市場機制,調動銀行、企業和社會各界投資污染治理的積極性,努力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投融資及運營管理體制。要通過制定經濟政策,使企業治理污染而對社會和環境產生的正效應,內化為企業的利潤和市場競爭力;使違規違法企業對社會和環境造成的負效應,內化為企業的環境成本。各級政府要加強監管,維護健康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確保各項法規、政策及時準確地落實到位。
(四)依法行政,強化環境監督管理。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依法對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小清河流域的限制排污總量意見。要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根據環境容量,重新核定排污總量,發放排污許可證。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應當經過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審批。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行政轄區河流入、出境斷面的水質監測工作。對不能穩定達標的企業繼續組織實施“再提高“治理工程。無總量指標的區域,在沒有通過治污騰出總量之前,不得新上產生污染的項目。要認真落實環保第一審批權和一票否決權,堅持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對因把關不嚴造成新建項目污染的,要依法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要強化對工業污染源、城市污水處理廠等重點排污單位的監督檢查,加強行政轄區河流入、出境斷面的水質自動監測工作,完善考核管理機制。對各類環境違規違法行為要及時查處,絕不能姑息遷就搞地方保護主義。環境違法行為長期得不到糾正的,應當依法追究當地政府和部門的責任。
(五)提高全社會環保意識,齊心協力治理環境。小清河水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實施流域污染綜合治理的重要意義,定期公布重點斷面的水質變化情況,及時宣傳先進,曝光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促進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要加強各級黨政幹部及企業管理人員的可持續發展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能力。要通過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等活動,不斷提高全社會環保意識。要完善環境信訪、舉報和聽證制度,拓寬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渠道,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為實現小清河幹線水體變清目標而共同努力。
省政府責成省環保局會同省水利廳、監察廳等有關部門,監督檢查本意見的貫徹執行情況,每年1月、7月底向省政府報告。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三年六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