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畫報

山東畫報

山東畫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創辦的綜合性畫報。1943年7月在山東省莒南縣創刊。原由山東軍區政治部編印,從第2期起改由山東畫報社編輯,山東新華書店發行。社長康矛召,主編先後由那狄、龍實擔任。石印美術刊物,十六開本,初為月刊,後改為半月刊,頁數不定。從1945年7月1日出版的第25期起開始刊登銅版時事照片。以後開本不斷變動,不定期出版。1947年從第40期起改名《華東畫報》,編號續前。1949年3月停刊,共出版49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東畫報
  • 語言:中文
  • 類別:文稿
  • 主管單位:山東軍區政治部
  • 主辦單位:山東軍區政治部
  • 創刊時間:1943年8月
  • 出版周期:每月1期
發展
創刊之初,攝影工作尚處在籌備、實驗階段,美術工作相當活躍。省戰工會(省政府的前身)的柳成行、任遷喬等美術工作者,積極為畫報供稿。這些畫稿緊密配合共產黨的中心工作,利用典型事例,向民眾進行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有一次,某村在排演文藝節目時,一青年扮演欺侮老百姓的漢奸,其父跳到台上,揪過來就是兩巴掌,罵道:“你這兔崽子,什麼不好演,偏演臭漢奸!”美術工作者把這個真實的故事在畫報上再現出來,詼諧地表現了這位老農民對敵人的刻骨仇恨。畫報社的美術工作者,還編繪了許多瓦解日軍的宣傳材料,交給日人反戰同盟散發。畫報社的工作人員土法上馬,於1944年底制出了第一幅銅版毛澤東像。1945年上半年,出版了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第一本特刊照片畫冊《攻克莒縣城》。從此,《山東畫報》逐步成為以銅版攝影照片、鋅版美術作品和鉛印文字為主的綜合性畫報。1947年,改名為《華東畫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華東畫報》恢復《山東畫報》原名,隸屬出版系統。
《山東畫報》於1943年7月創刊,1—24期,只刊登美術作品與文稿,16開本。第一期用十八集團軍山東軍區政治部名義出版,從第2期開始,改由山東軍區政治部山東畫報社出版。
《山東畫報》創建時,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形勢剛開始好轉,還沒有照像製版條件,攝影工作也很薄弱,畫報社攝影幹部只有郝世保一人,社長康矛召找到一台可拍八張底片的蔡司伊康相機學習拍照。為了改變這種情況,軍區一方面由郝世保辦攝影訓練班,一方面派人到上海採購照像製版設備和攝影器材,聘請技術工人。1944年8月,畫報社由郯城西北的蛟龍灣遷到石印廠所在地前靜埠,從上海運來的照相製版器材,正準備安裝時,日軍開始進行秋季“掃蕩”,一部分器材被搗毀,僅有的一塊照相製版網目,也被敵人砸碎。
1944年冬,反“掃蕩”結束後,畫報社在新駐地宋家窪子把敵人砸碎的網目拚起來,開始試驗照相製版。翌年春,試製成功的第一幅銅版照片毛澤東像刊登在《戰士報》上。隨後,該報又出了幾幅攝影畫頁。1945年7月1日出版的《山東畫報》第25期。刊登了大量照片,內容包括近一年來山東抗日根據地軍民取得的重大戰果,如光復莒城,攻克文登、泗水、沂水、蒙城、利津,諸城偽軍反正,人民支援前線,部隊練兵,準備大反攻,把海灘變鹽田以及軍民關係等84幅,作者包括郝世保、康矛召、白刃、呂傑、石鋒、紀生等,另有木刻圖畫及文字報導,共44頁,刊首登朱德總司令和軍區羅榮桓司令員肖像。從這一期起,《山東畫報》便成為以刊登新聞照片為主的攝影、美術畫報。
山東畫報
1945年冬,山東畫報社出版從刊《攻克莒縣城》,刊登照片70餘幅,郝世保、龍實、那狄、王建礎等攝影。9月,羅榮桓率山東一部分主力部隊挺進東北.部隊中的攝影幹部也隨軍前往,其中包括山東畫報社主編那狄、編輯王建礎等。山東畫報社改由龍實任主編、魯岩任副主編。郝世保繼續留在山東,與從華中來的原新四軍攝影幹部一同工作。年底,中共中央決定建立山東野戰軍,由陳毅任司令員,兼管山東軍區。由於戰爭形勢的變動,《山東畫報》從26期(1945年7月15日)開始版式不斷變化,有時是4開單張,有時恢復16開本,解放戰爭開始後,就成為4並單張不定期的畫刊了。
1946年秋,為了加強山東解放區的新聞攝影和畫報工作,請晉察冀畫報社來的鄭景康主辦了攝影訓練班,給山東各野戰軍主力部隊培訓攝影幹部,其中少數學員(陸文駿、高勝康、劉浩、曉植等)結業後留在山東畫報社工作。
1947年1月底,國民黨以31萬軍隊分南北兩路進攻山東解放區,共產黨為統一和加強華東地區部隊的指揮,撤銷山東軍區和華中軍區,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合併,建立了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由陳毅任司令員兼政委。在4、5月間,《山東畫報》也改名為《華東畫報》,從第40期開始沿用山東畫報編號順序,繼續不定期出版四開畫刊,至1949年3月出版第49期《淮海戰線特輯》告一段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